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自书诗
尺寸:50*24cm释文:水国悠悠,晴丝袅袅,烟花十里扬州绕。太湖波静月华明,玲珑石在绛珠渺。瘦损西湖,广陵曲散,曹家不在长安道。搜尽名山打草稿,可怜此意无人晓。扬州织造府抒怀 奉苏晨兄两正 端木蕻良于六米斋钤印:肖形印端木蕻良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曾用笔名黄叶﹑罗旋﹑叶之林﹑曹坪等。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旧京风俗百图》,经我介绍最先在香港出版,是王羽仪作画、端木蕻良题诗的一部高档大画册。在日本出版的时候,改名《燕京风俗》,由内田道夫翻译端木蕻良的题诗,臼井武夫翻译王羽仪的解说。据说其后在美国等也有出版,日文版以后的情况我不清楚。
王羽仪是北京铁道研究院的一位高级工程师。清末光绪二十八年[公元年]生于浙江长兴,如果健在,今年该是岁。他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当年去美国普渡大学继续攻读机械工程,修得硕士学位。学成回国,一直在铁道部门从事工程技术工作。
王羽仪
许多老一辈的高级知识分子,不论是学人文的,还是学理工的,在本专业外,大都还能琴、棋、书、画、篆刻等等。王羽仪更是从小爱好国画,长大也是业余时间大都用来作画,长花卉、山水,在著名画家王梦白门下学过花卉画,山水出于自学,早年常和马叙伦、陈汉第、汤定之、寿石工、汪慎生、胡佩衡等学者、收藏家、艺术家交往,也促进了他画笔的长进。他的国画小品和著名画家吴待秋、陈师曾等人的同类作品,早年都曾由北京荣宝斋木版水印出版,年鲁迅和郑振铎合作出版《北平笺谱》,也收有王羽仪的作品。
王羽仪清供图
王羽仪和著名老作家端木蕻良是有几十年交情的老友,本文标题《端木蕻良和王羽仪的旧京风俗百图》,其实可以识作“端木蕻良”和“王羽仪的《旧京风俗百图》”,也可以识作“端木蕻良和王羽仪”的“《旧京风俗百图》”。不过我还是按“王羽仪的《旧京风俗百图》”行文,可也会相当的突显:《旧京风俗百图》确实是在他的老友端木蕻良的鼓动和协助下完成的。
那是有一天,王羽仪过访端木蕻良,两人谈起著名画家陈师曾的《北京风俗图》,彼此都认为北京风俗可以入画的何止于陈师曾的30多幅。端木蕻良建议王羽仪创作北京风俗画。端木力劝他相信:京剧有“反串”,作画也可以“反串”;并证之以陈师曾也是本以花卉著称,人物非其所长,可是他以写意笔法作风俗画,更见别有韵味……在老友的极力鼓动下,王羽仪开始心动。端木更从风俗画的民族学、社会学等价值观上,进一步强调风俗画的巨大意义,终于说动了老友。
其实年王羽仪就从陈汉第处借到梁思成收藏的陈师曾《北京风俗画》原作,参考试作过几幅。因为感到不理想,再加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离京南下,也就没有继续。和端木蕻良畅谈后,重下决心的王羽仪,开始有空儿就不断地拟稿不断地画,不断地征求意见不断地改,不厌其烦,不拒其苦。画呵,画呵,画到年80岁,这才最后完成了《旧京风俗百图》的创作。
苏晨和端木蕻良
题辞有了齐白石的,有了溥松窗的,有了吴作人的,不知道为什么,他还想请商承祚给用秦隶作画册的题签,又苦于不认识商承祚。他见陈师曾的《北京风俗画》有马公愚等人的配诗,就也请端木蕻良为他的《旧京风俗百图》配诗。端木蕻良是这方面出了名的快手,很快完成了配诗。可是,到哪儿去出版?这才是更现实的大难题。因为这种以特定读者为发行对象的非普及读物,理应印制得高档、精美一些,才可能更有卖点;而印制得高档、精美一些,就必是书定价便宜不了。80年代初的中国内地知识分子,又有多少人花得起几百元钱去买一部这样的画册?既然如此,又有哪一家出版社会愿意投入大笔资金,冒险去出版这种销路十有八九可能成问题的画册?
商承祚篆书条幅
尺寸:64*35cm释文:书笺日千纸,心动手无据。满眼墨蛟蟠,一笔忽飞去。去年自夏徂冬,在北京参加银雀山汉初墓葬出土的《孙膑兵法》竹简摹本校正工作,时与实物相俯仰,以至目眊。迩耒作书,每感心手不能相应。因忆所藏张问陶自书诗轴句,似为我而咏也。录之,以搏苏晨同志一粲。一九七五年夏商承祚钤印:商承祚
商承祚(-),广东番禺人,字锡永,号驽刚,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曾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那时候我在主持花城出版社的编政,端木蕻良知道花城出版社正在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合作出版各12卷本的《郁达夫文集》和《沈从文文集》,在海内外发行;也知道我和中山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商承祚熟稔,于是这位非常乐于助人的端木蕻良,就是非常的“不乐于”助我,反而要非常的“难为”我,先后写来不下10封信,都提到非要我代请商承祚给《旧京风俗百图》画册题签;代给联系在香港出版《旧京风俗百图》。他才不管我难办不难办,这个“可恶”的小老头儿!
商承祚书竹简孙膑兵法一则尺寸:书法64*35.5cm释文:曰我将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挩。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孙膑兵法竹简。一九七五年四月下旬,为苏晨同志书之。商承祚。钤印:商承祚印契斋一九零二年生其实说老实话,我完全同意端木乡兄的见解,我也深信这的确是一部很有价值的长效书稿,经营得好,不但可以在香港出版,在台湾出版,还可以向“汉文化圈”各国推销版权,也可以向西方发达国家推销版权。但是,前提是出版社必须有做版权交易的权力才行。而花城出版社不但出不起,这时候的地方出版社更是无权对外做任何版权交易。
商承祚先生在苏晨家留影。
不过,我也认为《旧京风俗百图》的书稿,还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于是,好哩!端木蕻良这“可恶”的小老头儿“为难”我,我也要“报复”地“为难”他一把:我要求这位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的大作家,把他为幅画配的首诗,全部用毛笔、宣纸写成书法斗方。我深信这样一来,《旧京风俗百图》就更可以视为一部两位名家合作的书画集了,这样的《旧京风俗百图》,会立即又多出一种艺术价值,印制出来也会更美。
本期端木蕻良、商承祚作品来自
广东崇正拍卖年春拍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