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和几个地方台同志动议要把《红楼梦》搬上《小说连播》节目,年经部、台领导支持,方开始这一重大战役。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丰碑,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内容极其丰富,结构宏大,人物众多,要搬上广播难度极大。我们特别邀请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陈毓罴为顾问,文研所专业人员胡小伟参加改编工作,受各台委托,由我执笔改编(改编历经一年,六次修改)。陈老师亲自对改编本审阅,使播出本比较接近曹雪芹原著风貌。
《红楼梦》原著有不少版本,经多方调查了解,决定选取著名作家茅盾先生30年代为中学生节编的《红楼梦》为参考本,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年3月根据脂评本系统整理出版的《红楼梦》新校注本为底本进行改编。
有声小说《红楼梦》以茅盾先生30年代为中学生节编的《红楼梦》为参考本
有声小说《红楼梦》的底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年3月整理出版的《红楼梦》新校注本
改编中,我们注意近年来红学研究成果,对两个版本细致对照,理清众多复杂人物关系,突出主线:宝黛爱情线与贾府兴衰线紧密相连并起伏发展。以“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开始,并增添反映贾府矛盾重重,从兴旺走向衰败的一些内容。在红学家指导下,对高鹗本的结尾部分大胆删节,不以高鹗本袭人出嫁为结尾,而以宝玉随僧人道人飘飘而去为结束。并删去神话色彩、宿命论、结社吟诗、及与主体故事关联不紧密的事件人物。在不损伤原意和风格的前提下换用了同义词,统一了人名、称呼、年龄等等。在前80回和后40回的统一性上,对后40回中不符合曹雪芹原意的删除,凡曹雪芹在前80回中埋下伏线的,后40回未呼应的,按曹雪芹原意增补,使之前后连贯,成为符合曹雪芹创作原意完整的艺术品。改编总原则上,力求忠实原作,尽力做到既能听懂,又不失名著的风格和光彩。在广播口语化上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古典名著语言疑难处甚多,我们多次请教语音专家夏青,考证疑难字几百个,北方方言几十处。
姚锡娟收到改编本一个月后即开始录音。她夜以继日地准备,除多遍阅读原著外,还翻阅了大量资料。我们确定播音语调采用小说形式。姚锡娟在播讲中又吸取了戏曲、配音等艺术手段,众多人物被她塑造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红楼梦》录制组工作照左起:谢文芬、吕仲起、邓国材、姚锡娟、彭雪珍摄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录音间
《红楼梦》录制组合影
年冬《红楼梦》在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开录,年1月,中央台台播部邀请红学专家蒋和森、陈毓罴、刘士德、胡文彬以及著名播音专家夏青,选听部分录音片段,他们对姚锡娟的录音予以肯定。年春完成了每讲30分钟91讲的全部录音。
广东台年5月首播,中央台对台湾广播9月14日开播,合作台山西台、安徽台、湖北台陆续播出,全国20多个省市台反复播出。各台都收到许多听众来信。听众说:“我每天仔细地收听。”“听了葬花词,我泪如雨下,泣不成声。”此节目在中央台、山西台、广东台均评为一等奖。年中央银河网络台又进行了播出。受到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