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的黄金时代和心口的朱砂痣

萧红和张爱玲,两人都是民国的才女,但二人生平并没有交集,却都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萧红和张爱玲,命运上有相似之处,却也有不同之处。她们的背景、爱情、生平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她们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内容的不同,颇有自己的风格,相同之处在于生命中都有三个比较重要的男人。

一、背景。

萧红,原名张廼莹。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河区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其父后娶了继母。但父亲不是对她文学或人生启发有重大意义的人,那个人是萧红的祖父,《呼兰河传》这部小说中就详细地描绘了与祖父一同生活的场景。萧红,其后的离家出走,与这个破落的家庭彻底断绝了联系,因祖父的去世,便再也没有温暖和眷念而言。

当萧红和祖父在园子里捉蝴蝶、追蜻蜓、溜土窝、吃黄瓜的时候,张爱玲则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里出生了。封建地主家庭和没落贵族家庭,这两个概念在八、九岁的萧红脑中是没有概念而言,更不必说刚出生的张爱玲了。萧红,那时忙于在园子里赶鸭子掉井,这样,她就有鸭子可以吃了。只因上次,大门洞子东边养猪那家一只小猪掉井里了。祖父要了这只小猪,用黄泥裹起来,烧给萧红吃。第二次,便是一只鸭子掉落井中,依旧用火烤裹黄泥的方法,就有了赶鸭子一说。如此一来值得一提的是《呼兰河传》中提到的那个“东二道街的大泥坑子”,每当有猪淹死的时候,小城里面的人家,便有了“便宜猪肉”吃了。不管是淹死的猪,还是“瘟猪”。可见封建地主家庭的生活还是很落魄的。

张爱玲是名门之后,其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李鸿章的长女。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就是说了没落贵族比封建地主家强些。就像刘姥姥在进大观园,见了王熙凤说了句:二奶奶拔根毛,都比我们腰粗。在萧红随祖父在园子里捉蝴蝶同样年纪的时候,张爱玲那出国留学的母亲回来了,她开始学习绘画和英文、钢琴、读《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她的家学很是深厚,后又随着父亲写旧诗。所以“天才,成名要趁早”,也得有功底。

而萧红那时,不过在那个曾拿针扎过她的祖母过世后,与祖父一起住。祖父时常教她一些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类。而她的父亲,却没有教她作旧诗,只是因她在祖母去世时,带着“缸帽”进入屋子里,差点把她踹到坑火里。萧红的作品,文字纯朴自然,大体上在呼兰河的园子里,受到祖父纯朴的爱的熏陶。

二、爱情

萧红,是张廼莹的笔名,其由来与萧军(刘鸿霖)有关,合起来,有“小小红军”的意思。中学时代,我也曾误以为他们兄弟。萧军,不是萧红第一个爱人,但他却是生命中刻苦铭心的男人。之前有表哥和汪恩甲,汪恩甲和她同居后,萧红怀孕了,便有了那一篇《弃儿》。祖父是激发萧红创作《呼兰河传》的灵感,那么萧军则是萧红创作时期的明灯,但明灯也终究有熄灭的时候。

欧罗巴旅馆,留给萧红的不仅是幽长的楼梯,还是黑列巴和白盐。萧军和萧红两人就住在这没有铺盖的旅馆,萧军每天出去找活,萧红就在“家”,等待着他的回来。他们的生活贫困而幸福着。当然,他们不是每天饿着肚子,在萧军找到家庭老师的活时,就去当铺赎回了夹袍和毛衣。鞋带断了,萧军就把自己的鞋带砸下一段给萧红。他们去洋车夫和工人经常去的小饭馆吃饭。萧军切半毛钱的猪头肉,而萧红眼馋肉丸子有汤有水,萧军犹豫了一下但仍买了。萧军买了酒喝,因为猪头肉要和酒配。吃了多少钱的饭菜,萧红记得清清楚楚,在她的《家庭教师》中写得很是明确,可见生活是多么地窘迫。而另外一篇《提篮者》仍旧写的是对食物的迫切需求。后来,萧军陆陆续续和几个女人暧昧不明,他们之间感情出现了裂缝。一气之下,萧红去了日本。

在日本,萧红遇到了端木蕻良,端木与萧军的大男子主义不同,他的性格略为阴柔。在一定程度上,给萧红一点慰藉。但爱情这种东西,与叫现实的面包一碰撞,难免就会起化学反应。萧红后来去了香港和端木一起,病逝于香港,和端木的性格也有莫大的联系,终究还是端木爱萧红多一点,比萧军多。当然,鲁迅先生对萧红的一生也很重要,但写出来也要占不少篇幅,就不便多说。

当萧红,年病逝于香港的时候。张爱玲和胡兰成还未曾相识。对于有“恋父”情结的张爱玲来说,胡兰成的出现也点亮了她的人生。但张爱玲的生活境遇要比萧红辗转奔波的生活要安逸的多。张爱玲不用去当铺去赎回自己的衣服,大家族的旧衣服多的眼花缭乱。正如她所说的:“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惆怅,像忘却了忧愁。”不知也是否像她回来与胡兰成的旷世奇恋,甜而惆怅。也正是她这样大家族的出身,才能写出如此渊博的《更衣记》,鞋底都有繁密的花纹,哪会注意到为食物奔波的苦。她就是穿着旗袍插手于腰间,冷眼看世间的张爱玲,胡兰成,第一次见张爱玲,便被她身上的气质给惊着了。在那一副无边的镶金眼眶下透着的女性的美,深深地吸引了胡兰成。但男人通常都有花心的毛病,萧军和胡兰成都不列外。张爱玲比萧红,更“痴”的一点在于,还把自己的稿费寄给胡兰成,容忍他一而再,再而三。

不过,最终,张爱玲还是放弃了这段婚姻,去了美国。与她生命中第三个重要的男人在一起了。赖雅的年龄还要更大一些,可见张爱玲的“恋父情结”,是相当严重的。最后,这位冷眼看世间的奇女子,孤独地死在公寓里,一星期后才被人发现,悲凉也罢,冷眼看世也罢,但终究也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三、生平作品

萧红的作品,言语都质朴自然,和她率真的性格不无关系。《呼兰河传》和《生死场》奠定了她文学的地位。一生辗转辛苦地生活,虽薄命,但其描写的贫穷和女性的不幸遭遇,两种视角自然重叠,达到了一种独特的表达效果。

夏志清,曾说过:没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论萧红的作品,是“罪不可宽恕的疏忽”。《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感,萧红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也是夏志清捧红了张爱玲、钱钟书等人。张爱玲的作品,我们通常称为海派文学,其中作品语言犀利,用词精巧,多用反喻的手法来写作。如《金锁记》中,曹七巧“劈杀”自己身边的人。“劈杀”一词用的极妙。月亮的意象的使用,也是恰到好处,不禁让人想到老舍的《月牙儿》中的悲凉意象。《公寓生活记趣》中描写到“这里的小贩所卖的吃食没有多少典雅的名色。我们也从来没有缒下篮子去买过东西。似乎有点可笑”。但这提篮里的吃食却是萧红朝思暮想。又何曾会管,下楼去买回来的可笑之处呢?又如《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不曾希望吃到甲菜,只渴望有份丙菜,哪怕有个白面馍馍也是极好的。

总之,两大才女的人生命运,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萧红的命运就像鲁迅在《伤逝》中写道的,“爱必有所附丽”。生活的窘迫,无疑是一把沉重的枷锁,让萧红喘不过气来。不如张爱玲对此看的更透彻一些。这边有了红玫瑰和白玫瑰之说,要么蚊子血,要么米饭粒。她们都成了萧军和胡兰成心头的蚊子血和米饭粒。最后值得一说的是,两部关于作者的电影,都由汤唯主演的,一部是《黄金时代》,一部是《色戒》,我感觉两部电影都不错。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黄金时代,都有一个张爱玲,她们都曾因红楼未完,而不甘或三恨。在我的心中,她们都是明媚的。

赞赏

长按







































头部白癜风怎么办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sz/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