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商道智慧
文/黎红雷
(中华孔子学会儒商委员会主任
中山大学教授)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我首先代表博鳌儒商论坛的发起单位中华孔子学会儒商委员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海南岛,来到我本人的家乡,美丽的万泉河畔,共同见证中国历史上这么多的商人、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推进我们的儒商事业、儒学事业发展,首先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受大会组委会委托,就本次论坛的主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我跟大家说的是《儒家的商道智慧》。
这个问题恐怕要从三年前我的哈佛之行说起,年5月中下旬,我受哈佛大学的邀请,在那里做了几场报告,其中重要的一场就是《中国企业家的国学教育》,主要以我提议创办的华侨书院为例,讲的是中国企业家怎么进行国学教育的。结果讲完以后,台下有一位麻省理工学院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的主任罗伯特,站起来提了一个问题,他说,据他的观察和了解,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在他们创办企业之前,基本上没有受过什么现代管理的科学训练,没读过什么EMBA,读过也是后来的事情了,那么他的问题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靠什么来办企业?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大家也愣了一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还真的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开放是向欧美开放、向欧美学习,学市场经济、市场管理,显然罗伯特教授的问题显然不能这样回答,我大概停留了差不多1分钟,最后,回答了四个字,文化资本。什么意思?我们办企业需要投资,那是金融资本,但是,投资是要钱生钱的,谁来生钱?人。人是文化,中国民营企业家有个很好的文化传统,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尽管一百年来大传统打倒了好几家,但是,小传统还在什么叫小传统?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教我们从小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这些东西就成了我们最好的文化基奠。爸妈说,在家靠兄弟,出门靠朋友,我们办企业,员工、兄弟一起抱着打天下,还有和气生财,这就是我们的传统,大概我们的企业家就是靠这个去做企业的。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根据我的观察,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起码有三个老师,老人言(家风家教)、圣人言(国学经典)、前人言(传统商道)。老人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然老人有过时的东西,几千年的家风家教传下来,肯定是好东西传下来,不好的东西自然就淘汰了。圣人言,很多企业家还是想读书的,早在国学论之前,很多企业家自己都读了四书五经、诸子百家。21世纪以来,各个高校都办了很多国学班,年办了华商书院。最后,前人言,毕竟我们是企业家,企业家管它叫商人,在商言商,中国有悠久的经商传统。以前有一个朝代叫商朝,为什么叫商朝,是因为周朝灭亡了以后,它的后代找不到谋生手段,他们就去经商,经商一词就是这么来的,所以,我们有悠久的经商传统,而西方没有。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大环境,我们不可能只躺在传统商道上吃饭,所以,我提出了现代商道。各位可以提起手袋,手袋上有两行字,陶朱事业,端木生涯。很多企业家只知道子贡,不一定知道端木。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经商不损陶朱义,货殖何妨子贡贤”出自《货殖列传》。古人把历代经商的宝典记录了下来,这本书从本土传到了日本,这就是从传统前辈中记载的商道。
我又提出来,重铸中华商道,重铸之路,儒学为道,西学为术,以道御术,中西合璧。任何文化都有道和术,30多年来,学习西方管理科学技术,学的是人家的术,但要提醒大家,西方人也有自己的道,马克思的新教精神也来自西方教徒,这就是他们的道,但是,我们学不到,因为我们不信基督教,虽然现在有很多人信基督教,但是,中国的主体不信基督教,我们信的是几千年的优秀传统儒学之道。我们在恢复传统的同时,不能固步自封,要把西方的技术融合进来,这就是我们的路。我观察了三十多年来的中国企业家,最后,总结出了儒家八大商道:
组织之道:拟家庭化的企业组织形态;
教化之道:教以人伦的企业教化哲学;
管理之道:道之以德的企业管理文化;
经营之道:以义生利的企业经营理念;
品牌之道:诚信为本的企业品牌观念;
领导之道:正己正人的企业领导方式;
战略之道:与时变化的企业战略智慧;
责任之道:善行天下的企业责任意识。
第一,组织之道:拟家庭化的企业组织形态。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家庭的民族,而家庭是人类社会组织最基本的形式,儒家对家文化的影响相当深入,所以家国一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家、国家没有国没有家,当然没有家也没有国。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后来到北宋,这变成了超过所有种族、跨时代的人类命题。张载:民吾同胞、物我与也。天下的兄弟都是我的同胞兄弟,都是我的父母生的。你们奇怪我的父母怎么生了一个白人的孩子?儒家很奇怪天地怎么是父母?现代科学的发现,恰恰证明了儒家这个论断的正确,地球上的人是怎么来的,如果相信进化论的人都知道,人是猴子变的,是一条很长的生物链,最后追述到了海洋最早的无机物,滚滚碰撞变成了第一个有机物的细胞,这大概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父母。如果我们接受这套的话,儒家说的就是天下生人。张载:“物我与也”。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是我的朋友,你开的车,你用的碗,都是我的朋友。你对它好,它也会对我好,所以,物我与也。现在儒家的思想也运用到了企业管理当中,苏州固锝集团的幸福企业大家庭建设,把企业文化转为了企业的组织、利益家庭化。中国人注重家庭,当然不可能真正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它有它自己的家,苏州固锝的经验是说把它当成第二个家的就可以了。
第二,教化之道,教以人伦的企业教化哲学。儒家强化教育,特别强调教化,教育与教化有什么不同?教化,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儒家讲口传和身教。当父母要教化子女、当老板要教化员工,都要以身作则。孔子说,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企业老板的作风就像风一样,员工就像草一样,你往哪边吹,它就往哪边倒,这就是企业文化的概念。什么叫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老板准备把企业做成什么样,准备让企业有什么样的风气,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孔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这里讲的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君子是老板,学了这个道理,关怀你的下属;员工学到了,我们才能够把他们组织起来,才能共同实现企业组织的目标。
第三,管理之道,就是以道之以德的理念管理企业文化。儒家强调“德”字,但并不否认法制,恰恰相反是德法并进,以德为主。关于儒家的管理理念里著名的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光靠政治、法律、刑法的手段来管老百姓或者管理员工,老板规定做到的就不罚你,没规定到的呢?有人说,中国人最会钻空子,改革开放后,人们见到绿灯抢着走,见到黄灯直着走,见到红灯绕道还得走。儒家的礼,既包括道德规范也包括法律治理,关于“礼”,有一个当今最有名的清华大学的教授讲:耻是懂得羞耻,格是自我检点,一是去掉不好的东西,二是跟你老板的规格有关。一个企业家、一位领导者,推行善的文化,员工自然向善,当然就把恶隔除,就与你同心同德了,我觉得这两种解释不矛盾。
第四,经营之道,义以生利企业经营理念。孔子:义以生利,利以利民,孟子没有讲过义以生利,义不是生利的而是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大学: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第五,品牌之道,诚信为本的企业品牌观念。一个企业从小到大,逐步要形成自己的品牌。张品信先生曾自豪的说过,它的品牌是总部留下来,品牌是怎么来要好好想想,总部当年是怎么打造这个品牌的,要如何继承。现在一讲品牌塑造,就是西方的技术。酒香不怕巷子深,大家都跑去那里买茅台酒,就是因为酒香。靠什么树立品牌,就是诚信。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第六,领导之道,是正己正人的企业领导方式。中国的领导文化,它不是管人的,而是理人的,怎么理?以身作则,带领他们。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国企业的教父式人物,柳传志说过,以身作则不是企业管理的第一要素,而是唯一要素。
第七,战略之道,是与时变化的企业战略智慧。现代21世纪,发现原有的西方战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变化,不能在战略变化里大行其道。周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前天刚刚从曲阜讲课回来,上课时也问了58期的同学,如果用一个字来描述孔子,你们心目中用哪个字合适?很多同学都想,德、人、道。我告诉它,你知道孟子用什么字吗?孟子只用一个字描述孔子,孟子说:“孔子,圣之时者也”。说很多儒家保守落后,真正的儒家是与时俱进的。不跟着时代前进,是老儒小儒,跟着时代前进就是大儒伟儒。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第八,责任之道,善行天下的企业责任意识。西方有很多企业责任,我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西方企业责任相当不完善,其实中国人早就有深刻的责任观。孔子: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大人。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就是很好的责任意识,讲责任不是做秀给你们看,像某些企业家大把撒钱买个好名声。发自内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身边的人照顾好,慢慢做大,把天下照顾好,这就是责任。万达的王健林提出八个字“共创财富、公益社会”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当然他也撒钱,他是中国撒钱最多的,当然他不是乱撒,国家号召扶贫,他们一个企业包一个县,五年内脱贫。他说过:“在我这里打工每年要为社会义务的做一件好事,你接受这条就来万达”。这是把慈善变成文化,而不是作秀。这就是八大商道。
儒家商道智慧的当代管理理论,从对物的研究转向对人的研究,从对企业本身的研究转向企业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从管理科学转向管理文化,从刚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从集权管理转向参与管理,从常规管理转向创新管理。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儒商实践及其所形成的“儒家商道智慧”,正好超越了上个世纪西方管理理论的教条,引领着当代世界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潮流,在企业的组织、教化、管理、经营、领导、品牌塑造、战略变革、社会责任等方面,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和深刻的启迪。
我就列了这八条,相信在座的各位教授会看到更多。有位管理学家曾提出这样的理念,他说现代管理理论已经进入了三个版本引进,管理1.0版是美国之变,以简单的组织应对简单的环境。管理2.0是日本经验,以简单组织应对复杂环境,就是终身雇佣制。中国绝对不能搞终身雇佣制,拟家庭,中国完全家庭化肯定是会完全失败的。管理3.0是中国经验,以复杂组织应对复杂环境。21世纪多么复杂,那么简单是不行的,所以,未来中国经验,我不敢承认中国的模式,但是,在座各位都是实践者。管理3.0是北大的教授说的,不是我说的,我正在思考,当代管理学正在面临着根本性的“范式转移”,这是科学哲学,科学革命,从牛顿转向爱因斯坦。曾引领风骚的西方管理理论,已经不能独自应对,光靠它是不行的了,他们也发现了问题。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格化背景下的管理实践要求,东西方管理理论的相互补充与不断融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中国企业家的儒商实践及其理论结晶“儒家商道智慧”,必将为当代世界管理学的发展,作出伟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本文为黎红雷教授在博鳌儒商论坛年会上的演讲,转载请注明。
往期文章·点击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请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白殿疯病早期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