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漆器中华文明中的雍容华贵

中国(China)瓷

日本(Japan)漆器

漆器,起源中国

却兴盛于日本

漆器,起源中国,却在日本被发扬光大,欧洲人称它japan。

漆器历史

中华民族有两种植物深深的影响着其文化,一种是茶树,一种是漆树(漆液是天然树脂涂料)。

漆器又名大漆,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髹饰工艺,历史悠久,凝聚了中华人民的丰富经验。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出现漆器。

从古至今,髹饰技艺日臻完善,种类日益齐备,但到目前为止,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只有一部。早在五代时,朱遵度曾撰写过《漆经》,不过早已失传。现在唯一一本介绍古代漆器工艺的书叫《髹饰录》,是明代隆庆年间,由徽州地区著名的漆匠黄成所著,后来内容经嘉兴西塘人杨明注释后,内容变得更加详实。全书分乾坤两集,共18章,条。分别讲述了漆器的制造方法、原料、工具、禁忌、分类等。此书专业性强,总结了中国古代髹漆工艺经验的著作,为古代漆器的定名和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髹饰录》古徽州黄成著

《髹饰录》极为典型地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造物的独到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精致尚古的审美观以及敬业、敏求的工匠精神。它是中晚明装饰风和复古风弥漫的产物,是中晚明理论研究注重实证的成果。其中有西方人文复兴、科技革命的反响。此书分乾坤两集。上集讲漆器制造的原理、工具、方法,列举了各种漆器可能产生的毛病和原因。下集叙述漆器分类和各种漆器的几十种装饰手法。这本书总结了我国古代漆器工艺的丰富经验,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漆器工艺的专著。 

早期的漆器颜色非常简单,史书中记载,羽做漆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早在夏商周时期,漆器还处在朦胧状态。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青铜器的退出,工匠们才能把漆器的工艺展现出来。等到了唐朝时期,漆器的发展更近一步了。不仅技艺改进,而且色彩也慢慢地丰富。

唐朝的漆器主要用于佛事。据资治通鉴上记载,唐代信奉佛教,佛事盛情,游佛上街。但是传统的佛像,不是泥的,就是石头的,不是石头的,就是铜的,总之非常重,要想扛着他到处转,非常不容易,所以这个时候,漆器出现一种工艺,叫做夹纻漆。用此种工艺做出来的佛像非常的轻。唐朝多用此工艺。此佛,名曰:夹纻佛。到了宋代,漆器开始贵族化。当时瓷器盛行,流传甚广。但要做到高端,就连瓷器都效仿漆器的样式做。一般来说,漆器的工艺分四类:素漆、描绘、雕刻、镶嵌。早期的漆器是动笔的,就是涂抹,描绘。从宋朝以后,尤其是进入明清时期,漆器工艺一度达到鼎盛。除了传统的动笔手法之外,又出现了动刀的手法,也就是雕刻和镶嵌,而且是越来越炉火纯青,奢华至极。

徽州漆器

徽州漆器,徽州汉族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多年的历史。明清两代徽州漆器工艺空前发展,这时期工艺有雕漆、漆画、金漆、雕填、戗金、螺甸、百宝镶嵌等,形式争奇斗艳,蔚为大观。因为用料讲究,工艺复杂,要求很高,一直作为贡品,年年进贡朝廷,同时它也是官宦巨贾们梦寐以求的珍罕之物。

徽州漆器与中国传统工艺漆器一脉相承,制作的主要原料有生漆(植物漆,无毒无害无添加剂无副作用,过敏者除外)、桐油、木材、麻布、贝壳、各种天然色彩的玉石、金粉、金箔、金丝以及牛骨、瓦灰、棉纸、猪血等。镶嵌漆器是用产自全国各地的天然彩石、贝片、牛骨、蛋壳、珍珠等,通过锯割、雕刻、开纹而嵌在漆版上。纯粹在漆器地色上用彩色绘制图案的,称为彩绘漆器。只用贝片镶嵌在漆版上,与地色一样平整的,称为平磨螺甸漆器。

徽州漆器中有一种漆器叫螺甸漆,也叫嵌螺甸,宋时被誉为“宋嵌”。但著名徽州漆器的是另外两种漆器,一种是漆砂砚,漆砂砚虽以漆为之,非石质砚,不同与以往的石砚、瓷砚等,该砚还具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便是以木胎为骨,木胎髹漆而成,质轻,浮于水,直接于砚上研磨,不伤笔毫,经久耐用。

徽州另一种著名的漆器叫菠萝漆。其表皮色彩斑斓,精致典雅,古朴大方,五光十色,其纹呈不规则圈之状,如菠萝的表皮,故名之。南宋时曾作为贡品。此后,菠萝漆便一发不可收拾,风靡一时,徽州漆工成为徽帮一派。只是,这种名贵工艺品,在抗日战争时期停止生产而失传。年,老漆工俞金海根据其父祖传的漆器技艺,结合自己四十多年的漆工经验,经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与古无异的菠萝漆器产品,经科研部门和专家鉴定合格。日本曾派漆器专家前来参观学习。

什么是菠萝漆

菠萝漆是将几种不同颜色的漆混合使用的一种工艺。主要材料是:徽州本地出产的生漆,拌和了丹砂、绿松石(绿松石工艺名称为“松石”,因其形似松球且色近松绿而得名。)、红珊瑚、青金石(青金石是一种比较美丽而稀少的多晶质宝石。)佛教称为吠努离或璧琉璃。属于佛教七宝之一。《石雅》云:“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复金屑散乱,光辉灿烂,若众星丽于天也”。所以中国古代通常用青金石作为上天威严崇高的象征。清代皇帝在天坛祭天时,无论是朝珠,朝带以及杂饰,都为青金岩所制,青金岩作为祭天之饰而备受重视。雍正八年后,四品官的顶戴也以青金石为顶。

“菠萝漆”的漆面有的花纹酷似菠萝皮或犀牛皮,因此“菠萝漆”又称“犀皮漆”。

菠萝(犀皮)漆器制作步骤

1.画稿

南宋时,徽州菠萝(犀皮)漆就作为贡品为皇宫所御用

寻常人,一件难求

各代工匠更是将菠萝(犀皮)漆复杂的制作工艺

视为不传秘法

2.拉石膏坯

不论大小、形制

完成一件漆器作品

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用稻草填充胎体内部

既减轻重量

又方便后期脱胎取出

调好的石膏均匀覆在稻草上,再进行拉坯

即制成便于调整的石膏模型

3.修坯

把石膏模做好以后

摆在一个比较显眼的地方

并经常地去看它

不好的就需要修改

但是都不是最终的决定

4.调漆

传统古瓦片烧制碾磨而成的粉末

细腻纯净

与大漆调和后制成的漆灰

粘性最强

有助于胎骨的稳固

5.批灰

将漆灰一层层刷在石膏胎上,叫做批灰

6.裱布

由苎麻织成的夏布极具韧性

将其压实在胎骨上

则称为裱布

一件胎骨的完成

需要反复进行“批灰裱布”

每批灰一次

就要等待胎体阴干

再重复进行这道工序

除了专注,付出更多的是时间

7.脱胎

把胎骨里面的绳子抽掉把石膏挖掉的过程叫脱胎

就是一个完全由漆、夏布、漆灰组成的物体

这样耗时且工艺繁复的胎骨

可使用千年不腐

8.打埝

在胎骨上制作出的凹凸纹理叫做“埝”

打埝是制作犀皮漆的关键

“埝”的形状、高低、走势

决定了最后的花纹

这是犀皮漆不刻、不画、不描

却能形成美妙纹理的奥秘所在

这一步动作看似轻松

却将许多学习犀皮漆的人拒之门外

打好的埝完全干透

就要刷上不同颜色的色漆

刷15遍漆层才有1毫米厚

9.贴金

传统的菠萝(犀皮)漆多用黄、赤、黑三色

制作出的漆器颜色沉闷

甘而可直接使用最明亮的金箔

代替黄色色漆

自创出流金溢彩的金斑犀皮漆

10.髹色漆

11.打磨

12.抛光

最终,所有的美

在浴水而出的一刹那呈现、定格

仿佛一场为期一年的豪赌终得胜局

新旧菠萝漆器的区分

旧菠萝漆厚,表皮细腻和润,菠萝的圈点小,漆皮硬,用手指甲扣之纹丝不动。新菠萝漆器的漆薄,嗅之有怪味,表皮稍粗,手感不糯,有激烈光泽,漆皮嫩,指甲扣之痕印明显,菠萝的圈点亦大。同时新菠萝漆为了节省成本,往往用其他材料代替红珊瑚、青金石、绿松石、丹砂等名贵材料,其质量必然差劲。 

当代徽州漆器传承代表作

年,屯溪工艺厂曾有数位老漆工赴首都,为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制作漆画屏“百子图”。

年,俞金海研究复制出失传已久的“漆砂砚”(漆砂砚是以一种轻细金刚砂调和适度的色漆髹涂于木质砚上制成,具有轻便和美观实用的特色。),赖少其称赞其“功同天造”,作家端木蕻(hòng)良则尊俞金海为“楚漆国手”。菠萝漆砂砚在年获省“轻工旅游优秀新产品”称号。

年,骨石镶嵌屏风、四大美人屏风分别获省“优质产品”、国家轻工业部“百花奖”。

徽州漆器欣赏

淘宝店,

通过淘宝旺旺/公众平台将截图发送给我们,

即有好礼相赠!

☆:仅限线上销售,其它交易均视为假冒;统一发货地址→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访溪路艺术集合村消失的建筑A6

(APP扫一扫)

感受十乐生活

(淘宝App扫一扫)

享受十乐生活

体验馆溪国家湿地公园访溪路艺术集合村2号入口消失的建筑A6

点击图片,了解“新安”历史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zp/1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