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哈尔滨三十年代冰城文学洛神

请输入标题bcdef

哈尔滨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是一座富于幻想的城市,她像是天鹅项下的一颗明珠,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耀眼的光茫,体现着无限魅力。她是冰雪之都、音乐之都,更是历史文化名城。今天开始,小编带着大家走进“文学?哈尔滨”,一起来了解那些哈尔滨走出来的文学匠人,及那些有关冰城的浪漫文字。

请输入标题abcdefg

文学?哈尔滨之萧红

▲电影《黄金时代》片段

萧红是中国文坛的一个传奇,在民国时期,她是唯一能和张爱玲比肩的才女。她是一个靠本能而活的人。她的求生和求知,她的人生和作品,她的爱情和亲情,无不充满了原生态。对于这个世界,萧红短兵相接,伤痕累累,她的故事堪称绝响。

亲情是诸多作家创作的源泉,萧红也自然不例外。尽管她年少时的生活也并不顺遂,但与日后的漂泊与背叛相比,亲情一脉还是那最为真挚,最令人牵挂与惦念的眷恋。

于是,临终前的萧红回顾自己生平之时,最为牵挂的是那个已不知身在何方的弟弟。

可弟:

小战士,你也做了战士了,这是我想不到的。

世事恍恍惚惚的就过了;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那时间短到如何程度,现在想起就像连你的面孔还没有来得及记住,而你就去了。

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的早晨你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们玩着,那时你才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你什么也不懂,你看着我离开家向南大道上奔去,向着那白银似的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奔去。你连招呼都不招呼,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

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因为我的漂流不定,信有时收到,有时收不到。但在收到信中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不是因为那信不是你写的,而是在那信里边你所说的话,都不象是你说的。这个不怪你,都只怪我的记忆力顽强,我就总记着,那顽皮的孩子是你,会写了这样的信的,会说了这样的话的,哪能够是你。比方说——

生活在这边,前途是没有希望,等等……

这是什么人给我的信,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但心里边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为我总有一个印象,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所以我回你的信的时候,总是愿意说一些空话,问一问家里的樱桃树这几年结樱桃多少?红玫瑰依旧开花否?或者是看门的大白狗怎样了?关于你的回信,说祖父的坟头上长了一棵小树。在这样的话里,我才体味到这信是弟弟写给我的。

但是没有读过你的几封这样的信,我又走了。越走越离得你远了,从前是离着你千百里远,那以后就是几千里了。

而后你追到我最先住的那地方,去找我,看门的人说,我已不在了。

而后婉转的你又来了信,说为着我在那地方,才转学也到那地方来念书。可是你扑空了。我已经从海上走了。

可弟,我们都是自幼没有见过海的孩子,可是要沿着海往南下去了,海是生疏的,我们怕,但是也就上了海船,飘飘荡荡的,前边没有什么一定的目的,也就往前走了。

......

萧红

(节选自萧红给弟弟张秀珂)

或许人总是要在遍体鳞伤之后,才懂得珍惜最平常却是最真实的感情。

或许人总是要在经历人生百味后,才写得出深邃经典之作。

于萧红而言,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就要数《呼兰河传》了。

(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呼兰河的冬天:“天空是灰色的……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着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这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

  这是怎样的一幅东北农村小镇的晨景,何其生机盎然,乡土气息扑鼻而来。“得得”的马蹄声,清脆的甩鞭声,打破了静寂的清晨;而那跳跃的灯笼,升腾的热气更使画面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呼兰河的火烧云也特别的夺目耀眼,“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真是色彩缤纷,绚烂至极。

《呼兰河传》已是萧红后期之作,身处异乡的她却将回顾故乡之作造就成为经典,除了她的文学造诣与丰富经历外,萧红自身对家乡的了解与真挚的思念之情,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及萧红,与她的多部经典文学作品同样被大众所熟知的,还有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情感历程。拥有如此才情的女子,不仅红颜命薄,却还要在短暂的人生中经历种种苦难与飘零,实在令人为之叹惋。

无知年少

萧红的父亲曾为她与汪恩甲许下婚约,然而叛逆又向往自由的她却在退婚不成时与表哥私奔。也许从这里开始,便已经为她一生的情路坎坷埋下了伏笔。

▲电影《萧红》剧照---萧红与汪恩甲

年,再次逃离家庭束缚的萧红,面对追随她而来的而汪恩甲没有再次拒绝。与之返回哈尔滨并同居在东兴顺旅馆。

▲萧红和汪恩甲同居的东兴顺旅馆

而后,汪恩甲的家庭不愿接受萧红,于是已有身孕的她被未婚夫抛弃。贫困与苦难交织,她的人生陷入绝望。

▲宋佳在电影《萧红》中扮演“萧红”

她的英雄

还好,萧红没有放弃写作,也是因为这份才情,帮助她结识了绝境中的救命稻草——萧军。

“二萧”之间由于才情,相互吸引,相互扶持。萧红曾说,“三郎(萧军)是知道我的。”没有油灯的地下室不再昏暗,爬着虫子的床铺也不再肮脏。热恋中的萧红像在春天里重新吐芽的枝条。她为萧军写下《春曲》:

这边树叶绿了,那边清溪唱着:

姑娘啊!春天来了。

并把他们的生活都写进了散文集《商市街》,里面描写过令人心惊的饥饿:“我拿什么来喂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屋子虽然小,在我觉得和一个荒凉的广场一样,屋子墙壁离我比天还远,那是说一切不和我发生关系,那是说我的肚子太空了。”

▲电影《萧红》剧照---萧红与萧军

这个时期也是萧红的文学创作的鼎盛时期。年,她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生死场》,充满深情地描写东北贫苦人们的生活。鲁迅先生认为萧红描写的“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他还亲自为《生死场》写了序言,推动《生死场》的出版发行,与萧红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然而,好景不长,二者的关系最后也还是以悲剧告终。

历经波折,却只渴望老百姓的生活

年5月,孕中的萧红嫁给了端木蕻良,她对此心怀感恩,却也满是炽爱被负后失望与心死。只希望自己能过上平平凡凡的老百姓的生活。

▲电影《萧红》剧照---萧红与端木蕻良

然而萧红这次又选错了人,这段感情也并未取得一个快乐的结局。

萧红说,“我所有的路都是一个人走的。好像命定要一个人走似的!”她用一个天才文学家的敏锐给自己的人生下了一个最悲戚的注解。

抱憾而去

年1月,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她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年12月,病医院,因庸医误诊而错动喉管手术,不能说话。在她去世前的44天里,守护在身边的是小她6岁的骆宾基,端木蕻良基本上没有履行作为丈夫的责任。

▲电影《萧红》剧照

年1月22日,萧红与世长辞,在战火纷飞中,寂寞地离开了人间,享年31岁。临终前,她曾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但她仍把《生死场》的版权留给了早已分手的萧军。这,也许是一份遗赠,也许是对两人那段时光的怀念和纪念吧。

▲萧红与萧军拍摄于兆麟公园

经历了四段迥异的感情,经历了多年的漂泊岁月,萧红短暂的人生也走向了尽头。

她的人生虽短,但是经历却异常丰富。飘零的生活与情感的伤害,都无法阻止她写作的脚步,或许反而成为她的动力了吧。她不停写作,寂寞和抚慰都来自写作,在梦中长大的孩子都是极端孤独的。

她在写作中寻找她的故乡亲人,寻找穷人妇女和儿童。她在写作中静静地呼吸,记忆之火如此温暖。她一生追求爱与自由,在这充满暴力的,奴役与欺瞒的社会中,从故乡到异乡。

▲电影《萧红》剧照

在哈尔滨的坎坷于萧红来说,幸与不幸难以评判,但她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却是毋庸置疑,而她对于故乡冰城的影响地位也无可撼动。这位传奇女性,我们在文学中缅怀,在文学中致敬。

|编辑:思佳、媛媛

|审核:晓达、庆贺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医师
白癜风公益帮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tz/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