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疾病及治愈方法之十七

《心灵的疾病及治愈方法——对伊玛目茅路德的拂拭心灵之尘埃的翻译与注解》之十七

哈姆栽·优素福/著

马玉涛/译

愤怒

诗文大意:

:至于谈到心灵疾病的涨潮之海洋——我指的是愤怒。如果你到这大海的岸边,你就会见到惊涛骇浪。

:大海的浪涛和周围的一切都会泛滥。所以你就会为所欲为、肆无忌惮。

:它有两种治疗方法:一种是将怒气彻底清除,而不再爆发。第二种方法就是:如果有怒气来临,就压制它。

:如果你想用治愈疾病的优美德行来装饰自己,那么请牢记忍耐和谦卑所受到的赞誉

:——在沙利亚法中,也在贤哲之人的诗文之中。所有的先知也都具备这两种高贵的美德。

:当愤怒来临时,你当知道除了全能的主之外,没有人能够做任何事,这样你就可以抑制内心的怒火;

:也可以用冷水洗小净,或者保持沉默的方式来抑制,或者如果你坐着的话,你就躺下,

:或者如果你站着的,那么你就坐下。或者也可以根据圣训传述的那样,念诵“求护词”来抑制怒火。

诗文试译:

涨潮之海即愤怒,惊涛骇浪岸边嘶

海浪翻卷真灾难,为所欲为无顾忌

治疗良方有两种,清楚怒火与克制

若想疾病因此愈,忍耐谦卑当牢记

古今贤人皆赞誉,众位先知高贵衣

记想除主何所能,内心愤怒当可抑

保持沉默洗小净,姿态放低亦可医

或坐或躺皆有益,亦可诵念求护词

定义

“涨潮之海即愤怒,惊涛骇浪岸边嘶

海浪翻卷真灾难,为所欲为无顾忌”

伊玛目茅路德说,接下来要提到的这种心灵疾病就像“涨潮的大海”。这里他指的是“????????(愤怒)”,这个比喻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们情绪爆发的情形,因为愤怒一旦被释放出来就再难以抑制。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愤怒,观察它在生活中、在人的性格中的本质,它的存在情况、它的危险性和不利因素以及它的作用和必要性,我们就会发现愤怒确实蕴含着惊涛骇浪般的能量。

有人问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对于真主而言,人所触犯的最恶的事是什么?”先知说:“是真主的恼怒。”那人问:“那我们怎么去避免呢?”先知说:“你们不要发怒。”(1)这段对话揭示了我们生活当中一个不可思议的事实,同时也是穆斯林宗教图景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即一个人的行为与他从真主那里所得到的结果之间是有关联的——这是至睿的真主在创世之中所设置的一种对应法则。

一个人如果不想招致真主的恼怒,他就不应该无理地发怒。类似地,先知说,谁使一个人很容易地踏上求知之路,真主就会使他通向天堂的道路容易,谁替穆斯林兄弟遮掩缺陷,在后世,真主也必会替他遮掩他的短处。(2)至睿的真主为人们在今世当中设置了这一特殊的相互作用。

有人问先知说:“请你给我一个忠告吧。”先知说:“你不要发怒。”那人又再问,先知又把这句话重复了一遍。那人又再一次问先知,先知又重复说:“你不要发怒”。(3)通过对这个忠告进行再三重复,强调了先知警告人们关于愤怒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然而,学者们一致认为,这一圣训本身并没有禁止愤怒本身,因为即使是真主的使者有时也会生气。先知曾说过:“我也是一个人,我也会像你们一样生气。”(4)

先知发怒也能从他的脸上看出来,但他的愤怒总是针对人的恶德和冒犯真主的行为而作出的反应。所以愤怒本身并不完全是一种消极情绪。它是人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我们的肉体和四肢一样。如果没有愤怒,许多事情是无法实现的,愤怒同样可以作为一种积极的动力。

但是,我们必须警惕愤怒的另一面。如果我们不引导它去做一些有用的事情,那么它就会控制、消耗我们,最终毁灭我们。不知有多少次,我们见到或听到这样的事:一个人因为一时的暴怒而草率地做出某些行为或说出某些言论,最终这些毁掉了他自己的生活?我们认识的人中,不知有多少人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怒火,最终渐渐被人们疏远?又有多少次,人们因为愤怒而遭受沉重而不义的侵犯?又有多少人,因为这种不理性的野性愤怒而给他人内心带来恐惧,使人们陷入压抑的惊恐之中?

哲俩伦丁?鲁米认为伊斯兰禁止饮酒的哲理之一就在于酒会导致无端的愤怒。当人们喝酒时,即使没有完全喝醉,人们都很容易发怒,然后就表现出好斗的一面。当酒精进入人体之后,人性中原本因为真主的仁慈而被遮蔽的那一面就会被揭露出来。

根据伊玛目脑威等学者的观点,真主的使者所说的“不要生气”,其意思是不要让愤怒主宰自己,从而使他失态。换句话说,不要成为愤怒的化身,以至于人们只看得到你的愤怒。相反,要控制内心的愤怒,永远不要让它失控。学者们把愤怒比作猎狗:如果不经过训练,猎狗永远无法替主人寻找猎物,也无法给主人指明正确的方向。愤怒也一样,它需要通过训练来实现控制,却不需要被消除。因为如果人们完全地抑制内心的愤怒,那么世界上的许多不公就再也没人起来反抗,专制和暴政也就得不到遏制了。没有了愤怒,人们就会肆无忌惮地干出一些穷凶极恶的事,却依然能逍遥法外,而不担心会遭到人们的抵制。这样,堕落腐败就将在大地上横行肆虐。

穆斯林学者定义了人类本性之中的四种基本属性,这在更早的其他传统中也有类似这样的解释。伊玛目安萨里和伊玛目法赫伦丁·拉齐借鉴了这些观点,伊玛目拉俄布?伊斯法哈尼(??????????????????)在他关于道德伦理的书中也引用了这些观点。根据伊玛目安萨里的说法,(5)第一种是“知识的能力(????????????????)”,在西方传统中这被称为“理性的灵魂(therationalsoul)”,即人类的学习潜能。第二种是“愤怒的能力(????????????????)”,它也可以被称为“易怒的灵魂(theirasciblesoul)”,它是一种与人类的情绪和愤怒有关的能力。第三种是“(??????????????????)”,它也被称为“欲望的灵魂(theconcupiscentsoul)”,与人类的欲望和渴求相关。第四种力量是“(????????????????)公正的能力”,它能协调前三种能力,使它们保持平衡,而不至于其中某种能力超越并压制其他能力。

西方传统中,这些能力对应于我们所熟知的“基本美德(cardinalvirtues)”。穆斯林则称之为“(??????????????????????)美德的根基”,它们是智慧(?????????,wisdom)、勇气(????????????,courage)、节制(????????,temperance)和公正(???????,justice)。

当理性的灵魂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带来的结果就是智慧,“谁禀赋智慧,谁确已获得许多福利”(2:)。伊玛目安萨里说:“智慧存在于一个自身处于平衡状态的人身上——他既不愚蠢(??????????,simpleton),也不狡猾或奸诈(?????????????????,shrewd/tricky)。”如果理性的灵魂有欠损,其结果就是愚蠢。而如果理性的灵魂逾越或者被过度地支配,其结果就是奸诈以及滥用智慧来剥削他人。

勇气就是当“易怒的灵魂”——即愤怒——得以控制的时候的状态,就是一种处于冲动鲁莽(????????,impetuousness)和胆小懦弱(?????????,cowardice)这两个极端之间的一种德行。前者,即冲动鲁莽,会酿成一些令人后悔的非理性行为,而后者,即胆小懦弱,则是在面对需要勇敢地反抗剥削、压迫、个人威胁恐吓以及其他不义的行为时,人们内心的恐惧压制住了愤怒的表现。在这两种极端之间,还有一条中正(??????,moderation)的道路,它就是先知所说的富有智慧和勇气的中正之道。(6)

节制(????????,temperance)是“欲望的灵魂”——即欲望和渴求——之中的一种平衡。“不明他们(那些贫民)真相的人,以为他们是富足的,因为他们不肯向人乞讨(??????)”(2:),因为他们有这种“(????????)”——他们灵魂之中的这种尊严,正是这种尊严使他们放弃任何企图通过阴谋诡计、欺诈诱骗等非法的方式来获得财富,当然也包括通过乞讨的方式。通过非法的手段来获取某种东西,就是通过这种只满足于欲望的不平衡状态来进行的。它是一种平衡状态的暂停或倒退,它会使这个人开始欺骗人们,当然最终,他欺骗的只是自己的灵魂。这是对屈服于低级欲望之人的一种讽刺,因为它虽然提供了一点短暂的满足与享受,但最终却伤害了灵魂并压抑了它的灵性。

通常,愤怒的问题被认为是一种平衡问题,而与平衡问题息息相关的问题是:要么会打破平衡,要么能保护平衡的一些行为和习惯。正如人们传统上理解的那样,人们在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不均衡性不仅不能帮助人们,甚至还会影响人类行为的其他方面。例如,先知说:“人类(或阿丹的后裔)所填满的最不好的容器就是他的胃。”(7)

由此我们认识到,人的性格与人的消费行为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而这正是现代营销观念迫切希望我们淡忘的。哪怕只是出于健康考虑,始终让肚子饱食都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更何况考虑到在某一方面过度之后将会导致的危害。历史以来,穆斯林学者们一致指出了这一点,而这也是建立在先知的圣训的基础上的,对于这很难满足的胃,先知做出了忠告:“(人类有能支撑其身体的食物就够了。如果不得已,)三分之一用于吃,三分之一用于喝,三分之一用于呼吸。”(8)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性欲,这是健康状态所要求的,完全无视自己的欲望是不可取的。然而假若一个人因为欲望而违犯或者跨越了合法的界限,这就是迫害和犯罪了。当今流行的文化却在大力宣扬不正当的性行为和性刺激,使它成为一件好像是正常、可接受的事。非婚姻关系的两个人之间的性关系,既不能保证彼此今后的生活,也不能使彼此感受到彼此间的任何情感联系,似乎性行为就只是为了获得高潮。

根据伊玛目安萨里的说法,在这些力量之间达到完美平衡的人是真主的使者,因为他是最公正的人。一个人对先知的行为效仿得越多,他就越容易达到自身的平衡状态。先知的道路就是中道,端庄的中正之道。

关于愤怒,伊玛目安萨里说,只有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理由和恰如其分的分寸来表达,这样的愤怒才能被接受。真主的使者从来不会让他的愤怒控制自己。他一直都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稳定,同时还总处于精神的定信状态。在成千上万关于先知生平的细节描述当中,没有任何一个描述提到先知曾轻率地做了某件事。他也从未把真主赐予他的智慧和圣品用于其他任何事情,而是始终把它们用于引导人们走上正道。

嘎兑艾布?伯克尔?本?阿拉比(伊玛目安萨里的弟子,译注)在谈到勇气和更大的平衡问题时说,在真主的使者之后,再没有人比哈里发艾布·伯克尔更勇敢。如果一个人仔细思考先知一生所经历的事,就会发现正是艾布·伯克尔一直护卫先知并支持先知。他是一个极其坚定果断的人,哪怕别人都动摇了,他也从不动摇。他还是唯一陪伴先知迁徙麦地那的人。

每一个正统哈里发身上都体现了之前所提到四种美德中的一种,作为他的主导秉性。哈里发欧麦尔对于正义和公平特别敏感。哈里发奥斯曼,他的全名是奥斯曼·本·安凡,而“安凡(??????)”就来源于阿拉伯语词“(????????)”,根据菲卢匝巴迪(????????????)编纂的辞典《汪洋辞海》(?????????????)的解释,“(????????)”不仅指这种中正之道,而且还指节制欲望和贞洁,而对奥斯曼来说,这些意思都是恰如其分的。先知曾说,连天使在奥斯曼面前也会因他的害羞而感到害羞。(9)

哈里发阿里则拥有非凡的智慧(??????)。诚然,这些伊斯兰文明的伟大英雄们不仅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完美地体现了这四种美德,同时,他们还都各自保持了能使其他三种属性也稳定自若的平衡。

“(??????????????)”这个短语,意思是端庄的正道,这个短语每天都会被穆斯林们重复很多次。再没有什么词比这个短语更能概括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了。“(????????,端庄的)”这个词就意味着一种平衡。如果一个人偏离了这条平衡的轨道,那么他偏离的原因有两种:在履行应尽义务当中的不足以及过度。例如,出家制的概念在伊斯兰当中并不被认可。《古兰经》指出:“我(真主)未曾以出家为他们的定制”(57:27)。根据经注家们的观点,修道院制度中,出家的人渴望得到真主的喜悦,因此他们在履行功修的过程中过于苛刻地要求自己,但实际上,他们却根本无法完成,这就是过度的本质及它的主要问题所在。一个人无法完全地遵守这种规定,于是他要么因此而疲惫不堪,要么因此而厌倦了功修,这就与宗教的径路,与伊斯兰的端庄之道背道而驰了。因此,平衡不仅是对信仰者的一种慈悯,也是信仰者与他的精神寄托之间的捷径。

各项功修,其仪式的宗旨在于它不能超出人性可忍受的范围。两性之间的吸引,与饥饿也一样,是无法从人的灵魂中抹去的;同时,抹去后对一个人也并无裨益。伊斯兰当中,独身并不被认为是一种美德,然而恪守贞洁和恪守合法的性关系却被认为是崇高的美德。基督教教会的历史告诉我们:那些清教徒们在功修之中过度了,甚至达到了发誓诅咒要放弃正常欲望的地步,以至于男人和他妻子之间合法的性生活都变成了禁忌。合法的性生活由此变成了一种敷衍了事的传宗接代的活动,而剥夺了夫妻之间不仅有权去享有甚至还被鼓励去体验的乐趣。

过度的通常结果就是走向它的另一对立面。一个以极其严格的清教徒伦理为规范的社会最终可能会变成一个纵欲过度和淫乱败坏的社会。而个人层面上,这样的情形也是类似的。伊斯兰信仰的一大特征就是:穆斯林应该坚持中正之道。《古兰经》中把信士们统称为“一个中正(???)的稳麦”,经注学家们说,“中正”就包括适度,而适度则会使人们做到信仰、行为一致,这样每一个信士就可以安宁地度过一生。

据说,犹太教的律法是建立在严苛的公正的基础上的,而基督教当中则体现的是“博爱(绝对仁慈的思想)”,即无论如何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宽恕。而伊斯兰中,一种平衡被恰如其分地用在了遍布大地的各类复杂的社会当中,这是一种介于“恼怒(?????)”和“仁慈(??????)”之间的恰如其分的平衡。要走端庄的正道,就必须要有律法以及律法的精神,这体现在伊斯兰当中就是沙利亚(???????,教乘)和哈给格(???????,道乘)。律法包含了各种法律条文,而律法的精神则是慈悯。真主颁降沙利亚,就是一种慈悯,而先知则是“对众世界的慈悯”(21:)。

每个人的灵魂都有一种内在的和外在的状态,内在的状态是“伊玛尼(???????,信仰的状态)”,外在的状态是“伊斯兰(???????,信仰的体现或实践)”。当这两者内外合一的时候,最终的平衡状态就是一个真实的优美的人,这在伊斯兰中通常被称作“穆赫辛(??????)”,即一个在功修和秉性方面都达到“伊赫桑(???????,至善)”的人。这类人就是遵循端庄正道的人,是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一次力行拜功时所苦苦祈求真主慈悯我们成为的典范。

根据伊玛目伊本?泰米耶的说法,穆斯林可能会因为“愤怒”或“仁慈”的方式而偏离正道。他们的结果就是:要么成为吹毛求疵、钻牛角尖或严酷苛刻的学者;要么成为类似某些偏离的“苏菲”中的无知的修功办道者一样,这类“苏菲”认为一切存在都是与主是一体的、每个人最终都将进入天堂——不论他的信仰状况,也不管他是否篡改了真主的启示,也不管他是否对真主和真主的造化捏造各种谣言、诋毁和诽谤。

平衡就是外在层面坚持沙利亚,而内在层面怀有苏菲的精神,这是伊玛目沙菲仪的忠告。当穆斯林之间彼此相处时,穆斯林应该更倾向于公道和仁慈,而不是愤怒和严苛。真主说前者比后者更接近“泰格瓦(敬畏真主)”的(2:)。暂缓刑罚是比即刻惩罚更高尚的行为。伊玛目拉俄布·伊斯法哈尼说,“当爱存在时,就不需要正义。”他的意思是:当爱存在、并且允许爱压制内心的愤怒时,对报复的需求就能平静。

如果我们再回顾一下先知归真之后,穆斯林稳麦当中发生的第一次重大的内部考验的情形,我们就会发现这当中出现了一种对爱与合作的精神的偏离。穆阿维耶(愿真主喜悦他)要求为奥斯曼被刺的行为讨回公道,但哈里发阿里(愿真主喜悦他)显然更具智慧,他主张宽恕,因为他知道复仇将会撕裂整个稳麦。尽管如此,大众穆斯林仍然对穆阿维耶持有好的看法(善猜),这与什叶派当中的情形相反。我们认为,他的举意——就如阿伊莎和祖拜尔的举意一样——纯粹是为了实现正义。

根据许多穆斯林历史学家和学者的说法,在伊斯兰中,阿里的地位实际上更高,他达到了“拉赫麦”(??????)——即怜悯和仁慈的境界。在此,我们能吸取的教训就是,对正义和惩罚过度严苛的要求之中潜伏着隐患。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过激的立场最后如何导致不公的。某种偏激的主义通常会导致与之相反的另一种偏激。穆斯林早期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哈里发阿里就是这样的受害者,他被那些出于愤慨而反抗他的人们(哈瓦利及派)刺杀了。

从根源上来说,一切基本的美德最初都源于宗教。一个慷慨的人愿意施舍,是因为他不担心失去他的权力和财富,他知道所有的力量和财富都来自于真主。而更高层级的那些美德则是源于这些基本美德(或这些美德的模型)。例如宽恕,来自于智慧,因为当你蒙受冤屈时,你要想去原谅一个人,你就需要认识到宽恕中所蕴含着的智慧和善。

愤怒同样也是人类这种被造物的一种基本属性。据说,人类的大脑是三权分立的,因为它有三个主导中心——这种对大脑的洞察并不是现代才有的,伊玛目安萨里就曾提到过。最底层的大脑被称为“R区大脑”(动物性大脑),它与生理欲望有关,主要是对食物和性的需求。中层脑区是人的各类情绪所产生的地方,其中就包括愤怒。第三部分被称为“新大脑”或“新大脑皮层”,是人的理性能力活跃的地方。当这三个中心按照恰如其分的协调相互作用时,人类就处于平衡状态。这样的人很稳定,让人一见就喜欢。

有一类人是完全理性的,对他们而言,一切都是理论性的、是抽象的。他们的理性主导中心抑制了他们的情绪主导中心和生理主导中心。而有一类人则主要靠他们的生理主导中心来支配,他们不受规则和更高层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人与人之间的文明交往礼节的影响。人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把某些人比作蛇,因为蛇是一种潜伏的捕猎者,它非常自私,只顾一心满足自己的欲望。还有一类人则(受情绪主导中心支配,因此表现得)过度情绪化。他们要么非常快乐,要么非常愤怒,当然后者才是他们更常见的情绪。

基本上,人们会生气主要有四类原因。第一种原因与基本生理需求有关,如食物、住所和生命等。当这些方面受到威胁时,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感到威胁,然后以愤怒回应。如果有人威胁到一个人的生命或家庭,这个人当然就需要对此做出回应,因此这种愤怒是无可指责的。如果人类不能对此做出反应,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成一个对违法犯罪行为漠不关心的社会,而这意味着人类文明的毁灭。这正是《古兰经》中命令与禁戒之中所蕴含的“希克麦(??????,智慧)”。

第二种原因与一个人的地位、尊严和荣誉有关。人类天性就拥有感应尊严和荣誉的感官,当有人想要贬低他或当他成为轻蔑和鄙视的对象时,人的这种感应感官就能迅速感觉出来。然而另一方面,人们又常会以自傲的态度看待自己,产生自大的错觉。所以一个人可能会把一些正常和可接受的行为当作贬低他们尊严的行为,他们就会因此而变得愤怒。

第三种导致愤怒的原因与某类特定的人以及他们特定的价值观有关。例如,如果一个学者看到有人破坏甚至诅咒书籍,他就会愤怒。然而,一个不识字的农场工人就很可能不会因此而烦恼,但是,他却很可能会极尽毒恶地诅咒那些破坏庄稼的人。

最后,导致愤怒的第四个原因是(??????),通常把它翻译为“羡慕、嫉妒、吃醋”。先知说(10),从守护那些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东西这一角度而言,他也免不了有“??????”。真主让“(??????)”作为人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一个男人不会对自己的女人有这种“(??????)”,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很可能会破裂。男人对妻子有这种守护性的嫉妒是很自然的,只要这种嫉妒不是以压迫对方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没有任何问题,然而,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却经常发生。

关于以上这些引起愤怒的原因,伊玛目安萨里说,第一类原因(与基本物质需求有关)是正常合理的——只要不走极端,比如,一个人为了确保自己有足够的食物和避难的住所,而去偷或抢别人的东西。第二类(与尊严有关)也是正常合理的,当然同样要注意避免走向两个极端——即对人傲慢和被人羞辱。先知说,一个信士不会使自己蒙羞。(11)

根据伊玛目艾哈麦德?扎鲁克的说法,如果有无知的人说了一些与宗教无关的诋毁或侮辱的言语,那么不用在意它。一个人不应该无端地为此发怒。当面对那些无知之人的议论时,真主嘱托先知说:“你应当忍受他们所说的谰言,而温和地退避他们。”(73:10)。先知曾称赞过一个叫艾布·端木端木(???????)的人,(12)他从来不会因别人说他的坏话而生气,因为当一个人说他人的坏话时,说坏话的人不仅要承担背谈的罪,而且还要将自己的善功抵偿给受害者。

治疗方式

“治疗良方有两种,清楚怒火与克制

若想疾病因此愈,忍耐谦卑当牢记

古今贤人皆赞誉,众位先知高贵衣”

对于愤怒这一心灵疾病,伊玛目茅路德提到了两种治疗方法。第一种方式就是当怒火来临时,消除怒气;第二种则是克制怒气,阻止它发出。第一种治疗方法就是需要牢记与忍耐、谦卑等相关的赞誉和裨益。伊玛目艾哈麦德?扎鲁克认为人们变得愤怒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内心充满了自我,人的自我阻碍了宽恕的道路。曾经,古莱氏人就像捉弄小孩那样迫害先知,然而先知却没有因此发怒。

这里提倡的基本伦理准则就是:不要在意、顺其自然,不要让辱骂操纵一个人的情绪。这些是关于如何保持情绪稳定、确保安宁的方法。同时,一个人应当牢记一切赞颂全归于祂的真主对忍耐和谦卑的是如何称赞的。天地万物的创造者赞扬某一行为或德行,那么我们就应该争相去做、去实践。

古今很多贤人和文学家——甚至不信仰伊斯兰的很多人——都对谦卑和忍耐的美德赞誉有加。先知说,一个人谦卑地侍奉真主,真主就会擢升这个人的品级;而一个人企图自我标榜,那么真主就会贬谪这个人。先知是最能忍耐的人,是最宽恕的人。所有的先知都具备这些美好的德行,没有哪一个先知是傲慢或是易怒的。

“记想除主何所能,内心愤怒当可抑”

接着,伊玛目茅路德说,一个人若认识到:没有真主的允许,任何事情都不会发生,他就能控制内心的怒火:除了真主,没有任何方法和能力,生命是一个考验严峻的试炼场,疏忽的人们,当面临考验的时候反应就会更强烈。先知说,大力士并非能够摔倒别人的人,而是能在发怒时克制自己的人。(13)

“保持沉默洗小净,姿态放低亦可医

或坐或躺皆有益,亦可诵念求护词”

先知还忠告信士们,谁若有了怒气,就应该坐下;若本来是坐着的,就当躺下;如果这两种方法都没有作用的话,就应该去洗小净,然后礼拜。(14)向脸上泼水这样的动作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情绪。愤怒常常表现为脸红脖子粗。有一次,一个人在先知面前发怒了,先知注意到他的脸变红,就像易卜劣厮一样,先知说:“我知道一句话,假若他念了,一定会气消云散,它就是:‘我祈求真主保护我免遭被驱逐的恶魔的伤害。’”(15)

我们都清楚地知道愤怒是怎样爆发的。当双方之间的冲突激化时,人们会本能地站起来,这就是脾气变得暴躁的本性。所以这时,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让各方坐下来,这样可以降低怒火。这一简单的治疗措施并非胡言妄语;相反,它揭示了愤怒的表象背后有多么的脆弱。愤怒是完全不理性的,因此只需要改变一下方式就可以重新唤醒理智。先知的忠告非常有效地表达了人性的状况,揭示了人类情绪的起伏波动,也揭示了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调整情绪波动。据说易卜劣厮的一个诡计就是:他能将容易的事情包装得极其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他低声教唆人类使人类内心产生绝望的感觉,从而使我们绝望于真主的仁慈,最终我们屈服于那些令人后悔而却无法挽救的恶毒观念。

大贤欧麦尔早年以愤怒而著称,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地去观察他加入伊斯兰之后的经历,我们就会发现他已经不再受愤怒的控制了。事实上,情况恰恰奠定过来了,他常常表现得极其宽容、富有同情心,尤其是在他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当然,他也以“雄狮(勇敢)”而闻名。

曾有一次,先知正在教导一群古莱氏妇女。当她们注意到欧麦尔来了,就躲进了另一个房间里。这件事情发生“戴头巾”的主命确定之前。欧麦尔来到先知跟前,看到先知因此而笑了。欧麦尔就问先知为什么如此开心。先知说:“这就是古莱氏妇女,当她们看到你,她们就会躲避。”先知叫她们出来,欧麦尔就问她们:“你们在真主的使者跟前不感到害羞,怎么见了我就躲开了呢?你们更应在真主的使者面前展现你们害羞的一面!”她们说:“因为你比真主的使者要严厉。真主的使者不会愤怒。”先知就笑着说,欧麦尔啊,恶魔都绝不敢见你,你若走了某条路,恶魔必定走其它路。(16)

根据伊斯兰思想当中的某一描述,每一个灵魂(人)有三个阶段。在最初的七年里,它被看作是食欲支配的灵魂。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最关心的是饮食以及吸引父母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bh/4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