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乡英雄谱德高望重的尊长披肝沥胆的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显示了中华各族人民的平等与团结。根据新宪法的规定,满族在新中国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享有民族平等的权利。在此之前,载涛作为满族代表参加了北京市宪法草案讨论委员会,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6月24日,在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有14名满族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们是干部赵鹏飞、画家于非圊、作家舒舍予(老舍)、医生吴英恺和爱国人士载涛等。8月21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首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了第一届人大常委会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委员,委员中有罗常培和关山复两位满族人士。当年春天,北京市城、郊区基层普选完成,各区人民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人,其中满族代表67人。满族人民作为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与其它民族代表一起,共商国家大事,当家做主人。从此,关山复对满族的发展和繁荣披肝沥胆,竭尽全力。

关老是满族尊长,是白山黑水之子,他血管里流淌的是马背上民族——满族先祖的血液。他是满族的领袖级人物。

他为《现代满族英烈传》作序中说,满族是中华各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一员。汉代《淮南子》记述称:“东方多君子之国,信哉,莫古于肃慎。”肃慎到底有多古呢?据晋朝发掘出的古书《竹书纪年》称:“帝舜有虞氏,肃慎氏来朝,贡弓矢。”久为后人神往的尧天舜日,有老人悠然自得击壤而歌之时,已经有了肃慎人,且与中原已有来往。目前中外学者一般公认,两千多年前我国先秦古籍中所记述的肃慎人,就是今天满族的最早先民。肃慎作为满族的最早先民,史书有些记述,但大多语焉不详。本世纪以来,在东北地方的考古发掘所得,却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物证。这些资料,不仅印证了史书的记载,而且也补充了有关的述说。因此,肃慎是满族的最早先民,这个认定是不容置疑的。从后汉三国时起直至元、明时,肃慎人先后称为挹娄、勿吉、、女真。到明末,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汗国,并称罕王。罕王逝世,皇太极继位。女真人在与东北地方各族先人交往中,逐渐融合成新的民族共同体。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农历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宣布,将女真族改称满洲,至今已经三百五十余年了。在这三百五十多年中,满族曾对祖国做出过重大贡献。

关山复在谈到满族的历史贡献时说,满族入关的二百六十八年,同我国一些兴盛的王朝一样,有过辉煌钓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有过强盛的武功,也有过修明的文治。鉴于这种历史事实,周恩来同志在五十年代就曾指出,满族是一个有本领的民族,是值得佩服的。他还指出,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应该承认满族是有贡献的。只是到了晚清;这个王朝才趋于腐败,经不住外国殖民者的侵略,在人民革命冲击下,走向衰落和灭亡的。历史进入现代之后,满族人民为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辛亥革命开始,满族就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如鲍化南、何秀斋同革命党人宁武一起领导了辽宁凤城等地的武装起义,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满族人关向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方土地革命,后任八路军师政委,同贺龙同志一道开辟了晋绥抗日根据地,深受全党和人民的爱戴。出身满族贵族家庭的王俊,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与领导了长辛店铁路工人“八月罢工”,不久,以工人代表身份出席共产国际会议,并见到了列宁。在抗日期间,东北抗日联军中,仅师长以上的满族干部就有王光宇、张兰生(鲍巨奎)、陈翰章、关化新、伊峻山诸人。在解放哉争中,东北野战军中的满族指战员为数有几万人,更多的满族人参加了地方武装和地方政权的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为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以后,满族人积极参加祖国的革命和建设,在各行各业中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成就。站在他们前列的,有被誉为我国生物学鼻祖的秉志,有语言学大师罗常培,有斐声海内外的人民艺术家老舍,有京剧著名流派艺术家程砚秋,还有著名相声演员常宝堃(小蘑菇),以及其他许多光辉人物。今天,广大的满族人民正在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努力地工作着。

关山复同志对家乡伊通的发展倾注了极大热心。伊通是满族发祥地之一。满族先人在这山川秀丽,水草丰美的七星大地过着渔猎农耕生活,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明代伊通县归海西女真叶赫部,于清雍正六年(年)设二旗公署;清嘉庆十九年(年)设伊通河分防巡检,隶吉林府。随着人口增加,于清光绪八年(年)设伊通州。至宣统三年(年)全州已达到31万人,是吉林省所辖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州县。县域经济繁荣,商品广销域外;文化发达,文人雅士不乏其人,文有翰林,武有将军,美誉天下。由于伊通满族文化底蕴厚重,满族历史文物资源丰富。年6月县委县政府组建发掘整理满族文化遗产办公室,在全县迅速开展了发掘征集满族传世文物工作。受到广大满族同胞的热心支持,工作进展十分顺利,成绩瞩目。年3月根据吉林省民委的安排,“吉林省满族传世文物展览”赴北京在民族文化宫展出,共展出文物种,多件。3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吕正操,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溥杰、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关山复以及在京的满族知名人士胡絜青等出席了剪彩仪式。在10天(3月25日至4月5日)的展览期间,共接待观众11万多人次,其中有美、日、朝、法、瑞典、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客人。由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妇女报》等10余家新闻单位进行了专题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35种语言向全世界报道展览盛况。在此之后,在关山复同志的奔波努力下,伊通满族自治县于年正式成立。关山复同志亲临伊通参加成立庆祝大会,以后又不顾年事已高,几次回家乡探望。

关山复亲临伊通满族自治县成立一周年大会

人大民委有两个老同志,一位是满族的关山复,一位是藏族的扎喜,两人的性格都非常耿直。在讨论民族工作和民族问题时,敢于提出各种不同意见。为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尽心尽力,做出了许多贡献。

满族老作家、《满族文学》的主编路地在他的回忆文章中谈到,关老是满族尊长,是白山黑水之子,他血管里流淌的是马背上民族——满族先祖的血液。他是满族的领袖级人物。

我于年为办《满族文学》才结识关老,相见恨晚。但在这二十余年间,关老对我给予多少关怀,多少扶持,永生难忘。如今关老辞世了,我心悲戚。然而面对这位尊者、恩师,要为他写篇悼文,一时却不知从何落笔。

关老是热爱自己民族的典范。我作为满族后生,为办《满族文学》能结识关老,是我此生之幸。我去北京竟贸然到木樨地二十四楼叩门拜望,实为唐突。他听说要办《满族文学》,立即喜形于色,于是我开始了如同与家族长辈的叙谈,亲切无束。以后每次去京,必是拜望关老,他从不嫌扰。且曾几次乘专用车偕我去见端木老,一起研究刊物问题。他还在全国党代会期间去会见丹东市委书记,在开全国人代会期间去会见丹东市长。还曾给丹东市委宣传部长写了长达千余言的信函。与端木老、马加老通电话更是常事。前后给我寄的信函(见《作家书简》一书)和挂电话就有几十次。他将办《满族文学》视为满族的一件要事,也视为他份内的事。这时他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有多少思考,多少言词,多少焦虑,为办这份刊物这等操心费力,关老实是第一人。

各地满族同胞,每年都要开各种会,如研讨会、联谊会、庆祝会、满族传统体育比赛等。凡会都要邀请关老,他除有特殊情况,一般决不失约。关老一到会满族同胞都喜笑颜开,如同迎接自家的族长。这时关老的身边总围着些人,问这问那,有说有笑,一片家族聚会之情。我离休后也参加过这样的会,与关老相遇之地有北京、承德、沈阳、抚顺、新宾、长春、四平、伊通、哈尔滨、阿城、丹东等。可见关老参加这样的会很多,都是秉乎族情亲情与会,温暖着满族同胞的一颗颗心。

一次开会时,我将一封福州满族同胞的上访信交给了关老,是关于画家赵芸英私人房产被区房产局霸占一事。日后关老来信说:“我为此事憋闷了一个月,”后遇一老友愿协办此事,他才释然。为一位族胞之事“憋闷了一个月”,何等深情。

一位高官,能将满族同胞的诸事悬于心上,能在任何场合与族胞鱼水相融,这是强烈的民族感情使然。这决非任谁都能做到的。

对国家民族主管部门也曾给予直言不讳的批评。指出:不能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口占当地人口比例为条件”,批评规定的“一般须占人口的多数”,个别“可不占多数,但不能低于百分之三十”。说这“不符合国家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而且他们也无权作出这种规定。另一文又批评说,所谓两个“基本完成”(即“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民族识别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是民族问题一种重大决策,岂可由“一家之言”定夺(见关老文《指导民族工作应遵循法律》,《对两个“基本完成”的看法》)。关老做民族工作多年,深知民族问题是一个敏感区,决不可轻率从事,必须慎重对待。

关老出版了一本有价值的书:《风云瞬息》(诗文集),年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决非一己的生平事迹,而是历经十年浩劫后,新时期以来长忆征程,感慨万端,坦言“我们这一代人,生长在多事之秋,风云变幻莫测,灾难事件频仍……”遂将所思之人,所忆之事,走笔记之。其中《民族篇》八篇,大多关于满族的,包括民族区域自治等问题。

《风云瞬息》一书,因是尊者关老所著,我已读过十余遍,每次读之,感慨良多,思之感之,竟觉书中站起一个人:他是勇于说真话的谏者;他是心存大爱的仁者;他是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满族领袖级人物。

关老还有诙谐风趣的一面。丹东市广播电视局长李刚(现为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是位有见地的领导人。我曾对他说:想抢拍几位满族著名老人的资料片。他问:你有钱吗?答曰:没钱。数日后他竟研究同意了。即指派电视台关阿玲格格带摄制组去京。此事事前向关老汇报,他很赞成。经关老从中协调,端木蕻良、吴英恺(胸外科专家)、胡絜青、关山复四位老人的资料片如期拍完。归程又到沈阳拍了马加老的资料片。年4月21日摄制组顺利归来。日后,关老对我说:导演让他从高检院楼门出来,向大门口走去。头一次说不行,又去了一次。他又说:拍摄胡絜青与关老二人对面叙谈场面时,导演经几次调整坐姿,才算拍完。关老说:“此生我第一次当了回演员。”谐趣之情溢于言表。这些资料片很重要,片中五位老人先后作古,不可复制。关山复同志是党的光荣!关山复尊长是满族的光荣!我们永远怀念您!

关山复对满族的发展倾注许多精力进行研究,可见他对满族发展繁荣的煞费苦心。他对满族的评价非常精到,非常全面,一直为学术界所推崇,至今仍是比较权威的论述。在《谈谈满族》(代《满族风情录》序)中谈到:

满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对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民族。她于巳以灿烂的文化和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满族的先世很早就生息繁衍在我国的白山黑水之间,是东北地区最早见于历史文献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肃慎人几经发展演变,至辽、宋,元,明形成为女真人。明代的女真,从努尔哈赤兴兵统一女真各部开始,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这个兴盛时期的到来,注定了一个新民族--满族的必然诞生。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行动给女真社会带来了几方面重大的变化:

(一)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在原来的牛录制基础上,创立了组织更为严密,更富有战斗力的八旗制,以整黄、整红、整蓝、整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八种旗帜为标志。八旗是兼具行政、军事、生产三种职能的一种社会组织,较牛录要先进得多。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兵所向披靡,显示出八旗制的优越性。在这种新的组织形式下,女真人逐渐成为严密的整体,不再处于分散状态,其结果是促使女真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随着女真各部的逐渐统一,民族整体利益观念渐渐形成,振兴本民族的目标也日益明确。统一的形势出现之前,女真各部长期处于相互征战状态。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那种原来处于分散状态下的地域观念和本部利益观念日趋削弱。尤其是努尔哈赤建立金政权,誓师伐明之后,主要矛盾由内部转向外部,民族的自我意识和民族的凝聚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民族心理素质和风俗习惯更趋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满族不但强烈地感觉到了自身的存在,而且强烈地感觉到了自身的能力和力量。

(三)满文的创制,给女真社会政治、文化和思想带来了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满文的出现对女真社会来说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不但是其落后性的表现,而且不可能成为一个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民族。满文的出现起了促进女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意识发展的作用,使其社会制度更加完善,文化素质迅速提高,民族特征更加突出。同时为吸取外族(主要是汉族)先进的思想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而这种吸取对女真向满洲的过渡起了推动作用,满文的作用还在于使本族人在内在心理和外在感觉上都明确体察到自身的独立性和存在的价值。语言和文字的结合也无疑增强了民族内部的联系,使内部的交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增加,从而增强了民族的整体意识。入关之后,满文还进而起了保存满语和风俗,以及作为统治工具的作用。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女真人显示出了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揭开了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新纪元,孕育了一个新的民族的诞生。

皇太极继承汗位以后,完成了女真各部的最后统一,使女真民族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同时造就了满族诞生的种种条件在此期间,皇太极进行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的大规模建设。在政治方面,加强了君主集权制,设立了文馆和六部,初步制定了法律。完成了统治机构,加强了法制。在经济方面。注重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农业的法令.实行了“编户为民”政策,制定了“离主条例”,确立了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在文化教育方面,发展完善了满文,使满文更加便于推广和应用;下令翻译了有关政略和军事方面的汉文典籍;命令王公大臣子弟入学读书,首次举行科举,以选拔任用人才,使文教之风开始盛行.同时,他又极力强调实行“国语骑射”,反对“改满洲衣冠,效汉人服饰”,以保持民族传统、民族风俗和民族独立性。皇太极时期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使这个民族的民族意识和社会形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又以年确定族名为“满洲”和年建国号为‘大清”的影响最为深远重大。“满洲”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民族的最终诞生,也标志了这个新民族的崛起和兴盛。“大清”的出现则表现出这个新民族的强盛和民族自信心的强烈。可以说,在皇太极时期满族奠定了自身走向兴旺发达的基础,为统一全国准备丁条件,成为满族发展的开端。

从康熙至乾隆,在清朝最为兴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前后历时一百三十余年。其时间之久,较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的总和还长一倍。

康乾之治,成就是宏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辽阔的国土上实现并巩固了多民族祖国的大统。

从清朝定都北京至康熙三年(年),初步形成了全国大统一的局面。当时的疆域,东部一线由库页岛至台湾;西部一线跨葱岭直至巴尔喀什湖;北部一线由外兴安岭至贝加尔湖,南部直至南沙群岛,那时的民族关系比较和谐。

(二)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繁衍了我国众多的人口。

康熙初年,平定了三藩之乱,治理了黄、淮和大运河,并禁止清朝贵族圈占土地,鼓励开荒。这期间曾三次颁布“出旗为民”令,后期又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这些政策和措施保护了土地所有权,缓和了阶级间和民族间的矛盾,只经过七十多年时间,全国耕地面积就增加近六百万顷,即增加34%以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全国人口数量猛增,康熙初年全国人口约为一千九百余万,到乾隆末期已接近三亿,是历史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至道光二十九年(年),中国人口首次超过四亿,以后我国长期称“四万万同胞”,就是以这个时期的统计为依据的。康熙时还摒弃了闭关自守的“禁海令”,鼓励盐商自行熬盐贩卖,允许清初被迫内迁的居民回沿海谋生,允许商人出海经商.短短几十年就使宁波、漳州、广州等地成为繁荣的商港。苏州。杭州、江宁等地形成丝织业中心。在矿冶方面,康熙元年(年)全国只有五个矿厂,到乾隆四十八年(年)巳发展到三百十三处。此时边疆的农牧业和商业及与内地的经济联系,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三)平定叛乱,抵御外侮,保卫边疆.有清一代的前二百年间,中国是强盛的,曾多次平定叛乱,抵御外国殖民者的入侵,进行了一系列正义战争,举其大端,有以下诸役:(1)康熙初年,经八载血战,消灭了三藩割据势力,巩固了全国的统一。(2)康熙年间,沙俄勾结蒙古准噶尔部葛尔丹汗,进攻内外蒙古。康熙三次率八旗军迎击,打败了噶尔丹军,安定了北部边境。(3)康熙二十四年(年),八旗军在东北兄弟民族的支持下,击败盘踞于雅克萨一带的俄国军队,迫使其与我国议和。于康熙二十八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4)雍正年间用兵数年,平定了西北噶尔丹策零叛乱。维护了西北地区统一、安定。(5)乾隆年间,两次出兵大小金川,平定了土司的叛乱,巩固和扩大了自雍正以来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的成果,加强了西南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6)乾隆二十三年(8年),派兵镇压新疆布那敦、霍占集叛乱,经过一年的奋战,终于将其消灭,结束了维吾尔族分裂的局面。(7)乾隆年间,平定了西藏大农奴主的叛乱,两次击败在英国殖民者支持下的廓尔喀侵略者,粉碎了英国殖民者的颠覆阴谋,保障了西藏的安全。

(四)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的发展,在整个清代,康熙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凡天文,历法,算学、农学、水利、医药,冶炼,土木建筑等方面.成果都很辉煌。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著作,如《晓庵新法》、《古今历法通考》、《律历渊源》、《割圆密率捷法》、《知本提纲》、《授时通考》、《行水金鉴》、《医学源流论》等等。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图书搜集整理工作,对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规模最为宏大的是《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

文学在清代是集大成的时代,凡诗词文赋,小说戏曲都成就斐然,除出现了众多汉族文学家之外,也涌现出许多满族文学家,其数量几近千人。其中纳兰性德以词名世,所作《饮水词》流传极广,影响深远,于清初被誉为“独树一帜”。曹雪芹所作《红楼梦》。更是家喻户晓,把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艺术推向空前高峰。文康的《儿女英雄传》也饮誉一时,由满人创制的《子弟书》,更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一种文艺形式,总之,满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满族入关的二百六十八年,同我国一些兴盛的王朝一样,有过辉煌钓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有过强盛的武功,也有过修明的文治。鉴于这种历史事实,周恩来同志在五十年代就曾指出,满族是一个有本领的民族,是值得佩服的。他还指出,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应该承认满族是有贡献的。只是到了晚清;这个王朝才趋于腐败,经不住外国殖民者的侵略,在人民革命冲击下,走向衰落和灭亡的。历史进入现代之后。满族人民为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辛亥革命开始,满族就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如鲍化南、何秀斋同革命党人宁武一起领导了辽宁凤城等地的武装起义,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满族人关向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方土地革命,后任八路军师政委,同贺龙同志一道开辟了晋绥抗日根据地,深受全党和人民的爱戴。出身满族贵族家庭的王俊,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与领导了长辛店铁路工人“八月罢工”,不久,以工人代表身份出席共产国际会议,并见到了列宁。在抗日期间,东北抗日联军中,仅师长以上的满族干部就有王光宇、张兰生(鲍巨奎)、陈翰章、关化新、伊峻山诸人。在解放哉争中,东北野战军中的满族指战员为数有几万人,更多的满族人参加了地方武装和地方政权的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为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以后,满族人积极参加祖国的革命和建设,在各行各业中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成就。站在他们前列的,有被誉为我国生物学鼻祖的秉志,有语言学大师罗常培,有斐声海内外,的人民艺术家老舍,有京剧著名流派艺术家程砚秋,还有著名相声演员常宝堃(小蘑菇),以及其他许多光辉人物。今天,广大的满族人民正在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努力地工作着。

从满族形成到现在。经历了三百多年漫长的过程,今天的满族更为壮大和兴盛.据年第二次全国普查的数字,有统计的满族人口已由过去估算的“二百多万人”增加到四百多万人,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满族人口已达多万,仅次于汉族和壮族,为我国第二大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和北京等地,而以辽宁东部和河北承德为多,形成高度的聚居,年6月,在辽宁省建立了凤城、新宾、岫岩三个满族自治县。年5月,在河北省建立了青龙、丰宁两个满族自治县.年8月。国务院批准吉林省的伊通建立满族自治县。年8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辽宁省清原、北镇,河北省围场、宽城为满族自治县,年9月,又批准辽宁省本溪,宽甸、桓仁为满族自治县.有统计的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满族乡镇也增加到近四百个。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全国各地的满族精神振奋,经济,文化事业日益发展,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满族正在与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努力建设我们现.代化的国家。

满族——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正在迎着新曙光奋发进取。

关山复同志对文史工作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任东北局宣传部长时,创办了东北文史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文史研究学术骨干。

东北文史研究所是60年代初创建的一所颇具特色的人文学科研究机构。年,周恩来在哈尔滨的一次干部会上讲到,东北文化落后,文风不盛,人才甚少,将来有机会应该补救这个缺陷。为了贯彻这一精神,东北局决定建立东北文史学院。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高教部没有批准,于是决定筹建东北文史研究所,隶属东北局宣传部,当时东北局宣传部部长是关山复同志。关山复同志对筹建东北文史研究所非常重视,煞费苦心亲自抓。万事开头难,他亲自选人调人,解决经费、办公场所,到处周旋,使东北文史研究所很快建立起来,使周总理的愿望得以初步实现。这个所于年在沈阳筹备就绪,同年冬迁往长春。年7月正式挂牌。由我国老一辈史学家佟冬任所长。办所宗旨是培养文史研究人才及为各级领导机关输送干部。文史所于、、年先后从全国大学文史哲专业应届毕业生中招收三批学员。

关山复同志还成为编纂清史的核心成员。为编纂清史做了许多前期工作。清史编纂作为新中国的一项巨大学术文化工程。自清朝灭亡至今,已近百年,但一直没有一部科学的、被列为正史的《清史》(《清史稿》虽被列为“二十六史”,但一直未被列为正史),全面系统反映有清一代的历史及其发展轨迹。为此,海峡两岸有关方面,一直很







































中科医院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企业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bh/25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