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端木 >> 红端木病害 >> 忆老师

忆老师

文_端木蕻良

透过这位东北老乡的文字,那些和清华这座古园子有关系的历史人物立刻跃然眼前,恍如这些大师都复活了:蒋廷黻、金岳霖、陈福田、马约翰、浦江清、萧蘧……谨以此文,献给清华大学岁生日。——财主

端木蕻良,又名曹京平,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是一位硕果累累、成就辉煌的传奇式作家。

我考入清华的那一年,是很容易记住的。一是那天大雨滂沱,水漫通街,人力车车轮几乎都被没过。二是语文考试,有对对子。题目是:“少小离乡老大回“和“孙行者”。如此考题只有这一次。

进到考场看到“对对子”,细看又没有说明,也没有什么规定性要求。当时,我认为唐诗成句,也应以古人的诗句来对,“行者“是一个“词”,也应以一个“词”来对。所以前者我对了“枣花未落桐叶长”,我很得意。后者,我知道“行者”就是“和尚”,“孙“也可以通“荪”,所以虽然平仄不对,已没有时间多想,就对了个“花和尚”。考试以后,“对对子”问题,引起轩然大波。我还在《世界日报》上写了一篇短文,最后以一副对子作结道:“夫子何为者?先生胡政之!”上联是唐诗一句,下联中的胡政之,是《大公报》的主笔的名字。后来才知道,是陈寅恪老师出的考题,他认为对联是能表现出汉字的特点。由于先生德高望重,便没有人再议论了。恰巧我考的又是历史系,陈寅恪老师是教选课的,大一生还没有资格选他的课,但每有机会便去旁听。

注册后,我到历史系报到。系主任蒋廷黻看了我的入学证,便问道:“你是曹汉奇的弟弟吧!”我说:“是!”,我二哥曹汉奇在南开大学是他中意的学生。他看我选的第二外语是日语,便说:“你还是改法语吧,日语将来可以自修!”我知道当时学世界史的人,都是学法语的,所以便改学法语。日语本来是钱稻荪先生的课,他是日语权威;教法语的是位法国女老师,出名地严格。当时,我因选的学分过多,社会活动又多,这样,我又找蒋廷黻老师,请他允许把第二外语推迟来学,他看了我的学分后,便说,不应该先念这么多学分。我告诉他,我当时是想三年内把四年课念完,最后一年专心专意写论文。他听了我的话笑了。结果我因离校早,反而失去了学日语和法语的机会。

端木蕻良与中国著名红学家邓遂夫(左)。邓遂夫对笔名“端木蕻良”由来的解释是,曹汉文在年经郑振铎推荐给《文学》杂志发表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时,想取一个不与别人犯重的笔名——复姓“端木”、名“红梁”(他的家乡至今管高粱叫红梁)。责编王统照嫌“红”字在当时惹眼犯忌,建议换成一个较生僻的“蕻”[hòng]字。后觉“蕻梁”二字组合起不理想,便又改为“蕻良”。

我在入学前已加入了北方左联,对“真命题”、“假命题”已有反感。但选“逻辑学”时,还是选了金岳霖老师的课,而且学习很认真,我从不缺课。他发还的笔记都有改动和批语,从批语中看到他对我的学习还满意。有一次,他在课堂讲课,说到“CODE”这个词,他想不好相应的汉语,便说,大意可译成“题帽”或者“帽子”。我说,是不是可以译成“楔子”,他听了很高兴。大概也正是由于这个,他记住了我。

我和李长之同班,都听金岳霖老师的课,他提问时,也常问我俩。我们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回答,因为金岳霖老师眼睛不太好,这样,就省得他移动眼镜来找答问的人了。当时,我觉得有回到童年当小学生的喜悦!

我念历史系。但不知为什么陈福田老师把我分到外国文学系的英文课来。陈福田老师是归侨,上过美国西点军事学校。我还记得他上第一课时,在黑板上写上Patriotism(爱国主义)这个词,他的汉语很不好,但这次是用汉语讲,他勉励大家都要成为Patriotism,他说这个词不仅涵义好,字形也美,读音的音阶也美,接着便又念了两遍。后来我每读到这个词时,都是学着他发音的轻重缓急来读。

清华大学有一种传统“斗牛”风。在体育馆里打篮球时,不按球规,随心所欲乱抢乱压,此即所谓“斗牛”也。当时,黄牛、荣高棠当然都是有名的斗牛士。我从前好爬树,所以对体育馆的“爬竿”很感兴趣,而且,我还能爬绳索做的“软竿”,爬上去后,刷的一声,顺竿而下,落到地面,确实别有一番乐趣。其实,是一种巧劲,当然也得有足够的臂力才行。

我身体本来并不强,上体育课,马约翰老师说我体格还不错,他的话增加了我的信心,推动着我更加喜欢参加“斗牛”了。

马约翰老师总是乐观的。上体育课点名时,他口头上总挂着一句:“Boy!Showoffyourchest!”他随时随地矫正同学们的姿势。

记得那时,以荷塘月色闻名的荷塘边,还有几位同学搭着帐篷露宿。我因在中学时经常露营,在北京住公寓时,故意在院中长期露宿,用来锻炼身体。由于做得不得法,反而得了风湿病。但马约翰老师这句话,对我很管用。所以,现在尽管我有心脏病,但每天早晚还愿做一些扩胸运动,尽力矫正姿势。使我的round-back不再有所发展,而且可以得到矫正。

由于课程表排列关系,语文课是分到浦江清老师班上。解放后,《大公报》一位女记者,清华校友,有一次和我聊天,谈到浦江清先生还记得我。可惜我没来得及去看他,他便逝世了。一本《浦江清文集》在文革中也失去了。

不记得是什么人曾以他的名字作为对联:“清江浦上浦江清”。这联出得很巧,一时也可以说成了绝对。我知道明代李日华的室名是“紫桃轩”,便胡编了个上联:“紫桃轩中轩桃紫“。有一次,无意中对他讲了,他听了很高兴。不过,我自己觉得还不够工稳,后来发现清代姜绍书室名“韻石斋”,便觉得用“韻石斋前斋石韻”,来对“清江浦上浦江清”,也许要好些。可惜我没有征求先生的意见,便离开学校了,从此,再没有请教的机会了。

我的经济学导师是萧蘧。《经济学》是必修课,所以非上不可。我已经懂得一些科学经济学了,萧蘧老师是哈佛大学博士,我对他教的证券持有人呀、经纪人呀,以及一些算题……等等并不感兴趣,但萧蘧老师讲课谈笑风生,很枯燥的课题,也被讲得十分生动。他对学生要求是很严格的,重视平时考分,事先并不通知,临时发个考试纸,就考上十分钟。每次上课都点名,也不许无故缺课。我住的宿舍离他讲课的教室很远,每次都得先把自行车准备好了,以免迟到。

有一次,他讲“MarginofUtility”,他边讲边打个比喻,说他第一次吃“芒果”,觉得并不好吃,但吃到后来觉得好吃时,芒果却没有了,所以总想再吃。后来,又遇到吃芒果的机会,便接二连三地吃下去,结果反而得不到上次吃芒果的效果了,又觉得芒果并不那么好吃了。对利润来说,也有一条抛物线形规律,由于厂房容量、机器设备损耗等等,成本计算到了极限,如再无计划地增加生产,反而会使利润降低……这条规律我一生都不会忘记,这要感谢萧蘧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

好了,就写到这吧,如果再写下去,怕就要挨老师的“X、X”了。

年国际劳动节于北京。

原文刊于:《水木清华的眷恋——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校庆八十周年增刊》(年4月)

文字录入:李昂(清华校友总会新媒体编辑、记者)

本文编辑:财主

端木蕻良

端木蕻[hòng]良(年9月25日-年10月5日),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曾用笔名黄叶﹑荃叶、罗旋、辛人、叶之琳、曹坪等。辽宁省昌图县人,满族。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风景》、《大江》,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为世人所流传。同时,文章《土地的誓言》被录用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9课和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长篇小说《曹雪芹》影响卓著。

萧红和端木蕻良

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年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年创作了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成为年代东北作家群的重量级力作,长期在上海和武汉等地从事抗战文学活动,其间著有长篇小说《大地的海》,以及《鴜鹭湖的忧郁》(是反映东北沦陷区人民生活的代表)、《遥远的风沙》等一系列风格独异的短篇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坛的位置。

年4月,端木与萧红在武汉结婚。年萧红在香港病逝后,端木旅居桂林,后又辗转于重庆、上海和香港等地投身于新品长篇小说《大江》、《大时代》、《上海潮》、《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和诸多中短篇小说的创作,其中《新都花絮》、《风陵渡》、《红灯》、《红夜》、《雕鹗堡》等篇都是有影响的佳作。

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

年代后多次到深入农村、工厂和部队,创作了《墨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等大量讴歌新生活的散文。

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文革结束后,端木创作了一批新时期文学特色的散文和文化随笔和中短篇小说《江南风景》等。

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年,《曹雪芹》上卷出版;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下卷未竟而逝)。长篇小说《曹雪芹》影响颇大。

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陈寅恪

陈寅恪(年7月3日-年10月7日),江西省义宁州(今修水县)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民国(民初时期)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其余三人为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通晓二十余种语言,史学脱胎于乾嘉考据之学,《柳如是别传》、《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为其代表作。与钱穆、陈垣、吕思勉并称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陈寅恪儿时启蒙于家塾,学习四书五经、数学、英文、体育、音乐、绘画等课程。年秋天,14岁的陈寅恪东渡日本,自费入东京弘文学院就读。年就读上海吴淞复旦公学。年考取官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学习。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回到中国。年冬获官费资助,再度出国深造,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兰曼教授(CharlesRockwellLanman)学梵文和巴利文。后因时局不稳,官费停寄,生活至为艰苦,每餐吃炒腰花(猪肾),省下的钱买书。性情孤僻,很少社交。年转往德国柏林洪堡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通过留学期间的学习,具备了阅读蒙古语、藏语、满语、日语、梵语、英语、法语、德语、巴利语、波斯语、突厥语、西夏语、拉丁语、希腊语等十余种语言的能力,尤精梵文和巴利文。年陈寅恪在《与妹书》中明确地表示“我今学藏文甚有兴趣,因藏文与汉文,系同一系文字。如梵文之于希腊拉丁及英德法等之同属一系”。夏曾佑曾对他感慨说道:“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颇具意味的是,陈寅恪四处求学,学贯东西,可一生中没有一张文凭。年3月再次回到中国,时吴宓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应清华学校之聘,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为国学研究院导师。年清华学校改制为清华大学,应聘为中文、历史二系教授,并在北京大学兼课。年间主要讲授佛经翻译文学、两晋南北朝隋唐史料和蒙古史料研究等课程。年以后,开“佛经文学”、“世说新语研究”、“唐诗校释”、“晋至唐文化史”、“魏晋南北朝史专题研究”、“隋唐五代史专题研究”诸科,凡是与佛教有关的资料,“一律用黄色的包装着”,当时名家如吴宓、朱自清、冯友兰都来旁听,郑天挺称他是“教授的教授”,历史系教授姚从吾说:“陈寅恪先生为教授,则我们只能当一名小助教而已。”自视甚高的刘文典认为西南联大文学院真正的教授只有“两个半”,陈寅恪便是其中的一个,他自己只能算半个。他甚至公开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同时还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及第一组(历史)主任、故宫博物院理事、清代档案编委会委员等职,得遍阅故宫满汉文宗。陈寅恪本人是谦虚的,自称:“寅恪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而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仍经常到东交民巷向钢和泰学习梵文。

蒋廷黻

蒋廷黻[fú](年12月7日-年10月9日),中国历史学家、外交家。曾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年,16岁的蒋廷黻前往美国求学。年到年,蒋廷黻进入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海斯教授,攻读历史,获博士学位。年12月,蒋廷黻离开清华大学,以学者身份进入政府,后从事外交事务。蒋廷黻非常重视中俄、中苏关系与东北问题的研究。于年写成《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一书中从顺治到咸丰部分,以后又发表有关文章多篇。年写成大纲性的《中国近代史》一书,提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的观点。著作还有《蒋廷黻回忆录》(未完成)、《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上、中)、《蒋廷黻选集》,译著有海斯著《族国主义论丛》。

金岳霖

金岳霖(年7月14日-年10月19日),字龙荪,哲学家、逻辑学家。生于湖南长沙,祖籍浙江诸暨。年进入美国教会创办的雅礼大学预科。后考入清华学堂(年改名清华学校)。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同年官费留美,于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到英国学习,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听课。年回国,清华大学聘请他讲授逻辑学。秋,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年,任西南联大文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兼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年,金岳霖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89岁。金岳霖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主要人物。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出版有《金岳霖学术论文选》、《金岳霖文集》等。

陈福田

左起:周培源、李济侗、陈岱孙、沈同、陈福田(左五)、陈省身、王蒂徵、周如雁、邵循正

陈福田(年-年),外国语言学家、西洋小说史专家。年他出生于夏威夷,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曾任美国檀香山明伦学校教师,美国波士顿中华青年会干事。年起执教于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主任。年离开中国移居夏威夷。钱锺书曾说:“西南联大的外文系根本不行;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

马约翰

马约翰(年-年10月31日),生于福建厦门。现代中国运动员、体育理论家和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三岁丧母,七岁丧父,与其兄相依为命。幼时喜好玩耍,从而得到全面锻炼,身体健康。年应聘至清华学校,最初任化学系助教,后因关心学生体育运动,强调“健身与励志相结合”,得到校长周诒春赏识,受聘为体育帮教,三个月后,即被学校推为北京体育协进会的代表并被举为评议员。后升任清华大学教授、体育部主任并直至病逝。马约翰由于长期在清华任职,是清华大学最负盛名的体育精神人物。由于学校受中国传统儒学影响重知识轻体育,学校不得已采取某些强制锻炼措施,但收效甚微。是马约翰将体育运动的精神带给了清华,马约翰按照规定每天下午从清华学堂和其他教学楼中轰赶闷头读书的同学出来锻炼身体的故事至今已传为佳话,并激励着清华学生每天下午五点在各个操场进行跑步等锻炼活动,从而形成了清华的一个传统。在马约翰和各有关人士的支持下,学校还规定学生必须在体育方面达到“五项测验”及格才能毕业以及出国留学,由马亲自主持测验,严格把关。每年一度的清华大学校运动会即以马约翰命名为清华大学“马约翰杯”体育运动会。在清华园里,马约翰教授与梅贻琦校长、蒋南翔校长,朱自清教授、闻一多教授、叶企孙教授、梁思成教授等人并列。从年进入校园起,他已在清华为祖国健康工作了整整52年。故在清华,有“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激励晚辈。他一生积极倡导、热情指导体育锻炼,为人师表、德高望重并广受尊敬。著有《体育的迁移价值》、《我们对体育应有的认识》等论著,被誉为“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年10月31日,马约翰因心脏医院,享年84岁。

浦江清

浦江清(年12月26日—年8月31日),江苏松江人(今上海市松江区),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经吴宓推荐,到清华国学研究院任陈寅恪助教,研究西方的“东方学”文献,精通英、日、俄、法、德、拉丁等多门外语。为考订佛经,学习梵文,曾编写《梵文文法》。为弘扬祖国民族文化,学习满洲文,在侪辈中以学识渊博著称。年转入清华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任助教、讲师,讲授中国文学史,课余潜心研究中国古籍,并在《大公报》文学副刊上经常撰文,曾代吴宓任该副刊主编1年。年赴意大利、法国、英国游学,在伦敦博物馆抄录敦煌手卷,阅读东方考古学书籍。年10月任长沙临时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年任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教授。太平洋战争爆发,他于年底到达昆明,常带着几个烧饼,钻进图书馆备课,有时甚至被锁在馆内。抗战胜利后,年回北平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年院系调整,调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身体素弱,常常躺在床上备课,但一进课堂,则精神抖擞,判若两人。所带研究生,都个别尽心指导,有时抱病,呼至床前辅导。所著《八仙考》、《花蕊夫人宫词考》,掌握大量材料,为学术界所重视。为了写《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觉得郭沫若的结论有误,于是从头学习高等数学和古代历法,用以推算出准确的生卒年份。文章发表后,郭沫若表示肯定。教中国文学史达30年,有志于撰写《中国文学简史》,因多病未竟。后患十二指肠穿孔,于年逝世。他兴趣爱好广泛,爱听戏,会吹笛、唱昆曲,上文学课讲到戏曲时,间或唱上一段,使学生加深感受;并曾与俞平伯、汪健君等创办“谷音曲社”。他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近30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期间受王国维、陈寅恪等的影响,致力于文史考证,主张在一般学者忽略之处深入钻研,发前人所未发。后受闻一多、朱自清的影响,主张精读原著,结合前人的成就,融会贯通。主要著作有《浦江清文录》、《浦江清文史杂文集》、《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杜甫诗选》(与人合编)、《无涯集》、《中国文学史讲义(宋元部分)》、《中国文学史讲义(明清部分)》等,主编有《朱自清全集》。主要论文有:《八仙考》、《花蕊夫人宫词考证》、《词的讲解》、《词曲探源》、《论小说》、《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等。浦江清与朱自清合称“清华双清”。治学严谨,从不轻易下笔。

萧蘧

左起:陈岱孙、施嘉炀、金岳霖、萨本栋、萧蘧(左五)、叶企孙、萨本铁、周培源

萧蘧[qú](年—年),字叔玉,江西泰和县人。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获密苏里大学学士和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密苏里大学从事经济研究工作。年归国,历任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教务长,清华大学教授、云南大学教授兼法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经济学、国际贸易和金融,对黄金问题及其对策尤有独到研究。与马寅初、李权时同被选为中国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三大台柱。年底,由巴黎飞返纽约途中病逝。

水木财主

财主

电子邮箱:FinancialTH

gmail.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bh/7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