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精彩红海行动影评

最近春节档热映的电影《红海行动》,据说是力压战狼2的国产军事类佳作,因此抱着极大的兴趣去观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只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看完之后,电影中除了突突突之外还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场景吗?

《红海行动》全片讲的是虚构的利维亚共和国发生内战,我国海军为了保护海外国民,打击敌人,阻止叛军获得核原料,派出蛟龙海军陆战队完成任务,最终守护世界和平的故事。导演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丰满人物造型,加入了不少支线剧情。但是,一个故事之所以非常吸引人,是因为故事本身完整,内容丰满,感情真挚,但是电影中,无论主线剧情也好,支线剧情也罢,给我的感觉就是有始无终,在开场花了很大的力气去铺陈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但是到了最后,多数剧情突然断裂,无疾而终,让人感觉摸不着头脑,拉低了这部片子的整体效果。下面,我就来简单整理分析下这部片子。

以下内容已经涉及%的剧透,没有看过片子的朋友请不要继续往下看了。

主线

主线主要是五幕剧情,主要围绕着故事的主要核心团队——蛟龙展开。

1、海盗劫持货船,蛟龙上船救人,救人成功,狙击手天才1号伤退;

2、侨民撤退遇叛军,蛟龙出动救人,在城镇中展开巷战,救人成功;

3、了解到女侨民被叛军所抓获,即日即将斩首,蛟龙紧急和政府军车队出动,在开阔路面遭遇敌人伏击,虽然顺利击退,但是代价是政府军车队全灭,蛟龙重装备全部报销;

4、小镇营救女侨民,被敌人发现,9人对抗人,成功救出女侨民,但是两位战友牺牲,活着的人也多半重伤;

5、剩余成员截获核燃料,通过敌人的飞机顺利逃脱,剧情结束。

简单来讲,五幕剧情就是美国队长2+黑鹰坠落+拯救大兵瑞恩+兵临城下+狂怒+不可能任务的电影故事集合大杂烩。不过影片借鉴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儿,关键是能不能把这些剧情串连成线,从而为电影的主旨提供服务。但是请告诉我,全片的主旨是什么?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展示我军形象?这是通过电影侧面需要表达的元素,而不是电影本身的任务,否则的话做个军事纪录片岂不是更加简单。

从任务1到任务4,内容很明确,救人,但是你救的是活生生的人,哪怕是被救的人,也会有喜怒哀乐,也会有情绪的表达。但是在剧中给我的感觉就像是CS中的人质模式,到达了地点A,系统提示,救出人质,把人质带到指定地点,任务成功,游戏结束。

好吧,就算是在第二幕剧情中,救的是一群人,没时间理会每一个人的反应,但是小镇营救唯一的女侨民,那这个人多少得有点分量吧?应该能够在团队中给你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帮助吧?就像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瑞恩,战狼2中的张翰那样,对于剧情有着正面的推动和发展。但是我们发现,把人救出来之后,和敌人开始遭遇战,咦?人质呢?不见了?也许还能从零星的画面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但是画面主要就是在描写,战争好激烈,蛟龙快顶不住了,已经没人关心人质们在哪里了。

蛟龙的任务很明确:救出所有中国的国民,而且通过战争的残酷(利维亚的一车子死人),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希望救出更多的人,但是我们不可能拯救所有的人(这句话好像是美国队长说的)。观点既然这么明确,那后续小镇顺带拯救的本地人是怎么回事儿?我们拯救不了所有人,但是我们还是会去尝试?让自己的队员暴露于危险之中?在本来只救出女侨民计划之中,穿过小镇广场-进入俘虏营-救人-出门后走人就完事儿了,要不是汽车被扎胎引起了敌人的注意,这件事儿本来在暗中就可以完成。因为记者临时调包,突然任务就变成了拯救所有人,那就带出了救出女侨民之后返回封住广场通向俘虏营的入口的支线任务。爆炸毫无疑问会惊动敌人,那暗地营救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小镇遭遇战,造成了剧中所提到的,8对的极度不利局面。封住路口?没想到人家有坦克吧。这样的部署间接导致了两个队员的死亡。

当然了,为了引出国家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战争的残酷,这么铺陈剧情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付出这么大代价救出来的人呢?去营救的5个政府军军人和一群做饭的女人最终的命运是什么?他们最后怎么样了?这幕剧情从坦克战进入沙尘暴,无人机发动导弹炸毁敌人坦克就结束了(在无法和我方取得联系,沙尘暴中发射导弹击毁了敌人的坦克这幕剧情也是无语。虽然有着微弱的敌我识别信号,但是如果是敌方缴获了我方的装备,拿到了识别信号该怎么办?如果是我方的战士在激战中打坏了识别信号怎么办?打错了人怎么办?没头没脑的导弹就射出去了,虽然结果是好的,但是促成这个正确结果的过程却给人感觉非常不严谨),没有任何的交代。

人都救出来了。队长知道了核燃料的事儿,没有上级的汇报指示,就乘着政府军的直升飞机去拦截了,这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行为,在不知道敌人规模的情况下4个人就去执行如此任务,从现实来说很难有操作性,先不谈外交,授权等流程上的问题(明摆着国家不会批准这样的行动),就先谈他们劫持的那架飞机吧,陆基飞机,不能在海上起降,且最后剧终时,大家都在起初的军舰上,那飞机到哪儿去了?如果是在利维亚国内机场降落,这么混乱的局势谁去接管这批核燃料?谁有能力接管?不会出现核燃料再次回到叛军的可能性?跨国运输?那蛟龙这帮子人就不该出现在军舰上而是直飞交付地,也不会出现最终的军舰回家场景。那请问,核燃料最后到哪里去了?

虽然上述都是电影中的细节,但就是通过这些细节和逻辑的完善,让人能够感觉到这部剧情的内容是合理的,剧情是丰满的。可惜,这部剧给我的感觉只是在玩一个游戏:到达地点A,救出侨民,突死敌人,到达地点B,拦截核燃料,突死敌人,满分过关,全剧终的感觉。

支线:

通过主线任务中的支线任务,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在这幕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这些形象让我们对这些角色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为未来的剧情中角色的某些行为提供合理性,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还是那个问题,看完了这部片子,你记住了剧情中的谁?哪些人的哪些行动在你的记忆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汇总一下正面人物支线剧情,和主角团有关的剧情主要有:队长记者线;狙击线;感情线;后勤队员线;这里面涵盖了8名队员中的6位,断手男和坦克兵几乎没有什么让我有印象的表现,在此不做赘述。

队长记者线

记者是剧情:核燃料线贯穿始终的人物。作为一个记者的操守和坚持,加上家庭的变故,让她全身心投入了对抗恐怖分子的漫漫长路。她在明察暗访中发现了核燃料的交易以及核心人员的情况,被恐怖分子所盯上,车子被装炸弹,副手被斩首,自己要不是被蛟龙营救,几乎送命,和队长从开始互相不理解,在逐渐的相处中能开始慢慢去接受对方的想法,到最终的共同作战,配合无间。这个支线到此为止还是非常丰满的,海清的表演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记住的角色之一。

但是...你不是通过女儿的手链逃过一劫么,你不是说这个手链能够逢凶化吉么,你不是把手链和把阻止核燃料的希望全都托付给了队长么。然后呢?结尾前还手链的剧情呢?因为灵验,平安归来了,这个手链你就不还了么?平安归来之后记者会心的微笑呢?没有,从第4幕结束之后,这个角色就消失了,这个剧情线也就断了。

影片通过记者这个角色引出了一路主线任务,但是这个关键角色却没有随着这个人物走到最后,作为为数不多的逻辑完整的支线情节,真的是非常的可惜。

狙击线

狙击线主旨就是:和天才们做朋友,自己也会慢慢变得优秀。狙击小弟在两个天才的先后合作和帮助下,成功突破自己的故事。

这样的剧情下,天才要够强,而小弟要够坚毅,才是比较常见的剧情描述形式。简单拿其他作品的人物形象来套用:《火影忍者》里的佐助和鸣人,《灌篮高手》里的樱木花道和流川枫。一红一蓝,一个有着不服输的性格和未挖掘出的天赋,一个有着天之骄子光环,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形象。通过角色间的互动碰撞出火花,树立明确的目标,不断的突破自己,最终突破障碍,可以最终和天才平起平坐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是励志的,是惹人喜爱的。

狙击线主要通过二号狙击手和小弟两人展开。那理所当然就应该体现出狙击手对整个团队的价值所在。第2和第3幕剧情中,两人合作,很好的完成了任务,但是在第4幕剧情的小镇营救行动中,两个狙击手的所有工作就是在和对方狙击手一只耳进行交手,完全没有帮助到团队解决一丝一毫的问题。而且在狙击手对决中,小弟已经看到了一只耳的位置,并且通过鸣枪的方式告诉天才狙击手位置所在,一连打了两枪在附近,一只耳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最终导致自己被击毙。作为一个有着强大反侦察能力的狙击手,居然对附近子弹的破空声和着弹位置没有一点怀疑,别说专业军人了。哪怕只是一个“吃鸡”的玩家都应该知道,在身边听到子弹声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找掩护,寻觅子弹来源从而推算敌人位置,慢慢找寻胜机。BOSS作为固定靶被打死,这个获胜过关的感觉很难接受。

在消灭了一只耳之后,剧情中小镇撤退战还在继续,不断有兄弟受伤倒下,但是他俩就如同消失一般,没有起到任何掩护部队的作用,大家脱离危险之后才重新出现。

这些只是剧情中不甚理解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倒是也没什么问题。但是问题在于,你的主旨是展示天才放荡不羁的资本和小弟最终突破自己瓶颈的过程。但是通篇下来,除了天才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并没有让人感觉到他的过人之处。的确,搜索出有价值目标(RPG操作手,自爆车辆炸弹开关操作者,迫击炮弹箱)并给予击杀,被盯上后暴露头盔反方向奔跑一瞬间迷惑对手的戏份的确证明了他是个军事素质过硬的老兵,但是这部片子的剧情是大众向而非精英向,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了解到这些战术动作的意义所在。一开始通过直升机运输过来的排场,旁人议论的声势,各种呼之欲出的气势让大家都感觉到这个人很牛逼,到最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清楚地理解到他牛逼在哪里。

而小弟的转变也缺乏契机,只是天才的一句你可以的,就从一开始面对压力的不稳定到最后的一枪解决有着人质遮挡的敌人。这种转变缺乏说服力。寻找到敌人并给予天才提示,以及后面和天才所交流的:“还做得不够好,真的要做到位,一枪就该解决他。”的剧情表现还远远不足以表现出他的转变。

论据不够,转变不足,这就是我对于这条线的评价。

感情线

石头和佟莉(好吧,记住了这俩的名字,一个是绰号好记,一个是唯一的女性士兵)的感情线,是战争片之中为数不多的温情所在。从石头一开始将剪成爱心的他俩照片塞在避弹衣中,石头发糖安慰佟莉有了糖,啥都不是事儿,到作战中佟丽发现了照片,最终石头中弹身亡。这条线很简单,也很真实。但是问题在于,还是那个老问题,中弹身亡,哭过之后,这条线也断了。佟丽就像没事人一样进入了下面的一场战斗,虽然“士兵要服从命令,战争如果因为感情而迟疑,下一个死的就是你。”这种道理我们听多了。但是通过几个关键的线索多给一些剧情结论的补完难道都不可以吗?例如:在最终出征前,佟丽回收一下她自己和石头的照片,把它拿出来放进自己的上衣口袋里,这么简单的只需要几秒钟的交代,就可以给这个支线给出最好的结局:我会连你那一份一起走下去,你没完成的任务,我来替你完成,你会一直在我的心里活下去。

虽然是一个女军人,但是也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就应该有七情六欲,就应该会对别人的示爱作出反馈,哪怕是拒绝,那也是一种反馈,什么反馈都没有。只能证明:军人都不是人,或者,角色的塑造不够到位。

后勤通讯队员线

最不符合蛟龙资格的队员。第四幕小镇逃脱战架设的天线出现问题,去现场查探时没有半点警觉性,看到天线倒地时完全没有怀疑附近是不是会有敌人出现,连起码的侦查工作都没有做就直挺挺的去修理天线,导致蛟龙大队被发现,导致队员被迫提前展开行动。最后的阵亡也是因为正门被敌人突破,没有掩护,打到后期,因为专注于眼前的敌人而没有发现侧翼的包抄导致陷入被动,导致了最后自己的死亡,虽然的确是壮烈牺牲,但是和其他人一比较,差距就非常明显了。

总结

说了这么多,其实问题非常一致,通过复数的支线穿插去描述多个人物的形象的确有其难度。在总片长恒定的情况下,要想将8个有血的角色叙述清楚非常考验导演的功力,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面孔脸谱化,过程突突化的窘境。一条支线其实也是完整的叙事结构,也需要有开头,主体和结尾,当为了服从整体电影节目的进度而缺失了某一部分结构的表达时,就会让观众感受到剧情的单薄。即使用了大量的战争场景去铺陈,也许在看片的时候会很爽,但是结束之后回想起剧情:这部片子的剧情感觉怎么样?“战争场面很激烈啊。”也许要过很久才能补上一句:“哦,那个女兵演的蛮好的。”剧中人的形象更多只是在脸上贴了“蛟龙”二字的NPC而已。

来电影院,我们希望看到精彩的片子,我们也希望看到感人的片子。但是希望这些精彩和感人都是有理有据和结构完整的。如果只是用刺激的战争画面和以爱国主义为情怀来进行叙事,的确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可以吸引到一部分人,但是我相信,只有这样的元素是远远不够的支撑得起一部流芳百世的佳作。希望在未来,中国的电影,特别是战争电影,能够做的越来越优秀吧。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样才能治好
白癜风的饮食医疗问题和影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tz/1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