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恩师冯其庸先生转自黄安年的博客我与冯老相识始于1991年秋,是我先写信去说:有关曹雪芹的生年,近日发现一条新的线索,其生日应为康熙五十五年(1716)五月初八日。如先生有兴趣,我愿意写出来并望赐教。信寄出之后我便后悔了,毕竟我没有写成文章,如此简单的做法,想必冯老不会理睬我的。没想到8月25日便收到了回信,令我惊喜意外。信中写道:您提出的曹雪芹的出生年月日,我希望您能写成文章,如确有根据,那是一件大好事,您不要有顾虑,也无需谦虚,学问就是要实事求是,您的见解对,大家就只能尊重,承认,因为这是客观真理。但现在因未见到您的论述,就无法判断是对还是不对。如您写出文章可寄我,我八月卅日去上海开会,住天马饭店,也可以面谈……按照约定的地点,我第一次见到了冯老,他叫我挨着床坐在椅子上,自己便坐到床头。彼此问候几句便进入了正题,我说:甲戌本第一回上的“甲午八日泪笔”一条落款,不是“年”与“日”的表示,而是“月”与“日”的关系。随后我用命理知识向他叙述整个推考过程。冯老听的时候似乎没有什么表情,等我说完才摘下戴着的宽边眼镜,问我:你说的“命理知识”在什么书上?哪里出版的?靠得住吗?我一一回答之后才见他点点头。临别时,冯老又一次叮嘱我要尽快写成文章。后来我才知道,就在这次上海召开的红楼文化恳谈会上,冯老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我对“甲午八日泪笔”的看法。同年9月,我给冯老寄去了写好的论文《曹雪芹生年被埋没的原因———辩“甲午八日泪笔》,10月3日即收到回信:川荣同志:您好,您的文章我已读过,我觉得您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对研究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您的分析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我原先推测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与您的推测只差一年。总之,五十五年是接近真实的一个推算。您的文章末尾我帮您改了几句话。主要是说曹雪芹的年龄,实龄五十六岁(笔误,应为“四十六岁”)有馀,虚龄五十七岁(应为“四十七岁”)。按旧时习惯都是以虚岁算的,所以可以说曹雪芹活了五十七岁(应为“四十七岁”)。另外,您用的靖本材料没有加注,我帮您查对了周汝昌的书,加上了注。请您尽快寄一份您的简历来,谢谢,问好!冯其庸九月廿八日从这件小事也可以看出,冯老很看重这篇文章,不惜浪费自己的时间来替我校补,太有耐心了。1992年《红楼梦学刊》第1辑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论文《曹雪芹生年被埋没的原因———辩“甲午八日泪笔”》。后来在冯老的鼓励下,我又写了几篇文章,寄出去之后都能收到冯老的回信。现将1994年3月10日信件照抄如下:川荣同志:您好!很久不得您的消息了,常在念中,您的《曹雪芹卒年被怀疑的原因》一稿,我已读过几次。这稿是准备要用的,因为想安排在合适的时机。今年第三期或许可以安排。我一直感到您是很有研究能力的,肯这样下功夫的人不多,我因事忙,不能随时给您复信,请谅。但心里却常想着您的情况。希望您多写文章寄来,您还有一篇文章我也看过几遍,似还要商量。我定十四日到上海,住延安饭店(房号未定),不知能来一见否?我这次来是为刘海粟先生祝百岁大寿。我与海老多年好友,故应上海文化局之邀前来,希望能与您见面,不一一。问好!冯其庸三月十日这次见面是在701房间,冯老告诉我:海老3月16日做百岁大寿,中外人士有五百人前来祝寿。还有人想来,不能再邀请了。自愿来的人也很多,实在没办法接待了。海老目前正在家里静养,我后天才能过去。趁着来上海的机会,约你过来聊聊。接下来他给了我一张亲自题写的名片,又从带来的大的旅行箱里翻出了我所写的《卒年》一文,说:你赞成“壬午说”是对的,文章从追查曹雪芹的行踪入手,言之有物,读起来比较轻松。停了一会,冯老又随手拿出我寄去的有关《红楼生日》的文章,说:续书问题是个老问题,是不是曹雪芹写的,得拿出有力证据。你从红楼生日和年龄上去挖掘,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还要多方位的去求证,所有证据都能汇集到一块,才有说服力,才会叫人相信。随后又谈到了河北丰润新发现的曹鼎望墓碑,再从曹鼎望墓碑谈到了张家湾发现的曹雪芹墓碑的真假问题,冯老说:这次争论,你也可以参与进来。那碑上左下角刻有“壬午”二字,说明曹雪芹确实死于壬午年的最后一天。我说等我回去以后收集资料,试着写一篇文章。后来确实也试着写过,但没能写下去,留下了一个遗憾。这次拜访还得到一个信息:山东莱阳将举行一个《红楼梦》研讨会,我被列入了邀请名单。同年8月下旬,我赴山东莱阳参加第七届全国《红楼梦》研讨会。会议期间,冯老特地把我叫过去,送了我一本刚印出来的《曹雪芹墓石论争集》。同年9月,经张书才先生介绍,我被吸收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11月,我撰写的《曹雪芹卒年被怀疑的原因———辩“前数月,伊子殇”》在《红楼梦学刊》第4辑发表出来。应该说从1991年到1994年,是我与冯老通信和见面较多的四年,也是我聆听教诲和得到鼓励逐渐走入红坛最美好的时光。之后我因撰写《曹雪芹最后十年考》,忙得昏天黑地,冯老那时也在忙自己的事,彼此联系渐少,但逢到除夕夜我总会打电话去问候,给他拜年,知道他身体不错便会十分的高兴。2000年9月下旬,冯老到上海图书馆举办“冯其庸发现·考察玄奘取经之路暨大西北摄影展”,我于28日上午从浦东赶过去与他见了面,他见了我给人介绍说:这是我的学生,上海的,多年没见了。随即送了我一本摄影集和一本《秋风集》,在《秋风集》的扉页上称我为“川荣红友”。因当时冯老还有事不便多说,遂约好次日上午9点碰头并给我写了一个权威的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