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大同微笑”更多劲爆内容
从山西美食了解山西,每个山西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大同篇)
浑源凉粉山西浑源地处我国道教圣地北岳恒山脚下,以山美水美人美闻名于天下,而很多人了解浑源却是从一碗普通的凉粉开始的。
吃过浑源凉粉的人都忘不了它那独特的味道。在浑源的每一个凉粉摊,你都会看到那里除了碗坨状的凉粉外,还有十几个小盆,那里放着各种各样的调料,主要的有醋、蒜水、葱花、黄瓜、香菜,而使浑源凉粉之所以称为浑源凉粉的就是其特有的莲花豆、豆腐干和辣椒油。莲花豆香酥可口,豆腐干嚼得过瘾,而辣椒油则口感香辣,不同于其他辣椒的干辣。
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尤其是大同的刀削面,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羊杂粉汤羊杂粉汤就是羊杂汤里面掺些山药粉条,有荤有素,油而不腻,质醇味美,捞出锅来热气腾腾,香气袭人,吃起来味道鲜美,具有明显的驱寒、暖胃、舒身等功能,当然喜欢羊杂的当然也可以来一碗霸气的纯羊杂汤。凡是外地人来到大同以后,必须品尝一碗又辣又香的羊杂粉汤,方不虚此行。
烧麦大同的烧麦可谓是闻名四海,也是大同人早上最常吃的早餐,因出笼时状为梅朵而得名。边口雪白,中间可透过皮看到里边的肉馅。吃一口一嘴油,细嚼一团肉。大同凤临阁可谓是吃烧麦的最佳之选,当然,只要是一般的饭店,烧麦的味道不会差。
兔头小小的一颗兔头,可谓是大同人最喜欢的吃食,大同兔头,有五香的、红焖的、麻辣的,从路边小店到五星级饭馆均有提供。吃起来咸香辣,风味独特。大同好吃的兔头多集中在帅府街一带,吃货们可去那一带寻找。
黄糕大同当地特有的黄黍做的,没什么味道,但是Q性和糯性很强,做成团样然后放到锅里烹饪,在糕上涂些油,就成了黄糕。或者可以放到油锅里去炸,就是油炸糕了,大同生日上必见之糕。
大同铜火锅大同铜火锅是山西传统风味中的高档锅子菜。盛菜品的锅具很有地方特色,中间是排气的圆柱小口,中间点满炭火。围绕着排气口的圆形大铜锅内,堆叠着各式菜肴,其中各式口味中最吃香的要属什锦火锅,菜品种类繁多,有炸丸子、扒肉条、干豆角、干葫芦条、干香菇等。在大同的很多餐厅都有老大同火锅提供,推荐林姥姥家常菜馆。
阳高长城羊肉
阳高长城羊肉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人们常说,到阳高县不吃长城乡羊肉是一大憾事。的确,长城乡色如玫瑰的羊肉香嫩可口,白如美玉的凉拌羊肚丝鲜美爽口,做法各异的羊杂鲜而不膻,让人印象深刻。
阳高县长城乡大力发展规模养羊产业,因地制宜创新以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发展养殖业新模式,走出一条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截至目前,该乡已发展养羊户余户,养羊总量达到4万多只。
天镇豆腐皮
豆腐皮系天镇县城的传统名产。天镇城的豆腐皮,薄如纸张,筋似皮条,色美味香,价廉物美。用豆腐皮做的各种冷、热、荤、素菜,其味道之香,真是名不虚传。天镇城豆腐皮的味道之所以香甜可口,与它的制作过程有关。据行内人讲,把黄豆打浆、烧胚、过滤、点浆、舀皮,一锅豆腐皮就得舀70多张,接着是压水、扯皮、煮皮,这一连串的工序都是在40℃的高温下进行的。刚刚从豆腐皮布上扯下来的豆腐皮白生生、筋颤颤,如果把它象手绢那样揉成一团甩在皮板上,光滑的豆腐皮不会有一丝裂缝,而且都不会掉角,真是筋得难以想象,这也是天镇豆腐皮的独到之处。
广灵豆腐干
五香豆腐干是北部地区广灵县的传统名产,已有多年的制作历史,享誉雁北、大同、河北等地。这种五香豆腐干为条状,色泽白里透黄,质地硬中有韧,成香耐嚼,越嚼越香。在年山西省副食品鉴定会上,获出口产品第一名。
广灵豆腐干有咸干和熏干两种。咸干又分为豆腐干和豆腐筋两种,二者制法相同,形状有异。豆腐筋形似竹筷,软如皮条,柔韧耐嚼。熏豆腐干也有两种,一种是不经卤煮,切块后便用锯末(以松柏末为佳)烟熏;另一种是卤煮后再熏,品质风味以后者更好,但产量不多。
苦荞面凉粉
苦荞面凉粉是灵丘独特的传统美味小吃,以它独特的地方风味久负盛名,誉满晋北。其制作方法并不难,一般农家都会制作,民间叫“出凉粉”。
现在的苦荞凉粉,不仅限于家庭食用了,已经登入市场,街头摆摊设点的很多,走街串巷的流动叫卖声也不绝于耳。而且,大型的饭馆、招待所里都有苦荞凉粉上桌,以特色佳品招待贵客。
灵丘熏鸡
灵丘的熏鸡很有名气,它被称为山西“四大名熏”(熏鸡、熏肉、熏醋、熏鸽)之一。据《名食掌故》、《特色菜肴》等书记载,清朝雍正年间,灵丘县衙厨李进才、李有才兄弟,研究制作出熏鸡。后来二人在城里开了一间饭馆,-熏鸡出售。子承父业,代代相传,到了清朝末年,李运继承这一传统技艺,又摸索出一套独特制作方法,达到了炉火纯清的地步。
大头麻叶
大头麻叶是大同人的传统小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大同有许多面铺、饭庄都制作大头麻叶,在街头售卖。大头麻叶,以鼓楼熟食点炸制的大头麻叶最受群众欢迎。
特点:外形齐整,四头均匀,外脆里软,咸甜适宜
酱梅肉
酱梅肉,是晋商庄菜代表菜,也是晋式第三蒸,因用酱豆腐汁相蒸去腥提鲜而名。大同民间宴席有杏梅肉,则用杏干相蒸,制法略同。相传,晋商常家的创业始祖常威,本一介书生,学端木经商,乾隆初年已累财十万,后将生意交子经营,自己则专心教孙读书。常威发现这些个读书郎嫌腻,常将菜中白肉挑出。一次有人给他送来一罐酱豆腐,常威灵机一动,将白肉蘸酱豆腐吃,果然咸香不腻了。于是他叫厨房每次制作肉时必加酱豆腐相蒸,取名“酱梅肉”,夹在馍里给这些读书郎吃。久而久之,酱梅肉在晋中一带传播开来,进入了八碗八碟宴席当中,成了一道山西地方特色菜。
阳高玻璃饺子
玻璃饺子是阳高独具特色的民间食品。它源于民间,又由民间进人宾馆、酒店的餐桌。由于它的皮子似玻璃般透明或半透明,人们能看出内中的馅儿,因而人们称之为玻璃饺子。
玻璃饺子馅儿最好用羊肉。因为羊肉馅儿熟后死死地抱成了团儿,是个完整的制品,不光好看,而且味道也鲜美。馅儿里要拌上适量的白萝卜丝儿,再调上花椒、味精、大葱、胡麻油等佐料,饺子捏好后,上笼一蒸,即可食用。
大同酸汤羊肉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论述:“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大同羊肉因味香、肉嫩、质鲜、外形美,在全国赫赫有名。肉质量洁净、色泽鲜艳、有红有白、外表美观。这道汤菜就是采用了大同上等羊肉与酸菜熬制而成,易消化,同时有良好的滋补功效。
谷面糊糊
谷面糊糊是灵丘别具风味的传统小吃。
谷面糊糊的主要原料是谷子面。为了搭配得更有风味,有的掺入红豆,有的掺入豌豆或大豆,也有的再掺入些玉米,随人的口味而掺。将这些原料上锅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叫“糊糊面”。
制做谷面糊糊,俗称“打糊糊”。打糊糊的方法是,先将水烧至八九十度,在即将滚开时再撒入面粉,边撒边搅,以免结块和沉锅,滚开后再慢火稍滚一阵,盛出可食用。
晋北地皮菜灌饼
晋北地区盛产地皮菜,又名地耳、地衣、地木耳,是天然绿色食品。地皮菜含蛋白质为13%-18%、糖类4-6%、无机盐13-15%、粗纤维1-4%。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此菜香脆可口、颜色鲜艳,又是一道健康食品,极受大众欢迎。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新媒体总监消除皮肤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