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西邑,寻找雨后一抹新绿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我踏上了西邑乡的土地,感受着细雨绵绵,不由想到了余光中老先生的《听听那冷雨》,在他的笔下,雨是他永远的乡愁;于我而言,当我不断地定格那些瞬间时,似乎也在不断地与当地百姓共情他们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脚踩红色的土地,满眼尽是青翠的桑园,可当你凑近细细一瞧,便能看到一簇簇紫的发黑的桑果,在雨水的滋润中由小变大、逐渐圆润饱满,熟透了的更是无需手摘,伴随着你不经意的回眸便落入了尘土,心中不由泛起一阵惋惜。然而一经入口,跳跃在舌尖上的甜蜜则是农民们浓缩的期盼。

门前无边青麦,墙头石榴花开。一株不起眼的石榴树、一朵不起眼的石榴花,却红遍了整个初夏,且不说秋日里那硕大饱满的红石榴让人垂涎欲滴,今日那火一般的中国红照样令人沉醉。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农历四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小时候听过“望梅止渴”的故事,知道梅子酸的“厉害”,那满口“嘎嘣脆”的感觉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夏日限定。

在木瓜成熟的季节,街头巷尾摆满了黄色的大木瓜,每逢这时,我喜欢拿着完全熟透的木瓜闻了又闻,贪婪地享受着那股清爽的淡香。可是,人们总是控制不住肚里的馋虫,当初熟的小木瓜只有鸡蛋大小时便采摘下来,尽情地沉浸在酸爽中,直至口舌生津。

初夏“三酸”,绝对不能少了“渣的儿”。它真正的学名叫啥我并不清楚,但是这种刻在记忆中的叫法、配上让人“酸到变形”的口感,我想,不只是我,“渣的儿”更是生长在这里的每一位故人无法忘怀的乡愁。

在风调雨顺的气候里,路边的樱桃悄悄红了脸。樱桃树虽然是属于各家的“私人财产”,可似乎区分的并没有那么明显,下地干活归家的农人,路上闲来无事摘两个解解馋,脸上的一蹙一笑,像是对一天的辛苦说了句再见。

很多人都好中秋的那一口脆甜,可谁又   网站:   -

  投稿邮箱:

qq.   _travel

  管理员

关于投稿奖励?

1、要求投稿信息和图片都为原创首发(转帖或者抄袭不予奖励),内容涉及的一切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概与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无关;

2、稿件一经采用,每篇稿费元,请投稿者务必留下联系方式;

3、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具有最终解释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zp/7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