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江湖得有个好名字

1

上个月,朋友喜诞麟儿,兴冲冲地要我帮忙取个名字,姓李,按族谱排行是“恒”字辈,要求一要朗朗上口,二要显得有文化内涵。我翻遍四书五经查遍百度,说:“不如叫‘恒楚’,平仄起伏挺顺口,况且是生在湘楚大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多好。或者叫‘恒舟’,‘舟’字在象形文字中和‘月’相通,‘恒舟’即‘恒月’,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期……”

最后孩子的母亲说:“我觉得叫‘子轩’挺好。”

2

一个人的名字取得怎么样有时候真的会有很大的影响,这不仅仅关乎到逼格。电视剧《亮剑》里面丁伟对李云龙说:“人这辈子,一是命,二是运,三是风水四是姓名。”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细想之下却也有那么点邪门。大学时,教现代汉语的是位漂亮的女老师,引得一众情窦初开的小男生们个个神魂颠倒,上课不看书只一心盯着她看,午夜卧谈会还把她作为讨论的对象,估计也有只言片语传入了她的耳朵,结果红颜大怒,期末考试男生凡是在及格线上下徘徊的一律被判不及格。可怜我们班一妹子,大好的青春美少女,就因为名字和《林海雪原》中的很像,被误以为是男生,被生生斩落下马。倒是另一个男同学因为名字稍显中性,躲过一劫。

小时候我们家那儿开了一家武馆,每天在电视上播放招生广告。有一天我伯父看到广告突然来了句:“哟,这余老二怎么改名了?”

我一看,只见广告里正在播“主教练余化龙……”,便问他:“他原本叫什么名字?”伯父笑道:“原来啊,原来叫余德财。”

余德财,这怎么听都像一个财主、生意人,练武之人这般名字传出去未免叫江湖朋友耻笑。试想张无忌面对六大门派:“在下明教教主张二狗……”明教估计从此就得分行李散伙。金庸先生算是极会起名的,《天龙八部》中的几位美女,语笑嫣然,钟灵毓秀,水木清华婉兮清扬,皆有典故,个个优雅。萧峰这名字初看平常,但只要知道他父亲名“远山”,就明白其中深意了;《射雕英雄传》中,义母名“惜弱”,女儿便叫作“念慈”;就连张无忌的化名“曾阿牛”也是很有讲究,“曾”字取自“张”、“殷”的切音,“阿牛”大概是出于对他另一位不算起眼的师父蝶骨医仙胡青牛的怀念了。老爷子把好名字都起完了,弄得现今的网络写手们只好起“叶良辰”、“赵日天”,一如他小说里的武学,日渐衰落。

3

?很多时候名字不光是父母长辈给的,还是环境给的,每一代人的名字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父母这辈,因为出生在特殊年代,建国、卫东、红兵、卫国便成了男性的爆款名字,而女性中则叫英、莲、秀、珍的多。

到了我们这一代,男孩大多叫俊、杰、强、军、峰,女孩则以玲、静、娟、慧、敏为主打。记得上初一时,全乡的孩子集中到了一块儿,这下热闹了,光我们班就有两个叫胡军的,老师只好按年龄大小来分,叫大胡军,小胡军;等到了初二再一分班,又来一个胡军。没办法,基于其他班也有撞名的,学校这才正式开始了学号制。于是老师点名的时候经常会听到:“28号小明!42号小红!”

如今80后90后也做了父母,虽然经常听到有人说,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长大就好……这话说出来谁信呐!现今哪个80后90后父母在给自己的孩子起名的时候不是费尽心力绞尽脑汁,还有什么“男诗经,女楚辞”的说法,听起来很文艺很内涵,却也只得了表象,终究没能摆脱言情小说的藩篱。段子曰:金角大王来到幼儿园,举起紫金葫芦喊了一声:轩轩!一半的男宝宝被收走了;再喊一声:涵涵!又有一半的女宝宝不见了。再过二十年,满大街都是子轩和梓涵在谈恋爱,一场同学会分分钟聚成偶像剧的节奏。

4

古人讲究姓、氏、名、字俱全,发展到后来,氏没有了,现在字也取消了,大概是因为这百多年的历史沧桑,导致我们的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

在我的老家,曾经一度还保留着取字的传统。男子大婚之日会有一个“升匾仪式”,这块匾上刻写的便是请当地粗通文墨的老先生给新郎取的字。记得我大堂哥的字叫“什(音‘十’)方”,倒也有几分意境。稍大后多读了几本闲书,心中暗想:“以后我们家兄弟几个取字就照这个路子来,可以分别叫百里、千钧、万霆。”后来我哥哥们都是办的新式婚礼,取字之事也就没人提起。倒是有个姑父非常信这些,那年家里招赘女婿,也给取了字。只是当我看到那匾后却差点笑场,表姐夫单名一个“刚”字,按说取字得和名一脉相承,或正或反,结果也不知道哪位老先生给起的:平安。

前年我结婚的时候父亲提及取字一事,我一口回绝。万一给我取个字叫“富贵”,我这辈子都抬不起头了。

5

所以说取名这件事是个学问,人的学识、阅历等因素往往和一个名字的诞生息息相关。就拿我家族的长辈来说,我的曾祖父是个木匠,一生辛苦飘零,所以我祖父的名讳中带一个“贵”字。那个年代,但凡穷苦人家的孩子往往叫“来福”、“富贵”的居多,都是寄托了长辈的美好愿望。我曾外祖父是当地乡绅,虽然后来家道中落,但骨子里的气质还在,我二舅爷叫作“明儁(俊)”,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意为“明慧俊异”,对比之下,意境高下立分。只不过,名字有良莠之别,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一样的。

老家有位我叫“伯伯”的长辈,名字中带个“员”字,虽然和周围的“建国”们大有不同,起先却也没觉得什么。直到有一年人口普查,我在花名册上看到他们家五兄弟的名字最后一个字合起来赫然是“仓库保管员”,只因生他们的时候是合作化时期,他们的父亲正好担任这个职务。

我曾一度认为,复姓是最有学问的,譬如上官、欧阳、端木……不过遇到不靠谱的父母就完蛋了。我有个大学同学,复姓欧阳,本来是个挺有范儿的姓,他父亲一直想要个儿子,等他出生时已经有了两个姐姐。不知道为什么,做父亲的突然没了当初的兴致,随口说:“既然是第三个孩子,那就叫‘小三’吧。”硬生生把个好姓给糟蹋了。好在他是个男孩儿,那时候也没“小三”这一说。巧的是,他后来的老婆也姓欧阳,我们开玩笑说,以后孩子就叫“欧阳平方”好了。

我还有个小学同学,他的祖父母就一直认为小孩要取“贱名”才好养活。后来大概是觉得“狗蛋”这样的名字实在叫不出口,又心生一计,取个女性化的名字,这样子黑白无常便分不清楚,不至于勾了去。我那同学便一直叫“小艳”,乳名“丫头”。上学时,他曾自己改过三四个名字,都被他爷爷的旱烟杆儿生生给敲了回去。倒是他的父辈,分别叫作“松、柏、常、青”,颇有几分雅意,据说是他曾祖父指着家里一幅寿联所起。得亏那时候媒体不发达,否则让人知道这四位名字竟然和蒋介石曾孙相同,只怕要糟。有个传了很多年的故事,说是一家三兄弟,名字依次是“爱国、爱民、爱党”,结果十年动乱期间,生生被人污为“爱国民党”,全家都被打成反革命。对了,我那同学还有个哥哥,就叫“艳儿”。

6

因为羡慕复姓,我曾经给自己取过一个霸气的笔名:上官端木!不知情的还以为我想和黄帝公孙轩辕分庭抗礼,着实离经叛道。

前段时间,我们的







































最好的白癜风专家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jz/10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