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端阳红,情深意更浓
——评《五月端阳红》
余梓琴(陕西省紫阳县第二小学)
这是一部写萧红生平的书。对于萧红,我曾在少年时期有过阅读,但时间久矣,记不太清了,只知道她和萧军有某种联系,不知道是夫妻还是兄妹。通过看了这本书,完全了解了萧红的生平,她是呼兰人,姓张名乃莹(成名后用过笔名悄吟,后来为了和萧军的笔名呼应,又改为萧红),少年时期就很叛逆,剪短发、穿男装、上街游行、誓死不从包办婚姻。她聪慧敏感,文笔清新秀丽;她多才多艺,如果不从文,也有可能成为一名画家。但经历坎坷,当时国家的命运也是在风雨飘摇中,再加上她的个性要强、自尊,更使得命运多舛。
萧红的一生为爱乐着,也为爱伤着。为了挣脱包办婚姻的枷锁,逃离家庭,伤着汪恩甲(包办的夫君);和陆一梵深爱,最后还是被陆伤害着;与萧军相爱,六年的夫妻生活,却因她的敏感,萧军的大大咧咧而常生矛盾。多才多艺的一对夫妻,身边都不乏爱慕者,稍有空隙,就有人切入,萧军恍惚过楚云,但立即得到了修正;可萧红在恍惚同为作家的端木蕻良时,却因军的粗暴把红推向了彼岸。历经磨难的两人分道扬镳了。端木给了萧红一个浪漫的婚礼和一个冷漠痛心的洞房花烛夜,不能接受爱人已成事实的过往,这给他们的爱又注下了一个败笔。最终缺乏关心缺乏医院里,在自己洁白的梦里被她的王子萧军带上一匹白马飞向了远方……
故事讲完了,生命陨落了,一代才女因为追求情感的完美而英年早逝了,所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没有辜负鲁迅先生的期望,终于把《呼兰河传》写完了,可是她还要写的《呼兰河续》呢?就只能等来世了。
我们作为旁观者看别人故事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话语:假如不这样,就不会那样了,等等。看这本书我也有这样的说法:假如她能够试图去了解汪恩甲,也不会有以后的坎坷了,毕竟汪恩甲是真心爱她的,是受过西洋教育的,是能够包容她的,但只因为这是曾经的包办婚姻,她就坚决反对,叛逆的天性让她看见汪恩甲就是火;假如和萧军在一起的时候模糊一些萧军的大大咧咧,模糊一些她自认为的萧军在众人面前伤了她的面子,再模糊一些她所认为的萧军有性别歧视,等等,他们就不会吵那么多的架了,而吵架对于萧红特敏感的自尊来说是莫大的伤害;假如答应端木求婚的时候能够再仔细考虑一下,谁能够包容你一切缺点的时候,我想会不会就是另外的一番结局呢?但我这只是看别人故事说闲话而已,生活中的我们不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吗?世上没有后悔药,走过的路,揉出的味只有我们自己去品尝,只有多看书,多借鉴,多思考才能让我们自己少走一些人生弯路,多欣赏一些人生美景。
本书作者是细腻的。写萧红的心理感受,那种女人的小心思、多疑、委屈让每一个女人都能感受到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时候,心路是一样的;写萧红的开心,欢乐,和爱人手拉着手在雪地、在小树林、在小巷、四目相对,心有灵犀,让每个女人都回到了自己曾经的恋爱时代。
总之,萧红的一生是幸福的。她虽说叛逆,历经苦难,但她获得了真爱,先后几个男人都是真心爱她的,虽说结局各有不同,在她内心总有缺憾,但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在事业上,通过自己的实力和鲁迅先生的推荐,在中国现代作家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还有更重要的她遇上了生命中的贵人——鲁迅先生,不仅是因为鲁迅先生把她推上了文坛,还因为鲁迅先生充当了她的父亲角色,给她温暖,引导她走出心灵的迷惘,鼓励她创作出了更多的文学作品。虽说萧红英年早逝,但在那个居无定所,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敏感体弱的女子能够随着梦境去追寻她永远的王子,也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吧!
看这本书的时候,没有觉得萧红是一位文学巨匠就拿她当神的感觉,反而觉得她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大姐、小妹、闺蜜,随她一起笑、一起忧、一起唱、一起跳,她就是邻家那个聪颖可爱的小妹。我想,这就是作者带给我们的朴实感吧!
忆萧红,念萧红,此女情深意更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