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龙坳日出∣赵丽
闹钟五点半准时叫醒,急颠颠从潮湿的硬板床上跃起,简单洗漱后,披上薄薄的外衣,出门。东边山峦外,天际线抹出一笔暗暗的红晕,就这红晕,点亮了希望——兴许,今天能有日出,和传说中的穹窿云雾。七辆车渐次发动,钮开车灯,倒车、调头、回盘子……人和车、人车交错的影子混着煞白的车头灯、间或一脚的刹车灯,忙乱地交割,像溃败的队伍一样逃离度假村,绕着崎岖的山坳,奔向提前勘了路、侦察好了的一个制高点——云顶观景台。骑龙坳不是一个建制式的风景区。这里就是一个超大型起伏的林盘与一个个村庄,没有开着舒适的景区公路,进坳的水泥路年久失修,不断要躲避磕磕碰碰的坑洼,还得开一截两边布满杂草的机耕道,才能进到我们落脚的度假村;度假村也不是我们想象中住着十分享受的度假村,牌子打得嗨,其实就和在农民家里住着没两样,半夜能听到猪拱槽的声响,清晨也能听到鸡打鸣……骑龙坳的火,缘于一小撮风光摄友的探秘与海量的网络传播。近几年,这些坚定的风光摄友背着长枪短炮,被神指引着来到了这里,又歪打正着拍到了浮光跃金的日出和溪沟穹窿里的“川南最美云雾”,得意地上传,又经网络的矢量生成、无限放大,传播成为传奇,拍风光的,有朝一日不骑在骑龙坳上,逮住几个壮阔的云海日出,哪会心甘。脖子都横着,心都硬气,就烧旺了这片小山头、袖村庄。天依然黑灯瞎火。去观景台的路上,住在附近的摄友成串串的扛着装备急步往观景台赶。车轮到底快过双脚,几分钟后,我们的队车到了观景台的山脚下,横七竖八丢下车,沿一条陡峭的糙路往上行,再一个右拐,就到了能够看到日出又可以大角度俯视溪沟的观景台。东方天际,刚才暗暗的红晕已经扩散开,顽强的光线从云层夹缝中使劲渗出,几十号人东张西望围观,用手机拍拍拍,一溜灌满鸡血的枪枪炮炮架在有利地形上对着发光的天际,等着最壮丽的一刻,等啊等啊,时间秒秒逝去而云层丝毫不见散去,蛋黄样圆润通红的日出终于没有喷薄而出……日出等不来,退而求云海,又等,一直等到天亮尽,不知是水汽不够充沛,还是气温没到该到的火候,或是二者兼有,向往的“仙气缭绕、宛若幻境”的穹窿云雾始终未现,兀自雪藏地爽了约。一眼望去,满目是现实主义的盘沟、丛林、玉米地、稻田、乡村公路,远远近近、星星点点的农家建筑嵌入其中,炊烟袅袅……看着看着突然有感,这样的画风,也真够自然、乡土、烟火气的了,不正是另一类极致的共生美吗。▌骑龙坳有什么?有仙气缭绕的沟壑∣岳军
▌骑龙坳有什么?有写实主义的乡土∣冷筱村
▌骑龙坳有什么?有没有添加的食品∣陈宁
▌骑龙坳有什么?有执迷捕捉的镜头∣岳军
▌骑龙坳有什么?有日出山坳的清晨∣赵梅
不得不承认,我不是摄友,更不是风光摄友,端着手机这比比那划划、这照照那拍拍,明明知道废片会像一梭梭子弹滑出枪膛,留下一地弹壳,也任其咔嚓咔嚓侵占内存,图的就是刺激、好玩。而真正的风光摄友不这样,他们近于苛刻地讲究,画框里要干干净净不含“杂质”,要避开人丛、电线和电线杆、基站塔,要没有人畜并走的便道、啥都在上面跑的公路,要没有丑不拉几的圈舍、晒着谷物的农家院坝、顶着锅盖的建筑……而这些,骑龙坳都有,这得多考风光摄友们的手艺啊。而我,一个纯粹的纪实派,完全彻底忽略这些“洁癖”,拍风光也以纪实优先,没那么多穷讲究,反倒一身轻松。按事先设计的路线图,行程至此,就该回了。几位心有不甘的摄友还想逮逮喷薄的日出和穹窿云雾,就多逗留了一天。就这一天,老天爷奖励了他们的执着,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在群里发来一大打刚刚拍到的图片:浑圆的日出,被镜片滤过的斑斓光线风一样扑来;云海更漂,像刚弹出来的绵花浮游在葱茏的沟壑间,艳光轻抚的每一处,都是浑然天成的自然力、生命力……这才是风光摄友们眼中的骑龙坳。也许,在大多数风光摄友的眼里,跌宕磅礴的壮美,一定不是单调平凡的韶色可以取代的。文豪鲁迅对人的穿衣颇有一番研究。在电影《黄金时代》中,有这样一段,萧红穿着一身大红外套来见他,一脸欢喜地问自己穿得好不好看。鲁迅的回答十分直接:“不大漂亮,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所以把红色衣服也弄得不漂亮了。”这像极了拍风光的取舍——鲁迅的取舍没有错,但他人怎取怎舍,却不是唯一尊。同一风光在线,取舍的不一样,才有我们所看到的个性鲜明、视角独立、思维不受局限、画框没有边界的不同红、不同紫。换句话说,骑龙坳的韶色自有韶色的味道,暗含一种平淡无奇的美。大暑三天后上的骑龙坳。这里海拔多米,毕竟这季节,成都爆热,这里不热,但也不是昼爽夜凉的那种凉快。▌骑龙坳有什么?有幻为佛光的霞影∣周兴毅
▌骑龙坳有什么?有摆出姿势的眺望∣冷筱村
▌骑龙坳有什么?有一轰而上的盲从∣冷春放
▌骑龙坳有什么?有不曾拥有的等待∣冷春放
▌骑龙坳有什么?有背对时光的淡定∣潘涛
年8月11日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陈哲∣同一首歌封面图片∣周兴毅文列WENLIE〓A
七月之痒
浅度
本色入笔,老爸书
阅点
每次读誓词,我都兴高采烈
事见
藏于文集之外的老憨
丛生
冯林,行走遇见消息树
彼人
恰同学少年
烟花
“排名不分先后”
浅度
理想的细节
剧读
厦门啊!厦门行色景仰时尚,有如滔滔江水
旧文旺柴草拟的小报告
事见茂青,我们一起回去吧
彼人
文列WENLIE〓B
习惯和惯性像石缝中的苔藓
口罩的存在感都在地铁里
牙的不三不四
貌似斗狗
会师在左岸
二分之一时光
该燃燃。不然怎样
月亮、鲜花与饼
“合法持证记者”
后后后的后浪
悲悯善念下
魅影热辣:来吧,消费
冲动也是小天使
走到蒙娜丽莎油画前
“青春”。转身或离场
五月盛开的书卷与烟火
窸窸窣窣的冷汗与热汗
保持社交媒体距离开城时的武汉记忆诗那么热。我也来诌一首我的紫螺春。无偏见验货吧严家弯湾的田野调查∣筱村萃昉主人∣
冷春放,昵称:春歌,用过笔名:冷筱村、乔宁音、陶砚香。生于六十年代,长居成都,职业媒体人。曾供职四川石油报、中国石油报、成都商报、天府早报等机构媒体。明面上作记者、编新闻、写评论、伺副刊,实不过传媒螺丝钉、信息搬运工、声音呼吸器、文艺脚手架。一直仰望潮流,从未越过山丘;青丝东逝,澄怀静虑;落笔撵江湖,从善不入流。始以个人视角,祈达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