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鲁迅先生曾盛赞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萧红有着过人的才情,一生坎坷漂泊,在其短暂的十年文学生涯,留下了六十余万字。这六十万字,大多是萧红在居无定所并身兼女朋友、保姆、抄写员的状态下写就的。
细数她的一生,是在一次次的被抛弃的经历的叠加。
九岁时,萧红的母亲去世。被母亲抛弃了同时也被父亲抛弃,萧红父亲张廷举是一个非常暴戾的人:“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
失去了母爱的萧红,活在父亲的漠视与继母的冷落中,性格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
后园子里,萧红有个孤寂的童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为反对包办婚姻,十九岁的萧红与已婚表哥陆振舜私奔。由于他们经济拮据,又不会独立生活,再加上家庭压力,陆振舜放下海誓山盟,回归家人的怀抱,萧红也被抓回。
后来她再次逃开家庭,不得已投靠自己的订婚对象汪恩甲。汪恩甲在失去了家里的经济支持后,也抛弃了她,留下身无分文并怀有身孕的她在东兴顺旅馆做人质。
萧军、端木蕻良,一个暴躁、一个软弱。
虽然二萧有过浪漫甜蜜的时期,但爱情不能果腹、也不能驱寒。在《商市街》散文集中,萧红的文字里总是摆脱不了的饿与冷。饿比爱人更重要。近在咫尺的大列巴圈,诱惑着她,她却只能披着棉被转圈,他们靠借贷度日,钱、米和取暖的木柈也总是不够用……
萧红与萧军
尽管如此,这段被萧红称为“没有青春只有贫困”的日子,却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萧红爱萧军,即使他拳脚相向、即使他不忠。但二萧的感情,在分分合合中最终破裂,怀着孕的萧红,再次被抛弃。
端木,爱萧红不及爱自己多,重庆和香港沦陷时两度抛下萧红独自逃亡。
……
她讨厌自己的女性身份,有着独立的意识,却无法摆脱依附于人命运,不能自立。
萧红与端木蕻良
唯一给过她过实实在在的温暖的便是她祖父张维祯了。在她出生的时候,萧红是这个空旷的大房子里面唯一的孩子,从小受到祖父的宠爱。
祖父是个慈祥又善良的老人,在萧红被父亲打了时,祖父总是说,快些长大吧,长大就好了。萧红整天与祖父在一起,形影不离。春、夏、秋、冬大部分时间与祖父在后园子里玩耍;冬天她经常钻进后屋贮藏室翻动旧物消磨时间。
萧红在父母亲那里所受的冷淡,在祖父的宠溺里得到了安慰。她在《呼兰河传》写道:祖父非常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后园子也成为萧红内心最温暖的一个角落,就这样一天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不可缺少的了。
《祖父的花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年迈的祖父最终也抛弃了她。“我想世间死了祖父,就没有再同情我的人了,世间死了祖父,剩下的尽是些凶残的人了。”
但是,她是从祖父那里得知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
一九一一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
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有一次,为着房屋租金的事情,父亲把房客的全套的马车赶了过来。房客的家属们哭着诉说着,向我的祖父跪了下来,于是祖父把两匹棕色的马从车上解下来还了回去。
为着这匹马,父亲向祖父起着终夜的争吵。“两匹马,咱们是算不了什么的,穷人,这匹马就是命根。”祖父这样说着,而父亲还是争吵。
九岁时,母亲死去。父亲也就更变了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后来就连父亲的眼睛也转了弯,每从他的身边经过,我就象自己的身上生了针刺一样:他斜视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后往下流着。
萧红与祖父的雕像
所以每每在大雪中的黄昏里,围着暖炉,围着祖父,听着祖父读着诗篇,看着祖父读着诗篇时微红的嘴唇。
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着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窗外的白雪,好象白棉花一样飘着;而暖炉上水壶的盖子,则象伴奏的乐器似的振动着。
祖父时时把多纹的两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后又放在我的头上,我的耳边便响着这样的声音:“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
二十岁那年,我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庭。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这种憧憬和追求,是支持着她写作的精神动力,《跋涉》、《生死场》、《商市街》、《桥》、《牛车上》、《旷野的呼喊》、《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小城三月》、《呼兰河传》和《马伯乐》……“以自已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冷静地观照自已熟悉的生存环境,揭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
萧红的抗战漫画《血债》,署名吟吟
萧红一生漂泊零落,被家庭、爱情和世界所抛弃,辗转去过哈尔滨、重庆、上海、香港,却都不曾获得过家的温暖。萧红细腻敏感,柔弱如水的文字中总是透出无家的悲凉,也源自被抛弃的命运。
我们爱萧红,也是爱她在绝望境地中的抗争,爱她对爱与自由的憧憬和追求。
萧红最终被这个世界抛弃了,医院的临时病床上,寂寞的走向人生的中终结。
年,萧红在香港
正如她所说:
没有更好的结尾,人生下来,都说应该善始善终,但是,活着,是需要很大力气的。我的力气天生不够。
天空上飞满鸟,我掉下来,我死了。
虽力气不够,萧红一生却是在用力的活着的。
與書酱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