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鉴今看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商巨贾

富甲陶朱—范蠡(前-前)

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范蠡“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且他仗义疏财,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相传吴国灭亡,西施完成了自己的政治使命后,与范蠡泛舟江湖,不知所踪。

据闻当时他助越灭吴之后来到了齐国,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耕作的同时,兼营副业(捕渔、晒盐),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随后,他又涉及了皮革业和制陶业。用今天的话讲,他是跨界经营,多元化投资。

商祖白圭(约前年—前年)

白圭名丹,战国商人,出生在东周的都城洛阳,梁(魏)惠王时在魏国为相,期间施展治水才能,解除了魏都城大梁的黄河水患,后因魏政治腐败,游历了中山国和齐国后,弃政从商。《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风险中立型的理财观则遵循收益覆盖成本与风险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投资机会。白圭是战国人,他的理财之道就是不贪图眼前小利,推测观测市场走势,抓住最佳投资时机,来获得最大收益。白圭喜欢观察市场情况和年景丰收的变化,当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绢帛绵絮;当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白圭“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的投资观念与沃伦·巴菲特“在别人都理智时,我疯狂;在别人都疯狂时,我理智。能够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思考方式,在投资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的理念惊人地一致。如果他活在现代的话,相信也是一个“股神”级的人物。

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清朝巨贪—和珅(年—年)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清代最大贪官,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其事迹不再赘述,而他的财产有多少—嘉庆年抄和珅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

和珅的能耐就在于他既贪得到,且对商业的敏感程度也不一般。他是怎么做的呢?买房子买土地!

和珅可谓是温州炒房团的鼻祖。他投资的地都是位于“市中心的地方“。有一次,朝廷动乱,地主为了留有后路而纷纷抛售房产土地,和珅趁机低价收购,几年后再以高价租出去。看看,这种战略眼光不是一般人能有,如果让和珅放在今时今日,他也定能抓住时机正确投资。

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约前)

吕不韦,战国末年着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

当时异人在其父太子安国君的儿子里年龄居中,不得宠。所以当赵国提出为表示秦赵两国一定长期友好,必须派质子抵押给赵国时,秦国就把这个孩子派去赵国。质子的生活非常压抑而且危险,如果两国动武,质子基本上会被杀害。吕不韦作为全国首富,眼光十分独特,经商到赵国听闻此事时感叹:“这是笔好投资啊!”随后,他将异人视为最稀罕的可增值商品,为其提供钱财,并要异人拜其父最宠爱却无子的华阳夫人为母且时时问候以加强联系,同时加大物质投资增进情感,直到被华阳夫人吹枕头风回到秦国,更名子楚。最终成为了太子最喜爱的孩子。回国时,异人娶了由吕不韦牵线的女子并生了秦始皇嬴政。而后嬴政以太子身份自然继承大位。《史记》上直接说秦始皇其实是吕不韦之子,可有待考究。不过从整个事件来看他投资成功了一位国君,这买卖也足够划算了。

吕不韦崇尚的理财之道,更多的是追求高风险,高收益投资,吕不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认为,“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战国策》),吕不韦喜欢去发掘一些有潜力、价值被低估的一些物品,然后低价买进,再高价卖出,来赚取差额获得利润。当然,这种高收益的回报,风险也是巨大的,前提是你要懂“货”才行。

富可敌国—沈万三(年~年)

元末明初江南巨富。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

商业巨族—乔致庸(-)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

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光绪十年(),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立了汇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在他的经营下,乔氏商业遍及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业务繁荣,财多势旺,成为商场巨贾。

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着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一代钱王—王炽(-)

王炽,一代钱王,红顶商人。资本主义在西方巳兴起,生活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国商品经济萌动的态势,投巨资于刚兴起的银行票据汇兑行业,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

晚清巨商王炽在英国《TheTimes》评选的19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五金大王—叶澄衷(-)

宁波庄市人,是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有人资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叶澄衷并据此发展出覆盖五金、机械、钢铁直至军需器械和军服的庞大生意,开设了38个分支机构,赢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称。随后他相继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家。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

------------------------------------------------

关于我们

跑马的汉子,纵四海的血泪史;

南下投资小蜜蜂,行游北上留学狗

◆◆◆

赞赏

长按







































中药可以治愈白癜风吗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zp/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