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胜景北京植物园曹雪芹文化漫谈

白癜风临床诊疗与科研高峰论坛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334094.html

“城市里的居民是不能常常看见山的,但是,住在首都的人便会有这种幸福,倘你路过西郊,猛然向西一望,你便会经历一种奇异的喜悦,好像地平线上突地涌现了一带蓝烟,浮在上面的绿树,也几乎是历历可数。”

——端木蕻良《香山碧云寺漫记》

山,是一座城市的灵气。对于北京而言,西山是京城的根脉所系。当中国的古都仍在西安、洛阳时,西山仅是“太行之尾”;建都京城后,对西山的表述才更为“府西三十里太行山首”。数千年的沧海桑田,早已令西山与北京城彼此血浓于水。

地理位置上,西山是太行山的支阜,北至昌平关沟,南抵拒马河谷,东临北京小平原,西与河北交界,浩浩渺渺占尽北京市域近六分之一的山脉,如同一只臂弯守护着一方水土。而在许多老北京人的心中,西山的界定不那么泾渭分明,它是靠近北京西城的最近山地。

古时靠山吃山的人们,仰赖着山的慷慨给予,而山从不求索取。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知悉山品水性的孔子才会对他的学生说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样精辟的见解。

曹雪芹在不惑之年开始著书《红楼梦》,他写“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写“木石前盟”,那时的他寄居香山脚下,山间巷陌里的古墓碑刻与奇松怪石,兀自经历千百年的世事沉浮,作者笔下满纸的荒唐言,何尝不是一部感怆悲零的石头记呢?

无论是清代的纳兰性德和曹雪芹,还是近代文坛中的老舍、林语堂、胡适、郁达夫,他们都有着内心无可剥离的西山情结,徐志摩的“北京的灵性,全在西山那一抹晚霞”,更是能看出他对西山的崇敬与向往。

的确,那宛似可以点睛一城的山,在历史的云烟去往之中,又吸引了多少文人的脚步与心怀,而这些雅士的驻足,更给西山带来了那一份文化的沉淀与寄托,谁能肯定这个反差于城内喧嚣之一方宝地的灵气,不是来自于爱着西山的人们呢!

长久以来,北京西山一带流传着曹雪芹著书的故事与传说。黄叶村曹雪芹西山故里是曹雪芹晚年生活的所在,也是《红楼梦》的故乡,被人们称为“《红楼梦》开始的地方”。“茅椽户牖,瓦灶绳床”是曹雪芹栖居所在;“夕风露、阶柳庭花”润泽了曹雪芹的笔墨。

所见风物,所闻传说,渐渐融为了生命的一部分,顺着毛笔,流进《红楼梦》一书中。风尘历历,曹雪芹在西山留下的生活片影,像梦境,却也真实。

10月17日,正值第十一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在北京植物园举办,为宣传“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三山五园”历史文化,角图特邀请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勾超先生主讲《西山胜景——北京植物园曹雪芹文化漫谈》。

勾超老师将与大家分享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曹雪芹传说”(曹雪芹在西山的掌故传说),以及北京植物园留存的曹雪芹在卧佛寺等地的生活印迹。“金色的秋天,金色的黄叶村,一如曹雪芹在此生活时的情景。跟随曹雪芹的脚步,走他曾走过的路,进入这一场梦境,但愿不要醒来。”

勾超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书(北京)项目评审文稿撰稿人。北京戏曲、曲艺史研究学者,曲艺文学编辑、作家。非遗项目评书(北京)传承人马岐先生的入室弟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城市管理广播《茶余饭后话北京》系列节目《追根溯源说曲艺》撰稿人。

活动信息

活动时间:10月17日(周六)10:00-12:00

(请提前10分钟入场)

活动地点:角楼图书馆一层

活动名额:40人

年龄条件:7岁以上

活动费用:免费(活动押金20元)

报名方式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jz/5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