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约观取,厚积薄发
上海大学学生会
是什么铸就“黄金时代”
最近国内正热映着《黄金时代》这部电影,在国内外引起了无数话题,这部描述萧红跌宕漂泊的一生的作品充满诗性,取名自萧红写给萧军一封信中“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么?”在那个时代,萧红用自己的笔抒写着自己的传奇,同时抒写传奇的还有打算前往延安的丁玲、在欧洲游学的冰心、在陕西考察的林徽因、刚刚给自己取名端木蕻良的曹京平,这是所有文艺青年的黄金时代。一群年轻人在海阔天空的时代,经历着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颠簸中刻骨求爱,有人在艰难抗争中期盼家国未来……如同萧红自己所说“想怎么活,就怎么活!”这是无所畏惧的时代,一切都是自由的。读萧红的一生离不开谈文学,而铸就这黄金时代的是一次次生命与生命,萧红与萧红的相遇。河与河相遇,野火和野火相遇,人和一群人相遇。相遇改变人,相遇改变时代,让蝼蚁变成神明,让心中的微光变成普照的阳光。让一个东北乡下的小姑娘,凭借一支笔,凭借那些不起眼的字与词,火烧云、倭瓜花、河灯、小团圆媳妇,汇入洪流,在刀枪不入的历史上,留下一声咳嗽。
谈吃会友
——萧红和鲁迅的相遇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一字一句勾勒着一个生活化的鲁迅,她与鲁迅谈论的不仅是文学,也有着很多细小琐碎的问题,比如评价萧红着装的搭配。
年夏天的深夜里,她在大陆新村的楼上,问鲁迅,究竟该往何处去?鲁迅劝她去日本留学,在他眼里,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
年7月15日晚上,鲁迅让许广平亲自下厨,设宴为萧红饯行。那天鲁迅一直在发烧,他靠在藤椅上,不断地叮嘱毫无出国经验的萧红一些注意事项,这将是他们最后的晚餐,这一天,距离鲁迅去世,还有三个月零四天。
“一根火柴、两个苹果、四个梨”——萧红和四个男人的相遇萧红的一生中,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她和四个男人的感情纠葛,这段爱情在电影中,可以化作“一根火柴、两个苹果、四个梨”的故事。
“一根火柴”是关于第一个男人汪恩甲:萧红和汪恩甲私奔到旅馆同居,但在一个晚上,汪恩甲站在熟睡的萧红身边,擦亮一根火柴,看着她已然隆起的肚子,转身消失在夜色中,留下了一大笔旅馆欠费。
“两个苹果”是关于端木和骆宾基:当萧红在香港患上肺结核生命弥留,端木突然离开,叮嘱骆宾基照顾好自己老婆,而当端木回来时,递给萧红两个红苹果,萧红便迅速拿起啃了起来。
“四个梨”则是关于最爱萧军:两人在离别的火车站台,萧军给萧红塞了四个梨,火车缓缓开动,萧红痛不欲生,聂绀弩一边开始吃梨一边发表感想,“你这样爱你的人也会难受的呢”。
在遇到萧军之前,萧红的生活是支离破碎的,而遇到东北作家群,遇到该遇到的人,所凭借的,无非一支笔。他们因写作相遇,交往中的灵光乍现,相处时智慧火花的碰撞,相遇也成为他们写作的内容,他们的相遇像蝴蝶振翅,掀起风暴,至今不歇。
即便相遇,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夭折、动乱、倦意都在发生,有人死去,有人被捕,有人悄悄退出那个时代,也有人谋求更大的相遇,例如萧红,她去了上海、青岛、武汉、香港,遇见鲁迅、许广平、胡风、梅志、丁玲、聂绀弩、舒群、罗烽、蒋锡金、骆宾基、端木蕻良。所凭借的,还是那支笔,笔是咒语,是让人们一瞬间心神相通的魔杖。所以,她的故事,正是罗曼·罗兰所说的“呼吸英雄的气息”,她的经历,正是约瑟夫·坎贝尔所说的那种“英雄的旅程”。
这个世界上有着太多的传奇,鲁迅、贝多芬、托尔斯泰、海明威……读他们的传记,看到他们艰苦磨练自己、遭遇劫难、贫困潦倒,饿到出现幻觉,我都毫无同情,我知道他们必然遇到相遇,天将降相遇于斯人。为了出走,为了不断拓展生命的维度,他们抛妻弃夫、丢下儿女、欠债跑路、声名狼藉,他们无耻透顶,他们一点都不要脸,但和相遇之后的万卷诗书比起来,那都是细枝末节。
萧红死后,丁玲、骆宾基或者黯然神伤,或者悲痛难抑,这不仅仅是因为一位朋友的去世,更是因为,他们心中寄寓的大陆流失了,那是所有人的丧钟!但即便在萧红去世即使多年后,萧红仍然能被当代人理解,相遇还在发生,和这样的相遇迎头相遇的是我们这个时代里,一道金子般的光。
这就是我们看这部电影,读一切经典的意义,因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相遇同样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大学中,每天都有着不同的相遇,这一次次相遇都将改变着你,磨练着你,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国庆长假,你可以去选择去电影院与萧红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学青年们来一次相遇,也可以选择拿一本萧红的书《呼兰河传》,《生死场》来一次相遇。test总要惘然选择欢喜带来的忧愁
总要坦然面对失去换来的拥有
总算是你亲自追求牵手或放手
不管拈花是否微笑那也是自己的手
总要突然选择逗留或冒险出走
总要昂然决定低头或从容战斗
总在倾听内心呼唤一去不回头
管它冬夏炎凉也写下了自己的春秋
来就来到人生喧哗交响的洪流
哪怕痛或快也留下一声咳嗽
走就走到蓝天碧水深处循环不休
一个人自由地笑
自在地哭此生不朽
流啊流把天高地厚都走通透
以生死成就够不够
人生太短故事太长你不要回眸
不懂你的为你忧愁
明白你的叹此生值得一游
——黄金时代主题曲《只得一生》博约观取,厚积薄发
上海大学学生会上海大学学生会——用心服务·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