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崇正秋拍预展还有10天-汲古·珍瓷雅器、金铜佛像(图录号:-)拍卖时间:年11月28日下午拍卖地点:广州市东方宾馆会展中心B厅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
Lot
清中期?碧玉卧牛摆件(带座)
L:18cm
RMB:,-,
说明:摆件以碧玉为材,材质硕大,致密温润,色泽莹润,芝麻沁点分布均匀,赏心悦目。立体圆雕卧牛之形,刀法简洁,牛之形象丰满逼肖。牛呈侧卧状,头部回首,菱眼云鼻,角耳帖服,神态温驯,其通身光素无纹,牛背部出脊,连至尾部后甩,以一种写实的技法,琢磨而成。该牛形象取自江南水牛,其身躯、牛首刻划皆写实传神,其下原配有镂雕岁花纹的红木底座。在民间,牛为敦厚勤劳之象征,是农家之宝。迨至今日,牛又被赋于牛气冲天之新含意,寓意各行各业各业兴旺发达之吉祥象征。摆件通体只有牛角、头顶以及牛尾稍饰雕琢,以显质理,其余部分光素无纹饰,突显玉质的油润,包浆润泽。牛的造型准确,肌理健壮,技法简练写实,风格质朴,刻划有力。整器造型生动形象,是以把玩、摆置之佳作。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
Lot
清中期?白玉仿古龙纹双活环耳鼎式炉
玉高:11.5cm?带座:25.8cm
RMB:,-,
说明:乾隆二十年(),朝廷平定准格尔之役后,出产和田美玉的回部纳入清朝版图,玉路打通,大批玉料得以入贡宫廷,为清代玉雕工艺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新疆各种玉料源源不绝地输入,并在痴迷美玉的乾隆皇帝大力推动之下,带动起京师以及江南苏州、扬州、江宁、杭州等地的玉石加工业发展。内务府造办处每年制作大量精美的摆件、仿古器、配饰以充宫廷日用,地方上如苏州、扬州则善于制作各色精巧珍玩。
其时四海安定,国家昌明,宫廷民间无不竞为奢靡,徵逐声色。故乾隆朝的玉雕,多用料上乘,选材丰富,形式多样,雕镂精美而且讲究,反映着当时国家的强盛和手工业的高度发达,是明中叶以来中国再度进入昇平盛世的象征。
在那个玉雕工艺大发展的时代,有一股清流般的款式由乾隆皇帝带起。所说的就是乾隆仿古玉器。仿古玉器用料上乘,雕琢精美,而且造型古雅。乾隆朝玉器工艺日益精绝,苏州、扬州雕琢的玉器精微奇巧,为天下叹绝,却唯独乾隆皇帝却对之嗤之以鼻,称之为“时样”,目之为奇技淫巧,鄙俗不堪,妨碍心性。他主张陈设的玉器当模仿商周鼎彝的样式。三代鼎彝被视作上古礼器,代表着中国古代政治的最高理想。乾隆皇帝尝为仿古玉器赋诗云:“式取西清周代图,想厕笾左俎之右。意存复古去华嚣,鄙哉时样今犹富。”
随着乾隆皇帝的大力提倡,仿古玉器开始从宫廷流行开去。在乾隆仿古玉器中,最具鲜明特点的就算是仿古彝器了。主要器型包括鼎、尊、簋、卣、觥等,形体尺寸在20厘米至40厘米之间,用料上好,纹饰上多模仿鼎彝上的图案加以表现,如兽面纹、夔纹、云雷纹、回纹、勾云纹和谷纹等,古朴高雅,令人玩赏之余,又能启思古之情。故至此以来,仿古彝器深受公卿士夫欢迎。府第之中,供案之上,往往备有一品。
此乾隆白玉夔龙纹连环鋬耳四柱式鼎,用料纯净,雕镂精细,鼎盖与鼎身品相完好,契合无缝,鋬耳雕作如意纹,环扣精巧别致,四周浮雕乾隆时期典型的仿彝器夔龙纹,纹饰细腻,工整精致,时代风格鲜明。鼎身方正,四足浑圆内收,愈显整器敦厚稳重,原配紫檀掐金丝瑞兽纹底座,与鼎足相映成趣。
此类四柱式玉鼎,可见于著名的雍正《十二美人图》(又称《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之“博古幽思”图内的博古架上。说明其形制自雍正朝便已出现,为清代宫廷常见摆件。如今故宫博物院亦藏有多品,分别白玉、青玉、碧玉所制,或鋬耳为兽耳,或身浮雕水龙吉寿纹,或作如意勾连纹。虽精细无差,而若论古雅之意,则弗如此件夔龙纹鼎,减少了几分豪富气,而更具有金石鼎彝的韵味,斯文沉雅,格调殊高。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
Lot
清碧玉双面描金神仙祝寿纹插屏一对(带原配红木屏座)
H:39.5cm×2
RMB:,-,
说明:玉板用和阗碧玉制成,以此玉板的形制,制插屏之屏心。所用玉材体量大,料质极佳,润泽细腻,成对保存,尤为难得。此玉虽有瑕斑,但经由雕玉高手运用高招的巧妙构思、与不可思议的智慧精心布局,反将玉材的缺点转雕成如国画般令人赞叹的画面,此等巧思运用及巧夺天工的雕工,非顶尖雕玉高手莫办。
清代玉雕用玉广泛、作工精巧、题材造形高雅简朴,琢玉高手辈出,使宫廷玉器的发展进入了鼎盛辉煌时期,玉器品种也因而激增,凡举器皿、摆件、文房等。
碧玉板描金为级别极高用品,可见宫廷中的碧玉描金龙纹编磬,以及宫廷中的双面描金插屏等,其制作及绘制极为考究,并非普通工匠能为。此拍品双面描金绘制精美神仙人物纹饰,正面绘制水楼亭人物,飞鸟立峰,河山拱桥,河畔树林错落。楼阁前高树垂枝,琅玕掩映,众仙相会,一番人间仙境展现面前。工匠以刀代笔,用绘画的皴法多层次雕琢,辅以描金,更使远近景物层次分明,画面布局疏密得体,增加了立体感。插屏背面绘制“百鸟朝凤”,凤凰立在中央,身份显赫,尽显皇家气息。“神仙祝寿”、“百鸟朝凤”,是清代常见的吉祥图案,此对碧玉插屏质地莹润,绘制功底娴熟,纹饰线条自然,是清代玉器中的佳作。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
Lot*
清乾隆?紫檀嵌白玉山水人物纹砚屏
21.5×16.5cm
RMB:,-,
说明:砚屏又称台屏,古人将其置于砚端以障风尘,多以玉、石、漆木为之,屏心常见镶嵌大理石、彩瓷等。宋代文人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说:“古无砚屏……自东坡、山谷始作砚屏。”其实砚屏之用,当在苏东坡、黄庭坚之前,然古砚屏存世无多,难以详考。这件乾隆白玉山水人物插屏,选用上好紫檀木做插屏边饰及插屏座。屏心嵌白玉,用料华贵,形制典雅,是出自清宫造办处的文房精品。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
Lot
清乾隆?白玉赤壁夜游山子(带座)
山子:19.5×11cm;座:20×7cm
RMB:80,-,
说明:山子取和田白玉雕成,玉质均匀纯净,整体圆雕为崇山怪崖,苍松挺立,正面雕刻扁舟一叶,徜徉山水之间,可见山高月小断岸千尺的雄浑之势,刻画细腻,栩栩如生。其背面所雕苍松倒生于山崖,殊为生动。此山子构图疏密有致,极富层次,下刀雄健干练,刚柔并济,以小见大,方寸之间尽显山水人物之风流。背面浮雕一座俊俏的山崖,旁有一棵苍劲古松,枝叶茂密,其树下有一鹿,前脚抬起置于山石平台上,后腿坐于地,回首凝视。清代玉山子图案题材多取自然景色,且雕琢精致,趣意盎然。这类玉雕作品主要用于室内陈设,今人称为摆件,陈设于书房中,读书小憩时可娱目赏心。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
Lot*
17世纪?痕都斯坦白莲花纹匕首
L:35.5cm
RMB:,-,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清宫武备》商务印书馆P
《THEARTANDARCHITEOFISLAMICINDIA》GEORGEMICHELLP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清宫武备》商务印书馆P
参阅:《THEARTANDARCHITEOFISLAMICINDIA》GEORGEMICHELLP
说明:刀柄由白玉雕琢而成,用料纯净,柄为卷首形,器表浮雕花叶纹,插刃处琢作两枚翻卷的莨苕叶,由之生出一束重瓣西番莲。柄尾挛卷如球,亦琢一束重瓣莲花作为点缀。素雅含蓄,高贵大方。钢刀前锐后曲,线条优美。刀身为大马士革百炼钢,表面纹路如水波层层分布,透出微蓝色。
十六世纪,南亚至中亚的土地上崛起一个强大的国家——莫卧儿帝国。全盛时,帝国领土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及阿富汗等地。莫卧儿帝国的手工业极为发达,技术水平甚至超越当时的欧洲。十八世纪,来自莫卧儿雕镂精巧的玉器开始传入中国,深得乾隆皇帝的赞赏,并命名为“痕都斯坦”。此后无论来自中亚的玉器,还是清宫大量仿制中亚风格的痕玉,都统称痕都斯坦。
痕都斯坦玉的造型充满浓郁中亚风格,玉料选用上乘而纯净的于阗美玉,务求一器一色,雕琢采用独特的水磨技术,以浅浮雕莨苕、西番莲和铁线莲等纹饰闻名于世。这些玉器配上特有的昆丹工艺(KundanTechnique)为玉件镶嵌上金丝及红、绿、黄、蓝各色宝石,金光璀璨,耀眼夺目。
痕都斯坦玉尤以贵族使用的短刀匕首最受藏家喜爱,甚至包括对玉器工艺极为挑剔的乾隆皇帝。据《西清续鉴》记载,乾隆二十九年,位于中亚地区的博洛尔部向乾隆进献了一批兵器,其中有一柄用和阗玉做柄的剑,乾隆非常欣赏,并为之赋诗:“文列星行光溢涛,切昆纽似断秋毫,于阗西去千余里,更数寻常玉霸刀”。诗中的“玉霸刀”即指用玉作柄的刀。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
Lot*
17世纪痕都斯坦水晶嵌宝石马首刀柄
L:13cm
RMB:,-,
参阅:《越过昆仑的珍宝-院藏伊斯兰玉器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P
《THEARTANDARCHITEOFISLAMICINDIA》GEORGEMICHELLP、
参阅:《THEARTANDARCHITEOFISLAMICINDIA》GEORGEMICHELLP、
参阅:《越过昆仑的珍宝-院藏伊斯兰玉器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P
说明:剑柄用透明水晶雕琢成马首形,水晶质地纯净通透,雕成马首英姿挺拔,双耳竖起,鼻孔张开,口微张,尽显雄风。马眼、马辔及插柄处使用了莫卧儿工匠的昆丹工艺(KundanTechnique),以金丝镶嵌宝石作花叶,以钻石为蕊,红宝石作瓣,两片祖母绿作叶,灯光之下,晶莹璀璨,极为炫目。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
Lot*
17世纪?碧玉嵌红宝石镂空花叶纹匕首
L:41.5cm
RMB:1,,-1,,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清宫武备》商务印书馆P
《伍夫藏中国玉器》伦敦苏富比P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清宫武备》商务印书馆P
参阅:《伍夫藏中国玉器》伦敦苏富比P
说明:青玉到琢的剑把,以红宝石嵌花瓣,再用金丝为茎相连。青玉低沉的色调,衬托出红宝石的红润莹透。刀身底部錾金,刀身采用镂空技术作花卉纹,极其奢华。
广东崇正秋拍拍品
Lot*
16-17世纪?铜鎏金嵌宝石短刀
颗红宝石、36颗祖母绿、22颗钻石
古波斯文:神圣的泰浦尔皇穆巴拉克
L:36cm
RMB:2,,-2,,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清宫武备》商务印书馆P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清宫武备》商务印书馆P
细节图
说明:此匕首的手柄,满嵌金丝宝石,计有红宝石粒,祖母绿36粒,钻石22粒,宝光流溢,闪闪生辉。刀背上铭有古波斯文,曰“神圣的泰蒲尔皇穆巴拉克”。刀身可见清晰的黑白相间卷曲纹路,这种变幻莫测如丝绸褶皱又如玛瑙的纹理,是在炼钢时经过不断地折叠锻打形成的。根据考古挖掘和文献记载,制作这种兵器的钢材来自古代印度的乌兹钢,它是用特殊配方炼成的高碳钢。东西方贸易通道打通以后,印度乌兹钢被切割成方便携运的钢锭运往中东地区,然后当地刀匠将乌兹钢锭在-℃温度下,折叠锻打成刀剑兵器,最后再经过浸蚀、研磨抛光,刀身显现出舒展顺畅的纹理。
更多秋拍精品,请留意本号后续推文最新内容:新建设·楚图南、陶大镛文献资料古器物南海碧涛现佛光·揭秘一尊谜一样的释迦牟尼立像十三行巨富叶氏家族藏最大尺寸仲尼式古琴中国书画
近现代
齐白石
齐白石有多偏爱女弟子?
徐悲鸿
曾有那么一刻,壮志满怀的徐悲鸿想在漓江边当一个“阳朔天民”
李可染
李可染《雨中漓江》惊艳亮相
林风眠
林风眠就是“宝莲灯”里劈山救母的沉香
张大千张大千最长家书引出的惨痛往事张大千
大风堂忆往:难兄难弟皆神仙
沈尹默、白蕉
“鉴湖之风”和“兰亭之竹”?
古代
李鸿章、何绍基、王文韶等四十九位名人跋王诘《乞士图》
董其昌
董其昌与陈继儒:那些啸歌泖桥的闪闪发光的日子
岭南:细研朱墨尽写岭南春关山月、黎雄才笔下的百媚江山攻略:秋游专列:特别的画献给特别的你大咖云集的名人上款专题大咖云集的名人上款专题(二)名家旧藏
红楼旧梦·端木蕻良旧藏(三)
钱币
端木家的钱
小说《曹雪芹》里的端木旧藏
“老顽童”端木蕻良
红楼旧梦(3)之金石、版本及文房杂器
书画、印章
“我当为君作画一世”:齐白石平生知己No.1郭人漳
书画
友朋之恩,声名之始:齐白石绕不开的一个人
综合
端木蕻良:我和我的收藏
器物
郭则沄藏王庆云《兰亭序》砚小考
介之藏画首次释出!周介之藏书画剧透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林风眠:最忆西湖,那一水的荷塘
美的“重量”——二十世纪中国早期油画
古籍、信札、文献资料曾疑为“在港遗失”的柳亚子《图南集》原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