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九一八北碚诞生的抗战经典歌曲嘉陵

纪念9.18

嘉陵江上

那一天

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

我便失去了

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

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

我仿佛闻到故乡泥土的芳香

一样的流水

一样的月亮

我已失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

江水每夜呜咽地流过

都仿佛流在我的心上

我必须回到我的家乡

为了那没有收割的菜花

和那饿瘦了的羔羊

我必须回去

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

我必须回去

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

把我那打胜仗的刀枪

放在我生长的地方

#歌曲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年初,上海复旦大学辗转迁来北碚夏坝。当时,夏坝被称之为大后方著名文化区“三坝”之一,即成都的华西坝、重庆的沙坪坝和北碚的夏坝。在这不到一平方千米内,即有著名教授多位,副教授40多名,讲师余人。大都是一些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其中有一对从东北流亡出来的男女作家——端木蕻良和萧红夫妇。

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笔名黄叶、叶之林等,辽宁昌图人,年生。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曾组织新人社出版《新人》杂志。年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并于同年加入北平“左联”,主编北平“左联”机关刊物《科学新闻》。“九·一八”事变后,我东三省沦陷,他以笔为戈,抗日救亡,创作了大量的抗战文学作品。描写东北一个村庄的农民,从悲愤沉郁与苦难屈辱中振作起来,掀起和发动武装暴动,投奔了抗日义勇军的长篇小说《大地的海》问世之后,年仅二十有七的他,在此基础上,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江》,通过两个农民出生的抗日战士的成长过程,显示我中华民族坚韧勇猛的性格,歌颂其不畏艰难险阻,同敌人奋战到底的气概。

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原名张廼莹,笔名肖红、悄吟。黑龙江呼兰人。早年在家乡县城及哈尔滨读中小学。后为反抗家庭包办婚姻,曾离家过流浪生活。年,与肖军相识并开始共同生活,同时正式开始文学创作,参加哈尔滨左翼进步文艺活动。年,她年仅21岁时,便与肖军合作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跋涉》。年,与肖军逃亡至青岛,后去上海,与鲁迅相识并得到热情的关心与爱护。年,出版反映东北人民在日寇压迫下挣扎与抗争的长篇小说《生死场》,引起文坛重视。年,东渡日本。次年回国。抗战暴发后,她辗转奔波于武汉、山西、西安等地。年,随端木蕻良来复旦大学文学院任教。她在北碚2年多的时间里,不仅创作了《朦胧的期待》《逃难》《莲花池》《孩子的演讲》等许多短篇小说,编辑成专辑《旷野的呼唤》出版。同时,还在课余时间,深入社会进行抗日宣传,辅导社会青年开展文学创作。当时北碚有个“火焰山文艺社”,系由百余名青年文学爱好者组成,宣传抗日救亡,非常活跃。曾公开举办抗敌书刊、木刻及其他宣传品展览,定期出刊大型壁报,张贴于北碚街上,影响颇大。萧红就是这个文艺社的义务指导,她不但定期为其讲授诗歌、小说的创作方法与技巧,还为壁报组稿、改稿和亲自写稿。实际上成了这个壁报的主编。

年,他们在北碚复旦大学时,诗人方殷突然来访。诗人方殷,笔名芳茵,河北雄县人,年生。系端木蕻良在南开中学的同学,年两人同时在北平参加“左联”,并一同编辑《科学新闻》杂志。抗战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革命大学任教,后到西安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一队,结束后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随即调来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诗歌组的工作。到职不久便专程来北碚看望老同学端木蕻良及萧红。

复旦大学在北碚隔江相望的夏坝,学校在黄桷镇到东阳镇之间,江岸是一条植满法国梧桐的林荫大道。傍晚,师生们都爱踏着皎洁的月光,在这林荫道上散步,听鸟语,闻花香,呼吸泥土里冒出的清新味儿。清晨,雾霭还弥漫着,人们就搭着木船渡江,去北碚古镇逛市,或下水去土沱,或上溯到北温泉、草街子,在船上听款乃的浆声,听流水的轻歌。这天,端木蕻良夫妇陪伴着方殷飘游在静静的嘉陵江中,他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可爱的家乡,就像自己游弋在乌苏里江上……

端木蕻良突然感慨万千地说道:“我们要是在松花江上该多好哟?”

“是呀!”方殷回答说:“总有一天我们是要回去的!”

“《松花江上》写出了国破家亡的苦痛。”端木蕻良说:“我总觉得它哭兮兮的,烫在心上不是个滋味。”

“那,你就写一首激昂的歌词,我拿去找人谱曲。”方殷说。

端木蕻良如此在嘉陵江上,思念家乡的乌苏里江,回想起《松花江上》,而创作了这首流芳百世的《嘉陵江上》。

方殷读罢这首歌词,感到万分兴奋,赓即送去草街子古圣寺育才学校,交给著名作曲家贺绿汀,请他为《嘉陵江上》谱曲。

贺绿汀,湖南邵阳人,年生。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学习绘画、音乐。年担任邵阳总工会宣传部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马日事变”后,去广东参加广州起义。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作曲。创作了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在国际性中国风味钢琴作品征稿中分获第一、二等将,从此蜚声中外音坛。随即陆续为《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一批进步电影的主题歌谱曲。抗战爆发后,他与袁牧之、宋之的等组织“文化战斗游击队”的战地移动演剧队,离沪转入内地,沿途进行抗日演出宣传。年11月,经潼关过黄河到达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创作了著名的《游击队歌》,很快传遍敌后各部队。年到达重庆,初在中国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创作了《垦春泥》《保家乡》《胜利进行曲》等乐曲。之后,到草街子古圣寺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中担任音乐组主任。他接到方殷给他的《嘉陵江上》歌词,反复阅读,满怀激情,为其谱了曲。它慷慨激昂,久传不衰,成了一首永久在海内外流传的著名抒情歌曲。

词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9.25—.10.5)满族,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曲作者·简介

贺绿汀(-),原名贺楷,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阳人。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演唱:黎昌信,画家:李一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sz/8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