雒诵堂庚子秋学期第七次课教学记录丨蒙盈班

年11月1日星期日15:40-17:10

论语

岸卿、子萱、雨恬三位同学通篇过堂学而第一,顺利通过。万老师再次给诸生强调桐城派读书法,以三十遍为周期,强调背诵一定要熟读成诵,切忌死记硬背。接下来新学为政第二“孟懿子问孝”章至“子夏问孝”章。万老师正音,诸生抽签诵读数遍,然后继续讲解学而第一。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千字文》中的“信使可覆”即出自此章。“义者”,宜也,应该做的事情。“复”兑现承诺。万老师给大家讲了尾声抱柱,以及孔子困于蒲邑的故事,诸生积极讨论何为宜何为不宜。远,去声,远离、避免。“因”因人成事的因,依靠。“亲,宗亲。“宗”效法,以……为榜样、标准。最后一句针对传统宗法社会来讲。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指君子不贪图物质上的享受。“敏于事”,做事情很敏捷,想到了马上就去做。“慎于言”,能够深思熟虑,不轻易发表意见。“就”,靠近、亲近。“正”纠正。“就有道而正焉”,靠近有道的有学问的人,纠正自己的错误。好,去声。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所以孔门的好学,不是现在指的学习文化知识,孔子认为好学的三个标准:一,不贪图物质上的享受。二,敏于事慎于言。三,追随品性学问好的人。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问孔子,贫困但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怎么样?子贡向孔子请教问题,实则也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孔子回答“可也”,还行吧。未若,不如。“贫而乐”,典型代表是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富而好礼”,虽处于富贵,仍处处遵循礼。孔子对子贡虽然有肯定,但是认为他的境界还有待提升。子贡也极聪敏,听完孔子的教导,马上引用诗经回应。“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像治玉一样,切磋打磨,比喻君子进德修业,在道德学问上精益求精。孔子听后,非常欣喜,立刻嘉许子贡,“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贡姓端木名赐,老师称呼学生,直呼其名。“告诸往,而知来者。”诸,之,即告诉他部分内容,他马上就能够引申理解下面的内容,这也是孔门教学里常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患”,忧虑、担忧。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你,而要担心你不知道人家。不知人,不了解人,不能明辨是非,所以为患。

千家诗

今次新学欧阳修的《答丁元珍》

答丁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长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蒙盈班第六次对课

出句:妆楼翠幌教春驻

对句

楚翘:深院红梅待雪飞

雨恬:山寺白梅待雪飞

梓萌:阁楼青帘过大年

张锐:艺阁美人讨帝欢/碧海微波湕玉珠/丹鼎红炎舞凤爪

子萱:绿柳青枝让夏来/红叶微风看日来/白雪红梅美日升

世恩:鸿雁绸群把夏留/嫩草枯花惹我怜

涵予:武陵桃林把酒欢

沐帆:古寺苍松落日来

宇恩:庭院佳肴使月圆/庭院清荷迎夏来/宫殿百兵迎主回

泓毅:寒舍陋门借雨摇/高塔银顶受电劈

蔚然:舞阁金铺借日悬/画柱雕梁引燕归

岸卿:海上六鳌驾雾来

未晞:红叶黄橙留菊开

逸辰:玉宇瑶台待鹤归/画栋雕梁引凤来

标红为出律或者结构词性不协,请改正!

课后作业

1、熟读并背诵《论语》新学章节为政第二5-8章(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抄写并背诵新学七律《答丁元珍》(要求标平仄、入声字、韵部),学习七律平起式吟诵调。

3、对子作业:残雪压枝犹有橘,夜闻啼雁生乡思,(二选一)要求标平仄。

进学则在致知涵养须用敬雒诵堂公众账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fz/6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