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范middot萧红我将与蓝

张迺莹

(—)

她是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被誉为

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然而,在我眼中

她只是一名女性。

如果在百度上搜索“萧红”,你会看到以下文字:

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年,结识萧军。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不到两百字,萧红的一生便呈现在你的面前。但如果以这种方式去了解她,那么你将会错过这位至死不甘的女性一生的“黄金时代”。

所有的不幸只因我是女人,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单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01

祖父,是萧红童年时期唯一温暖的记忆。

从祖父那里,我才知道,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外,还有温暖和爱。

但祖父给她再多的疼爱,这对于极度缺爱的萧红来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灌注其一生。所以在长大后,萧红穷尽一生都在追寻爱,乞求爱。

萧红骨子里,是叛逆、顽皮、坚强又敏感的,她不缺主见,不缺自我意识,所以年,才19岁的萧红,毅然逃离封建父亲为她安排的包办婚姻,和热烈追求她的表哥陆哲舜私奔,来到北平的女师附中读书。

他们租住在一座小院里,已有妻室的陆哲舜许诺和封建包办的妻子离婚,和她在一起。可是,风花雪月在现实面前永远不堪一击,在双方家庭都不给予经济支持的情况下,他们的生活日益窘迫,逐渐无以为继。

陆哲舜虽然思想新潮,举止浪漫,却并没有多少成熟与担当。在现实的重压下,他最终选择逃回自己的妻儿身边,抛弃萧红。

这是萧红第一次尝到背叛和抛弃的滋味。

02

寒假返家后,萧红即被震怒的父亲软禁,不久,她又逃回北平。

在北平,她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出现了。这个男人就是与她只有一纸婚约的汪恩甲。他不仅没有怨恨萧红逃婚令他蒙羞,还为了她千里迢迢追去北平。

他的良苦用心让萧红再次迷失。一番思想斗争后,她决定随同汪恩甲回乡。但汪家怎可能还愿意接纳萧红,汪恩甲大哥汪大澄出面解除了两人的婚约,并威胁汪恩甲,如果继续和萧红在一起,就不再给他一分钱。

汪恩甲还是选择了萧红,他们逃到哈尔滨,并且同居在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中。

不久,萧红怀孕了。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在萧红怀孕五个月的时候,他们已经欠了旅馆巨额的房钱。临产期近时,汪恩甲竟不告而别,从此销声匿迹,只留下怀孕的萧红独自面对无力偿还的债务。

萧红,被她倾心所爱的男子,再次抛弃。她被店家关进仓库里,终日只能在幽闭狭小的空间中孤独度日。店家甚至计划将她卖给妓院。

对于一个即将临盆的孕妇,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绝望。

03

不得不承认,萧红是聪慧的,身临绝境,她写信给《国际协报》的编辑裴馨园求助,裴馨园同情萧红的处境,就托人带着几本书去看望她。

这人就是萧军,一个即将在她生命里占据大幅篇章的男人。

他们的第一面,就在那个逼仄阴暗的仓库中。萧军后来回忆第一次看到萧红:“一张近乎圆形的苍白色的脸幅,有一双特大的闪亮的眼睛,是我认识过的女性中最美丽的人。”

他没有用蓬头垢面来形容初见时萧红的狼狈,也许就是因为当时他恰巧看到了萧红放在桌子上的诗,她的才华让他的这段回忆得以美化。

去年的五月,

正是我在北平吃青杏的时节。

今年的五月,

我生活的痛苦,

真是有如青杏般的滋味。

他们一见如故,一番畅谈后,萧红问萧军如何看待爱的哲学,萧军说:“爱便爱,不爱便丢开!”真是一语成谶。

他们相爱了,两颗年轻的心,因为仰慕彼此的才华而在一起。但这并非悲剧的结束,反而只是另一场悲剧的开始。

他们依然不幸。生活始终贫穷窘迫,靠微薄的收入和朋友的救济艰难度日。他们居无定所,到处寄人篱下。他们三餐不继,时常饥肠辘辘。他们一无所有,只有萧红对萧军不顾一切、竭尽全力的爱。

为了留住萧军,生下汪恩甲的孩子后,萧红不看一眼就将孩子送了人。她知道萧军喜爱她的才华,她就拼命写作,想要以此维持自己在萧军眼中的魅力。

身穿白长衫30多岁的女人,她黄脸上涂着白粉,粉下隐现黄黑的斑点,坐在芹的床沿。女人烦絮地向芹问些琐碎的话,别的产妇凄然地在静听。

芹一看见她们这种脸,就像针一样在突刺着自己的心。“请抱去吧,不要再说别的话了。”她把头用被蒙起,她再不能抑止,这是什么眼泪呢?在被里横流。

芹像被什么人要挟似的,把头上的被掀开,面上笑着,眼泪和笑容凝结的笑着:“我舍得,小孩子没有用处,你把她抱去吧。”

小孩子在隔壁睡,一点都不知道,亲生他的妈妈把他给别人了。

《弃儿》于年4月18日

与萧军在一起的最初时光,是萧红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在这期间,她结识了许多“革命友谊”,他们同二萧一样,是虽身处乱世却愿以一己之力,救国家于危亡的青年。他们排练话剧、提起笔杆,以自己的方式对抗时代的艰难,这就是他们的“黄金时代”。

从左至右依次为:端木蕻良萧红萧军聂绀弩丁玲

(电影《黄金时代》剧照)

但萧红并没能如愿。萧军本就是个浪子,出轨,成了萧红不得不接受的萧军的常态。萧军对萧红的才华,也从一开始的欣赏,演变到了嫉妒。他的大男子主义让他在察觉到这一事实的时候,变得疯狂、暴戾。

他无视萧红的痛苦与挣扎,甚至还屡次对萧红进行家暴。他是学武出身,又当过兵,下手很重,毫不留情。

晚来偏无事,坐看天边红。红照伊人处,我思伊人心,有如天边红。

他就像一场大雨,很快就可以淋湿你,但是云彩飘走了,他淋湿的就是别人。

我就像他划过的一根火柴,转眼就成为灰烬,然后他当着我的面划另一根火柴。

朋友看到萧红脸上的伤,关心询问怎么回事,萧红为他欺瞒,他却满不在意大声地说那是自己动手打的。

自卑的男人,总是用这样的方式宣示自己的主权,以此彰显自己的强大。

年,萧军在一次争执中提出分手,萧红答应了。尽管此时的她,已经怀上了萧军的孩子。

04

离开萧军后,萧红已是遍体鳞伤。爱情,将她伤得体无完肤,一颗心也是千疮百孔。但尽管如此,她依然相信爱情,对爱情抱持近乎愚昧的简单与执着。

她最后一个男人,是端木蕻良。他们举行婚礼时,萧红说,她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但端木对萧红是不够爱的。他只是爱慕萧红的才情,赞美她的文章。

因为惺惺相惜,而引来流言蜚语,在端木老年的回忆里,朋友们的指责,加上萧军逼迫他娶萧红,使他觉得如果不明确他和萧红的关系,将使萧红处于尴尬境地,所以他娶了萧红,接纳了怀有萧军孩子的萧红。

言下之意,端木表明自己是迫于无奈而不是因为爱。

所以,当抗战局势紧张,需要逃难的时候,他拿走了唯一的一张船票独自逃往重庆,抛下了挺着大肚子的萧红。

哀莫大于心死,萧红默默接受,她没有过多责怪端木,而是自己挺着肚子艰难逃亡。与端木会合之后,他们一起去了香港。

萧红躲过了战乱时纷飞的炮弹,却还是没能躲过注定的死亡。长期奔波逃难,加上经年累月营养不良,萧红染上了重病。

在医院最后的时光,端木常不见踪影,陪伴她的,也只有一个朋友骆宾基。

05

对萧红而言,爱,就是她生命的全部,为了爱,她可以义无反顾。

所以她才会落得众叛亲离,她的一生都在流浪,一生都在“逃亡”,每一次爱情,像是飞蛾扑火,不计后果。

缺爱的童年,让她没有丝毫的安全感。这样一个女孩,太容易心动,太容易感动,遇到一个对她稍微好些的男人,就恨不得把自己毫不保留地托付。

对待爱情,她自欺欺人,愚蠢得近乎盲目。她纵容自己沉浸在别人微薄的付出中无法自拔,就算受伤,也甘愿沉沦,不愿脱身。

萧红太需要情感的慰藉,太过渴望被保护,所以她爱得太不计较,所以爱得太快,结果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重蹈覆辙,只剩唏嘘和悲哀。

她的爱,终究是变成了男人伤害她最好的利器。

“她不停的写作,寂寞和抚慰都来自写作。在梦中长大的孩子,都是极端孤单的。她在写作中寻找她的故乡、亲人,寻找穷人、妇女和儿童。

她在书写中静静地呼吸,燃烧起来,记忆之火如此温暖。她一生追求爱与自由,在这充满暴力的,奴役与欺辱的社会中,从异乡到异乡,从异乡到异乡。”

06

年1月22日,香港,医院。面临死亡,萧红流下了不甘的眼泪。泪尽而亡,只是耗尽了对爱以及这个世界的热望而已。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那一年,哈尔滨沦为伪满洲国第九年

那一年,上海深陷谍战泥潭

那一年,重庆弥漫着硝烟

那一年,香港被炮弹摧毁

那一年,萧红31岁。

文中图片出自电影《黄金时代》

萧红影集

童年时期的萧红

年,萧红与萧军在离开哈尔滨前夕的合影

年夏,萧红在青岛樱花公园

二萧在道里公园

萧红与端木蕻良

往期回顾

民国风范·刘文典

世上已无真狂徒

民国风范·顾维钧

因为他,弱国才有外交

民国风范·宗白华

美从何处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bh/4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