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分享给你的一本书,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在开始分享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你会写作吗?写作难吗?你知道萧红是怎样把她的经历写成一本书的吗?今天这本书,就将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萧红是黑龙江哈尔滨人,因她在端午出生,家人迷信认为不吉利,对她很是冷淡。所幸祖父疼她、爱她,她在《呼兰河传》花了很多笔墨写祖父,可见她与祖父极亲。早些年我是知道《呼兰河传》的,觉得这书名,浪漫又梦幻,只是一直没有缘分去读。后来,读过《火烧云》《祖父的园子》,我喜欢萧红大白话一样的语言,洋溢着诗意的文字。于是我留意起萧红来。我看电影《黄金时代》,看到她与家庭决裂,私奔;大着肚子被未婚夫扔在旅馆;两次都是怀着一个男人的孩子,却嫁给了另一个男人;被传言弃子;战乱中在香港得了肺结核,31医院。回顾萧红这一生,命运三番五次把她踩在脚底,她就像一棵倔强的小草。半生寻觅,徒留失落。命运如蜘蛛结网,朝圆,夕不圆。很诧异,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子,是如何能够成为才华横溢的作家?很好奇,她如何能够得到鲁迅的青睐和关爱?于是,我找来《呼兰河传》,想要去她的童年、家乡,一探究竟。《呼兰河传》写了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写了小城的精神食粮——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赶庙会;写了身边人的不幸遭遇——小团圆媳妇惨死、有二伯穷光棍一辈子、冯歪嘴的老婆和孩子因营养不良而死……萧红通过追忆儿时家乡的生活,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民国时期,中国北方的人性面貌和社会现实。萧红为什么能够写成这本书?我们去从她的经历中找答案。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开篇第一章就写了北方奇寒的天气——“大地满地裂着口。”“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睡了一夜,早晨起来,竟推不开门了。”“人们嘴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这就是萧红的文字,把她眼里的北方的冬天,真实地记录下来。每一句话都那么熨帖,好像说到你的心坎儿里。想起三年前的冬天,我站在沈阳桃仙机场,瑟瑟发抖等着出租车的场景。我在心里对萧红说,你写得真好,北方的冬天,冷得就是这么彻底!印象最深的,自然还是“祖父的园子”——“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说好的大花园呢?怎么一朵花也没有?不着急,你品,你细品——好一个天真烂漫的萧红!这么多的蜂啊、碟啊,它们不正是奔着花儿来的吗?这时,你的脑子里是不是浮现出一片姹紫嫣红,耳边是不是响起了嘤嘤嗡嗡?如果你正经受抑郁的折磨,读着萧红的文字,是不是有瞬间被治愈的感觉?萧红在园子里恣意妄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闹就怎么闹——“祖父戴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往往把韭菜当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祖父蹲在草地上,我就给他戴花。”跟祖父在园子里,萧红就像倭瓜、玉米……一样自由。有了园子,有了祖父的宠溺,生活中的不愉快好像都被化解了——经常骂她、拿针刺她手指的祖母不算事儿,被爸妈漠然视之也不算事儿。小小的萧红,有园子就够了。园子里有祖父,就够了。祖父的爱滋养着萧红,在她的心底生出了善良——她写被婆婆折磨致死的小团圆媳妇;写孤苦伶仃的有二伯;痛失老婆、儿子的冯歪嘴……字里行间都充盈着深深的悲悯。生在封建、闭塞的呼兰河,萧红看着被命运折磨、被生活蹂躏,愚昧又无知的街坊邻居,她冷静地观察着,敏感地感受着。那时,在她小小的心里,便积攒下了写作《呼兰河传》的丰富素材。读完《呼兰河传》,你会发现,写作就是讲故事。讲自己的故事和别人的故事。你走过的路,认识的人,都是故事。有了这些故事,有一天,你也可以写书。已为您备好《呼兰河传》,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