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传统文化敬而远之,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认为学传统文化等于吃亏受气、穷困潦倒,像颜回那样,三餐不济,冷水剩饭,困死草屋,这样的日子不要不要滴。
其实,非但你不要不要滴,老莫也不要不要滴,圣人也不要不要滴。如果圣人傻成这样也就不是圣人了,只是因为传承断掉,后人不识庐山真面目,断章取义的误解。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圣贤的财富观。
事实上,圣人出世恰恰专为解决我的苦乐问题而来,而且他用的方法远远比我们常见的方法更圆满更高明更深远。所谓圆满,就是各种因素都考虑到,不会有遗漏,不似我等常常顾此失彼,所以一定有效;所谓深远就是眼前长远都兼顾到,不会有短视,不似我等往往虎头蛇尾,所以一定增上;所谓高明就是局部整体都关照到,不会有偏颇,不似我等天天随缘乱撞,所以一定精妙。
如果我们了解圣人这种特质,我们就会笃信,他一定有非常精彩的理财手段,非常高明的创业之道,而且一定是我们这个星球上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并且包赚不赔,远非今天流行的投资秘籍可比。可惜藏在深山人未识,今天斗胆请出来,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诸君共勉,祝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开陶朱事业,启端木生涯。
----题记
上篇圣人也爱财如果不把儒家的财富观讲清楚,今天很多人就会障蔽门外。
《论语》中可以找到很多证据,可以证成圣贤并非不食不人间烟火。整本论语中,电脑搜索,提到富字至少有17处之多。
1承认求富贵是人性本能《论语˙里仁篇》里讲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句话里有很多层含义,但最直接的意义就是老夫子对人性非常通达,把我们心里的小九九看得门儿清,不论你寒窗苦读还是艰苦创业,还不就是希望走进富贵,远离贫贱嘛,所以,圣人不但从来没有否定富贵,而且,他的所有学说教法其实都在建立在这种对人性的特质的洞察基础上。
2认可求富贵是生命进步《论语˙子路篇》中有这样记载:“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这是孔子对卫国的公子荆白手创业的充分肯定。刚有一点财产,孔子就说:“差不多合格了。”稍微增加一些财富,孔子又说:“比较完备了。”当他富裕的时候,孔子就说:“相当美好了。”这种点赞当中可以看到,他对追求财富没有一点否定倾向,随着财富增加,点赞不断升级,充分认同才追求财富是生命成长的必要组成部分。、
3赞同求富贵要当下做起《论语˙述而》篇中夫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就是再直白不过地讲,如果通过大众创业万众新而求得富贵,那么就是去做车夫这样的苦力他老人家也愿意去做。事实上他老人家自小家境不好,穷人孩子早当家,连哭丧讨赏这活都干过,他如何会不了解财富的重要呢?
4主张经济是基础然后才能教育《论语.子路》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到达卫国,弟子冉有为之驾御车马。师生们看到卫国人口稠密。冉有问孔子,一个国家人口兴旺后该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富之。”又问:“即富矣,又何加焉?”孔子回答:“教之。”
孔子非常清楚,众人之聚必须先解决经济问题,富之,否则其他都谈不上;而也只有解决了经济问题,之后才能推动教育,所谓仓廪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孟子·膝文公上》里也再再强调:有恒产者有恒心。
所以,您大可以放心,孔子决对不是让您卖了房子卖了地,喝着西北风来听他讲仁义道德。
中篇儒商炼金术儒家的理财手段都是内功心法,必须用心体会才能起大用。不论您是打工族还是创业者,不论您是互联网+还是传统行业,每一招都可以让您点石成金,如梦初醒!
这方面的内容,在子思所作的《礼记.大学》中谈得最为系统,再结合两千五百的年历史经验,益发相信这才是最难得的真知灼见。
儒商密码:德为财本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未也。
雷倒你了吧,习惯了唯物思想的现代人对此极难理解信受,但信不信由你,这就是圣者总结出来的颠扑不破的至理。
也就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才会有人愿意追随,有人相助就会得到足够的资源,有了资源就可以转化成财富,有了财富就可以做更深广的自利利他的事业进一步增广德行。德—人—土---财---用,这五者之间,就是儒家的财富密码,相互辗转生生不息,其中前前是因,后后是果,次第分明,笃定无疑。信受多少,读懂多少,就会受用多少。
按照这一逻辑来看,当然德性是根本,财富只是枝末,是一种客观结果。我们不能理解这一点是因为我们的目光最多只看到了一步两步,比如布衣如我只看到了财富的用途,却不知如何获利;进一步有成功的商人看到了财富来自资源,所以到处跑马圈地开疆拓土,很多传统行业的巨头基本上都属这一类,比如万科、万达;
有人还能往上再看一步,看到资源背后的关键是人,所以就有了这些腾讯、阿里诸多网络平台。很多年我们都看不懂他们为什么要白白烧钱吸粉,这里有最好的答案,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于是成就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现代企业。
但是,向上一招,以德聚人,以德服人却是目前商界无法企及的高度,比如目前的网络世界里多半都是或者刺激物欲,消费打折假货,或者刺激情欲,扰动人心不净,这种作法令人外损资财,内伤心智,实在于德有亏,这就为他们的未来埋下了致命硬伤。
如果不能从德上生财,眼下可能优秀,长远难以伟大,因为伟大必须再上到最高一步,如易经所云:举而措诸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你所做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对天下所有的人不论身心,不论近远都有真实利益,这的确是非常高的标准。
但这却并非不可企及,我们觉着难是因为弄错了次序,因为我们太过习惯从果上着眼,先看到用次看到财,所以就无从下手或者,难以走远。但圣人教导我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行后则近乎道,所以必须从因上下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因为德是根本,从根本下手,后面是水到渠成,如果从财末下手,看似来得很快,但去得更快,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想想每年三分之一企业关门倒闭就不难理解了。
为什么从财末下手就会走不通走不远呢?圣人说: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因为财为天下共欲,从财下手,一定会感召到内外纷争,而如果你争到了,财到手了,人就散了,人散了土就没了,最后财也守不住。
如果能够把得到的财及时散出,像扎克伯格、彼尔.盖茨、巴菲特那样裸捐天下,财散则人聚,那个财富链就又可以正向循环,古人说财如流水,流动起来就顺风顺水,如果守财不动,死水一潭就会滋生出很多怪事怪物,避祸都来不及如何求福?
所以,真正求财,第一步还是从自己的内心修行上开始,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智者说这却正是:一人行来两人到,低处行来高处到,慢慢行来快快到,这实在是高明到无以复加的中国智慧。
儒商法则:为疾用舒仅仅掌握财富心法显然不够,必须还有配套商业原则。圣人秘法是--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生产的人要多,享受的人要少,创造的速度要快,消费的速度要慢。能做到这一点,财富就会一直能够满足。
这是非常符合经济学原理的论断,貌似易懂,却常常被我们忽略。比如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是月光族,不做资金的积累,没有创业的资本,如何能够致富?又比如很多公司管理冗肿,创收的人员少,管事的人员多,特别是拿了风投的创业公司,市场还未打开,人员的待遇就高得离谱,这样的企业如何能够维持长久呢?
事实上这里还有更深的内含,马克斯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统计大量数据后发现,资本主义时代工商精英基本上都是新教徒,都会有三个基本特质:乐于接受学习新事物,积极勤奋工作赚钱,过节俭有自制的信仰生活。可以看出与我们的《大学》里的生财之道几乎不谋而合,由此益发可以佐证。
所以,目前本届政府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这一思想如出一辙。生之者众食之者寡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勤奋做事,不能大锅饭养闲人;为之者疾用之者舒,不仅仅要求我们节俭,也在鼓励创新提高效率。所以,不论您是家庭理财,还是公司治理,时刻用这法则检点一下,很多问题就可以防患未燃。
违背这一法则会如何呢?我们回顾那些倒闭破产的公司就会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这一点---过度扩张规模,大量负债运营,稍遇风险,即被拖死。可不慎乎?
如果说第一条儒商密码是发财的充分条件,那这一条儒商法则就是创业的必要条件。
儒商模式: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