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middot三毛部落文学社特邀名

乡土画卷家园史诗

——写在《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出版之际

王守国

如果要为中国社会选取一个而且只能选一个文化标记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乡土文学”。因为,众所周知,这里是“乡土中国”,在这片被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浸润了上千年的土地上,一切曾经发生的,以及无数正在发生的,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或多或少的“乡土”基因。而深具本土精神的乡土文学,正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显现这一基因的文化载体。想要读懂根植于这片土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心理,从乡土文学开始无疑是一条捷径。路遥三十年前创作的那部长篇力作《平凡的世界》长销畅销,常进各类图书榜,今天还能在屏幕热播,让数代人难得的共同喜爱共同欣赏,就是对乡土文学超时空永恒价值的最好证明。

也许,成为乡土社会的文化标识,并不是乡土文学的原有之意。扎根于农业时代的乡土文学,从诞生之初便已注定要成为农业文明的诗意的缩影。在前现代的农业社会中,它以田园牧歌式的静态形式完成了这一命题,但同时也局限于封闭而凝固的困境。终于,现代文明以摧枯拉朽之势袭来,乡土文学同它寄身的农业社会一道,卷入了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激烈冲突之中。幸运的是,这种现代性的冲突,反倒为乡土文学提供了全新而多样的表现内容,赋予了它新的生命能量,使乡土文学,更具体地说是乡土小说,找到了能够凸显自身存在的动态参照系,并由此对照出自身存在的坐标和指向。

就中国的乡土小说而言,情形的不同在于,它不是在两种文明的夹击之下产生了蜕变,而是诞生于其间,天生就有如此的面貌和品性。而它一旦诞生,便注定会因为与乡土中国的先天性契合而成长为20世纪中国小说的主流。看看鲁迅的乡土小说首创、周作人开风气之先的乡土文学理论,再看看王鲁彦、许地山、蹇先艾等人的乡土“写实”,废名、沈从文、汪曾祺等人的乡土“浪漫”,茅盾、沙汀、艾芜等人的乡土“剖析”,柔石、蒋光慈等人的乡土“革命”,再加上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人的“东北”乡土,芦焚的“果园”乡土和李劼人的“川味”乡土,还有后来赵树理、孙犁等人的“风味”乡土,就不难理解乡土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一个颇有意味的事实是,现代作家们虽然名望不等、流派各异,但在对于乡土的书写上,大都有着不约而同的主动意识,只有少数作家从未写过乡土小说。即便是都市化到骨子里的张爱玲,也还写出了乡土性的《秧歌》和《赤地之恋》呢。

其实,乡土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无限风光,早已被充分认可和高度礼赞,无需赘言。我们不妨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新时期之后的文学,因为在这里,乡土小说又一次历史性的绽放。不管是早期大量涌现的伤痕小说、知青小说和反思小说,还是轰轰烈烈的寻根文学、佳作频出的新写实小说,抑或是突破重大的先锋小说和多元的新历史、新流派创作,都不乏卓异出众的乡土书写。而诸多不同代际不同风格的作家们,如路遥、古华、梁晓声、张承志、张炜、李佩甫、刘震云、韩少功、史铁生、贾平凹、余华、莫言、王安忆、铁凝,等等,也都先后创作出了或具代表性或具开创性的乡土小说。至于具体的作品,从《平凡的世界》、《陈奂生上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人生》、《小鲍庄》、《活着》、《羊的门》、《秦腔》、《笨花》、《蛙》到《一句顶一万句》,更是不胜枚举、灿若星辰。这些乡土书写所描绘的风俗、风物、风情,所讲述的乡镇生活、人生阅历、生存境况,所表达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精神境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结构和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已然在最广泛的可能性上呈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所以说,从新时期以降的乡土小说中,能够读到文学所能呈现的最为真实也最为广阔的中国社会。

我想,面对这些堪称景观的乡土写作,没有人会否认它们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史地位。但是,仅仅不否认就足够了吗?或者说,仅仅是阅读就足够了吗?在最初的阅读和认可之后,会不会是习以为常的漠视甚至遗忘?而文学上的忘记,又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背叛。更何况,如此丰盛而重大的文学成果,值得我们更为郑重的对待和更为周全的保存,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化进程都大步跨越的今天,“乡土中国”那古老的乡土性也在飞速流失,乡土小说的此番盛况很可能已是“后无来者”,近期央视热播影响巨大的百集文化记录片《记住乡愁》,传达的正是人们对乡土文化的珍视和这种文化正在加速流逝的忧虑,怕见不到才尤其要记住。在此情况下,我们又怎么能只满足于单纯的阅读?如果能对这些成果加以收集、筛选、整理和汇总,既做出系统的史料性的保存,同时也在更大范围内为更多的人提供阅读的便利和可能,那将是一项具有巨大历史意义和深远文化价值的事业。

但是,这注定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事业。完成这一伟业需要因缘际会,要有出版家投入大量的资本和精力,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权威眼光、对乡土小说热爱并且熟悉、在业界有影响力和广泛人脉的出版人担纲操盘,有极具爱心耐心并有专业水准的团队广泛阅览、披沙拣金,有业界权威作家专家组成的智库把关定向。历史把这一责任这一荣耀赐与了专心三农、目前国内地方出版社中唯一保留“农民”二字的中原农民出版社,赐与了在乡土小说领域深耕几十年的资深编辑、对乡土小说情有独钟并有独到见解独到研究的郑电波先生和相关团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我们面前这套煌煌三十六卷、内容精当、印制精美、堪称新时期乡土小说集大成之作的《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这样一种为乡土文学立传、为乡土中国继绝学的胸襟与抱负、担当与坚韧,本身就是中原优秀文化传统的最好体现和具体实践。

大系将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中短篇乡土小说的精华汇集其中,将获奖名篇、被选载被评论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zp/7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