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一世界呼兰河传总第34期

让白癜风患者直面异样眼光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13/4786503.html

20级汉语言文学一班张欣雨

书目推荐呼兰河传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作者简介

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情节概括

《呼兰河传》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在一幅类似乡间民俗风情画的描绘当中,寄寓了作者对于封建传统文化控制下病态社会心理的深刻思考以及犀利的批判与鞭挞。

经典语录

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似的。

他们都像最低级的植物似的,只要极少的水分,土壤,阳光——甚至没有阳光,就能够生存了。生命力特别顽强,这是原始性的顽强。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是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了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拖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心得体会

萧红文笔细腻、清新,在她的表述下,我走进了一个衰落的村庄。萧红的童年是欢乐的,也是寂寞的,周围的故事是灰色的,这里的村民,活着的目的仅仅因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我想萧红写这本书时内心并不是平静的,但她所有的描述却都是平静的。

整本书分为七大章和尾声,主要写了呼兰河这个小镇几个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风俗。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无聊的交替,没什么好惊讶的,但萧红将它描写得灰暗色的凄凉,如同一张纱布笼罩着这个小镇,笼罩着那群人们,遮住了如阳光般灿烂的人的笑脸。即使偶尔有“阳光”洒下来,但也是一逝而过,转眼而来的还是暗灰色的“乌云”····

呼兰河不仅只是呼兰河,它还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兰河都成为当时全中国的写照。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的心情久久沉浸在那一片灰色之中,想起那段话: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事,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责编

刘晓慧(教师)

副责编

张志博

编辑

李雨

编审

马文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tz/80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