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萧红为什么这样红上

黑龙江大学成立萧红研究中心

萧红为什么这样红?(上)

侯德云

萧红的红

萧红的名字,我很早就知道。仅仅是知道而已,并不看重。不看重的原因是,她太年轻,三十一岁过世,是一个永恒的青年作家。青年作家的作品,大多青涩,语言、技巧、思想,都不成熟,很难诱发我的阅读兴趣。我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我喜欢老年文章。

没想到,后来,萧红竟然成为我阅读最多的作家。这个“后来”,是年6月的某一天;“阅读最多”,指的是,我读过她的全集,十几种传记,以及三大卷《萧红研究七十年》,总计五百多万字。

起因是我的朋友在电话里反复跟我谈论萧红。一个月内,谈论不少于五次,每次谈论不少于二十分钟。朋友说,你不能不读萧红。朋友说,萧红的文学价值被严重低估。朋友说,萧红很可能是继鲁迅之后,最伟大的作家……我赶紧打断朋友的唠叨。这扯不扯,吹牛不能这么吹。

朋友是媒体人,对文学若即若离。我想不通,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对萧红痴迷到这种程度。听朋友的朋友讲,这位萧红迷,不光经常跟我谈论萧红,而是逢人就谈,谈得大家一见他的身影就说,萧红来了。

我心里嘀咕,萧红,是不是已经很红了?等我读完关于萧红的五百多万字,再到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之后,不得不承认:萧红,的确很红。

萧红的红,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版,二是研究,三是大众娱乐。

在出版方面,自年至年,国内有四种《萧红全集》问世,另有《萧红大全集》《萧红经典全集》《萧红小说全集》三种问世;选集很多,这里以北京燕山出版社的《世纪文学经典六十家·萧红精选集》为例,该著年1月初版,到年5月,出到第五版;单行本出版情况,以《呼兰河传》为例,我到当当网上书店搜索该著,竟然跳出十二个网页,每页六十个条目,两者相乘,总共七百二十个条目。这数字让人眼晕。扣除重复出现的条目,大概不会低于上百种版本。这样的出版热,是不是说明,在读者那边,还有一个几乎同期出现的阅读热?

在国内的萧红出版热之前,在海外,还有一个萧红的翻译热。翻译是用另外一种文字出版,我把它归在出版方面,大概也说得过去。萧红作品的翻译,以英译本为例,从年开始,先后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萧红小说选》《小城之春及其它作品》等,散文作品有《商市街:一个中国女人的哈尔滨》(该译本收录萧红四十多篇散文作品),还有《鲁迅先生记》《当铺》等。

在研究方面,作为研究成果,北方文艺出版社年3月出版的《萧红研究七十年》,可谓集大成者。该著高达二百万字,收录文章二百八十四篇,仅仅是七十年间全部论文篇目的十分之一。考虑到这个时间段之后,仍然有不少萧红研究的论文、专著发表或出版,我谨慎地估计,到我书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就是年3月,萧红研究的论文篇目,不会低于三千。从传记的角度来看,我读过的萧红传记,有十三种。实际出版数量,远不止这个这些,至少在二倍以上。

在大众娱乐方面,有两部以萧红为主角的电影面世,一部是宋佳版《萧红》,一部是汤唯版《黄金时代》。这两部电影,让萧红走出文学和学术的边界,成为公众人物。我曾经在同一时间“百度”萧红、丁玲、萧军、端木蕻良和张爱玲,结果是,萧红的条目,多达一千三百六十万,而丁玲的条目不足百万,萧军一百六十七万,端木最惨,不足五十万。曾经红透整个文坛的张爱玲,也只有三百四十七万。这一组数字对比,是不是说明了一些问题?在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萧红的名气,不能跟丁玲比,也不能跟萧军和端木比,更不能跟张爱玲比。时至今日,情况大不相同。对萧红的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zp/6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