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教材八年级郭学谦从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凡能编入教材的必然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是只学教材,不拓展阅读,那就是管中窥豹,仅得萤烛末光了。家里刚好有一本书——《昆明的雨》,都是从作者汪曾祺的经典作品里选出来的,分四辑:一是“莲花池外少行人”,多是和昆明有关的文章,或雨,或叫卖趣谈,或果品、豆类,或花园等等,独有一篇《西窗雨》,像是论文,谈作者对意识流的看法。二是“野店苔痕一寸深”,多是作者在张家口的坝上、沽源等地的所见所闻。三是“浊酒一杯天过午”,里边有《自得其乐》《七十书怀》这样的文章,很见作者的修养。我觉得第二辑中的《无事此静坐》更像这辑的风格。文中论“静”,引用苏东坡的“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好得不得了,就摘抄了去,让朋友写了准备挂在书房的。四是“木香花湿雨沉沉”,这一辑写人,都写民国的大师。我也从中才知汪曾祺先生师从沈从文老师,算是名师出高徒了。还写了老舍、闻一多、金岳霖、齐白石、端木蕻良,选材独具一格,落笔形神兼备,且趣味横生,读起来更是爱不释手。当日读这一辑,一直读到凌晨3:30。我从没有那么激动地读过一本书,心里有种说不出道不完的喜悦,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忍不住的激动,真是一本好书啊,真是值得尊敬的、异常可爱的大师啊!这本书我并不是从第一页读起的,拿到书读的第一篇就是《老舍先生》,因为太熟悉又陌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很早以前就读过,但是先生其人却连构想都不敢。读完之后突然觉得一下熟识起来,竟然是那样可爱洒脱的一个人。先生爱养花,家里到处是花,院子、廊下、屋里都摆得满满的。最觉得妙的是,天晴时要全部搬到院里,刮风下雨时又全部搬回屋里,每次都是亲历亲为,每次都是一身热汗,这么大一个作家爱花成性,汪曾祺先生竟说先生的文章“俊得花枝助”,这是多么可爱的一个灵魂啊。还有两件事觉得特有意义,一是先生好客,每天下午来客不断,大概是约定好的时间吧,有作家,画家,戏曲、曲艺演员等圈子的人,难得的是都能以礼相待,更能聊得投机。此外,还请文联的同仁每年到家里聚两次,一次赏菊,一次是先生的生日,酒是“敞开供应”的。这是多么性情中的一个人。二是先生爱才,“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对有才的青年在各种场合称道,往往也言过其实。提携后进真是不遗余力,真好!沈从文先生是最具励志性的。一是对文学,以及以后对古代服饰研究事业的执着。先生小学未毕业,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十岁就到北京闯荡,靠一支笔打下了一片天地。他的口头禅是“耐烦”,耐烦的意思就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这估计也算是法宝了。先生爱流鼻血,但能夜以继日地写。有时夜间写作,竟致晕倒,伏在自己的一摊鼻血里,第二天才被人发现。先生讲究文章的“组织”,他不说“结构”,组织感性,结构理性。先生也最爱改自己的文章,大概是嗜改成性,一改再改,发表了改,成书了还改。这或许就是先生能写出《长河》《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样不朽著作的原因吧。看先生的故事,我也备受鼓励,应该也能鼓励到很多人,所以啰嗦了一些。二是对朋友的豪气。先生不是富豪,一件衣服反反复复地穿,为了省邮费,寄信要把稿纸的天头地脚剪去,以减轻重量。据说先生推荐学生的文章发表,给学生寄稿费的邮费加起来都是一笔可观的数字。先生竟然却爱上了收藏古董文物,有瓷器、旧纸、耿马漆盒、大藏经的封面、刺绣等等,先生好客,凡朋友来,竟然都不空手而归。剩余的当然是大量的,生前全部捐给了博物馆、美院、工艺美术厂,竟然连收条都不要一个。我认为先生是真君子,也只有真君子才可写出品格一流的文章。我要真真地重新认识一下闻一多先生了。《最后一次演讲》《死水》都是我们课本上学过的。先生就这样被概念化了,概念化的就如一张口衔烟斗、目光炙热的木刻画,概念化的是他的爱国和正义,以及为此而付出的生命。他说“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我现在要认识的先生是一个非常个性的好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先生教授《楚辞》,听者不多,但是开讲的第一句话很重要:“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真是豪气干云,侠客一样的感觉。先生教授古代神话,却另有一番风采,将神话人物描画出来钉在黑板上讲。工学院的学生为听这节课,穿一座昆明城而来。本是枯燥的课题,能讲出这种效应,讲出思想、逻辑、文化之美,让人叹为观止。先生的讲义我立即从淘宝上搜索了出来,准备一一买回来读。还有,金岳霖先生是大哲学家,与梁思成、林徽因、沈从文都是君子之交。他特别欣赏林徽因的谈吐才华。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岳霖约老朋友到北京饭店吃饭,大家都郁闷为何请吃,金却坦荡地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毛主席嫌金先生总是深居简出,就建议他多接触社会。他竟就雇一辆板车,坐在车上每天在王府井转一圈,也不下车,也不购物,听说只是东张西望。多么有趣的一个人。最后要说的就是端木蕻良了,那是天才级别的作家。写小说,写剧本,研究《红楼梦》都是一流的。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哲人其萎—悼端木蕻良同志》,“哲人其萎”是有典故的,出自礼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先生84岁去世,也算高寿,汪曾祺却这样哀叹,有种天妒英才的感觉。是啊,多少人想让先生把《曹雪芹》写完,多少人想看他写出《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华彩易逝,先生们会因为自己的作品而永存的,留给我们的只有致敬经典,只有不停努力了。作者简介:郭学谦,陕西省作协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理事,白水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过往》,诗集《这莫不是一次错的相遇》,入选《长安诗风十人选》《长安风诗选中国当代诗人卷》《难忘的时光》等。四圣文学馆

温暖文字,温暖情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zp/70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