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献礼纸短情长,写给我深爱的渤大

顺着记忆的方向

倾听时光的流淌

用心写下一字一句的凝望

母校70华诞到来之际

广大校友

用浓情笔墨

抒发赤子之心表达爱校情怀

道不尽的感恩与思念

诉不完的回忆与怀恋

纸短情长

我的故事都在

我深爱着的渤大里

#敬祝母校七十大寿

学生刘兴亚,现年86岁。我是锦州工农速成中学的毕业生,也可以说是渤海大学的首届毕业生。我在首都北京遥祝母校70大寿!渤海大学经过7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成为多学科全面发展,知名度很高的综合性大学。作为建校初期的老校友,深为自己母校的发展变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渤海大学“博求海纳,立德树人”,以“多学博见,和而不同”的校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她已经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年2月在北镇(现广宁市)建校时,是一所工农干校。学员都是在职的工农干部、解放军现役军官和有三年以上工龄的产业工人。我的同学有全国优秀乡村女教师田桂芝、辽西省优秀售货员费英杰、塔山英雄团的辛凤菊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校址在北镇县南门里西街(紧挨城墙),原本是辽西巨匪冯德麟的老巢,大街两旁有连片的深宅大院。我们入学第一天就是建校劳动:扒围墙、拆门楼、打通隔断、开辟教室和教师用房;把师生宿舍打扫干净,用木板做连排通铺;利用大块空地平整操场,立两根木桩,钉上篮板、篮筐,这就成了篮球场。同学们除了系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还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抗美援朝伊始,有不少同学放弃学业,为打败美帝国主义、保家卫国,去朝鲜参战。新中国婚姻法公布后,同学们组成宣讲团,下乡去宣讲婚姻法,帮助地方政府办理结婚、离婚登记。我们渤海大学是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学。学习和劳动相结合,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党委领导、尊师重教、培养又红又专的学生;深受社会各界敬重和关爱。我敬祝母校越办越好!祝学弟学妹们学业有成、报效国家!敬祝母校校庆70周年圆满成功!

作者:刘兴亚

渤大校友原锦州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

#我在锦师的十年

我是年研究生毕业来到锦师的,并于次年被任命为副院长,分管教学、科研及学生工作。乍到锦师,看到那寒酸的校园,心里颇为失望。不大的校园还被市政道路分为两半。客观地说,真不如一所稍好的中学。但是,当我看到那些莘莘学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当我体察到他们无与伦比的求知热情时,心里便释然了:条件差并不意味着办学质量差,当年的西南联大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不是培养出来那么多的大师吗!那是令人怀念的、激动人心的八十年代!刚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刚刚迈出改革开放的步伐,每个人的心中,都怀着美好的憧憬,每个人都期待着一个光辉的前景。那时的学生,心无旁骛,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读书求知上。没有人逃课,课堂秩序井然。下课了,还围着老师请教,探讨。整个校园充满活力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们还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各种学生团体,课余生活丰富多彩。那时的教师,曾经的“臭老九”,重新焕发了青春的活力。青年教师抓住一切机会进修提高,到外校研究生班学习一时成风。老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辛勤备课,绞尽脑汁,费劲心机。与此同时,科研工作也开始走上正轨,全校的学术氛围逐渐形成,学术活动渐次展开。那时,曾邀请到著名电影导演谢添来校讲表演艺术,邀请鲁迅的学生萧军来讲他和鲁迅、和萧红的往事;学校还主办了全国《红楼梦》研讨会,著名红学专家周汝昌、端木蕻良、冯其庸、胡文彬等与会,并高度评价锦师的这一活动。我至今还保留着几位给我的墨宝。为提高相关学科的教学质量,我们还举办全国范围的“科学史学习班”,有64所高校的多名教师参加学习。那时,学校也开始走出国门,尝试与国外高校建立联系。我们曾邀请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远东大学校长来校做讲座。我们与哈巴罗夫斯克师范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实现了领导互访。我离开锦师已经27年了,已是垂垂老矣。但每当回忆起在锦师的十年,仍然兴奋不已,因为那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值得回忆。大学是强国的利器,大学是民族的希望,大学是我心中的圣殿。我一生经历过三所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是我的母校,但不是母校却胜似母校的锦州师范学院,却让我到了晚年,依然魂牵梦绕。几年前,我有幸参观过渤海大学的新校区,感慨良多。国家富强了,学校变大、变好了,我从内心深处感到欣慰。我在两千公里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fz/5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