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之二十四节气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4321506.html

①.春晴泛舟

陆游简介:

陆游(年—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世界焕然一新,一个晴天,诗人泛舟湖上,因为看着周围活泼的孩童,所以感慨自己年纪大了,才说是“儿童莫笑是陈人”。第二句也是描写春天的,江河湖海到了春天似乎也焕发了新的活力。紧接着作者描绘了春天的气候“惊蛰”,形容打起雷来是“雷动风行”“天开地辟”,整个宇宙就像天地初开时一样,是一番新气象。五、六句写春景,用了“鳞鳞”和“嫋嫋”两个叠词,一来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二来形象地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湖水和袅袅娜娜的柳丝,极富美感。麴尘,借指柳树、柳条。这两句写的景色非常美,波光粼粼的江水上涨淹没了黑色的礁石,嫩黄纤柔的柳枝摇摆色淡如黄尘。最后两句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本来年纪大了,想要回到亭子里却再次划起了船桨,因为这美好的景色不好好享受,真是一种浪费呀!

②.惊雷

从题目来,是惊醒了。如果按这个方向来看,前面六句,诗人似乎在描写南方。穷冬不见雪,就表明地区应该在江南地区。看白居易的生平,可见,这应该是写他被贬江州时的日常生活。要理解是什么意思,重点在最后两句。空馀客方寸,依旧似寒灰。前句表示来客少,以此引出下句对生活的死心。这个寒灰就是死心了的意思。这应该就是诗文的中心思想。

再来看前面,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说的是早上冷,风大。后句用催,以示日子过得快。映射自己一天天变老。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这个就是说自己再南方温暖地区的自然现象。再次用已来表示日子过得快。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这是形容当时世道,一些他自己看不惯的事情。如枯萎的草木重生一般。

整首诗基本就是日常的发泄。并无特别。多是以自然现象映射当代情况

③.秦娥月

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①鹁鸠:亦称鹁鸪,天将雨,其鸣甚急。

②浥:湿润。

③燕支:一种可作胭脂的花。

时届惊蛰,雷声隐隐,绿杨随风,浓杏拂墙,燕支重色,处处呈现出春日景色。词

末点出“花梢缺处,画楼人立”,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全词抒情含蓄,幽雅和婉。

薛砺若《宋词通论》:石湖为南宋大诗人之一。其诗极清疏有致,词亦如之。

④.小满

欧阳修:

欧阳修(年-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译文

小满时节,夜莺在茂盛的绿柳枝头自由自在地啼鸣,明月照亮了万里长空。

我最喜欢观看这个时节田垄前的麦子了,在初夏的风中轻轻摇曳笑看那满地落红。

注释

醒:明显、清楚,小满时节,天空澄澈,弯月挂空,也显得耀眼明朗。

皓:洁白、明亮。

垄头麦:田垄前面的麦子。

落红:指落花。

⑤.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

意思是说:夏季的南风吹动了原上的各种野草,就在那草木丛深之处可见到那小小的茅舍。近处麦田那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摆动时像小孩子那样摇头晃脑娇憨可爱;而桑树上的叶子正长得肥壮可供蚕吃饱。对于农家来说,他们仍盼望的是当年的收成如何,为能有个丰收年而高兴,至于田园美景和时节的美好他们是无暇顾及的。诗的最后四句诗人以议论的方式发出了历尽沧桑的感慨:我既然看到归隐田园是这么令人神往,然而我自个知道归隐得太晚了,当身体强健之时就应该隐退的,可是看看现在,岁月蹉跎,自己已经衰老了。

⑥.苏幕遮·

周邦彦: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译文

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窃窃私语。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注释

燎(liáo):烧。

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沉,古时作沈。

溽(rù)暑:潮湿的暑气。溽,湿润潮湿。

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侵晓:快天亮的时候。侵,渐近。

宿雨:昨夜下的雨。

清圆:清润圆正。

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举,擎起。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浦,水湾、河流。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⑦.小雪左河水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起点于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进入小雪节气后,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人们该御寒保暖了。

2、太行:指中国的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等,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数余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

3、初雪:小雪时节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太行山脉会出现第一场雪。

4、一路凋零:指经过太行山山脉的西北寒风一路南下,所到之处草木凋零。

5、赣中:赣,是江西省简称。赣中,一般指江西的中部,也可理解为江西的地域之中。这是诗人左河水别具匠心地为不同年份小雪节气的不同气候留下的余地。

6、萎:形容植物的枯萎、枯槁、凋谢。如:《楚辞·离骚》:“虽萎绝其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7、东篱:是一个特指词。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以“东篱”指种菊花的地方。陶渊明是江西人,东篱为其九江庐山下的故居,诗人一方面表达了菊花秋、冬的季节变化,另一方面呼应了全面“一路凋零下赣中”之句。

8、梅:指腊梅,一种落叶灌木。其在百花凋零的隆冬季节绽蕾,斗寒傲霜,给人以精神的启迪,美的享受。

9、暗动:指在小雪节气里腊梅虽然没有开放,但其花蕾在不声不响地迅速长大,在江南到冬至节气时便开放。

10、阳升:指此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bai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小草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第三、四句,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升。在江西(赣北)庐山脚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故地的野菊花,便在寒气的摧残下,开始枯萎、枯槁、凋谢,败落。当然,附近的地区也是如此。与此同时,由于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腊梅开始萌动,虽然没有放花,但其花蕾在不声不响地迅速成长,待到冬至节气时开放。

赏析

这首左河水创作的七言绝句节气诗。用简短、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小雪的气侯、天气情况,表达了此时我国的太行山出现初雪,西北寒风一路南下,对植物包括花卉产生很大影响的时节特征。使一个小雪节气基本的也是典型的状态展示得清清楚楚。特别是诗人开头的两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科学准确表达,步步推进,抓住了事物的一般规律,一下使人们对小雪节气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分别代表着一年的四季。诗人左河水在自己的节气诗中将菊花的形象贯穿于秋、冬两个季节的4个节气。在秋季的寒露节气中写到了盛开的菊花,此处冬季的小雪节气里描写的却是菊花凋零萎败的惨景。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以陶渊明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喜爱菊花,也可能是从菊花的身上容易看到跨季度的时节变化,便于人们从它的身上更清晰地了解我国的农历节气的不同特征。

解读

这首七言绝句的节气诗,仅仅四句28个字,则清晰地反映了我国在小雪节气的气侯、天气情况,形象地表达了此时我国的太行山出现初雪,西北寒风一路南下,对植物产生很大影响等时节特征。

第一句,太行初雪带寒风。诗开门见山地写到我国黄河以北,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太行山脉在小雪节气里便出现第一场雪,并伴随着西北寒风,给大地带来明显的降温天气,从此万物开始失去生机。

第二句,一路凋零下赣中。即随着西北寒风的一路南下,跨过黄河,穿过长江,到达江西(赣)等南方大部分地区。如果来得寒潮早,来得凶猛,寒潮可达江西的中部地区。这时寒风所到之处草木凋零,风摧落叶,大地一片萧瑟。

⑧小雪

作者:戴叔伦

中唐时的小雪节气,诗人戴叔伦在干啥?先来说说戴叔伦(字:幼公)是谁。一位大唐田园诗人。也许你想不起他的诗句,却觉得这个名字耳熟。那是因为,你听过他当神童的故事。一天,老师带他出去游玩,到了白店看见公鸡,老师出上联:“白店白鸡啼白昼”;小叔伦一路苦思冥想,傍晚时到了黄村,一只狗突然跑来救场,于是他对出下联:“黄村黄犬吠黄昏”。这幅下联,比他后来的两百多首诗更出名。可惜,神童成年后仕途坎坷,自称“愁人”,晚年自请归隐,当了一名道士。中唐时期的一个冬天,戴幼公在窗前看书,天下着小雪。一片片雪花没有引起他欣赏的兴致,一阵阵刺骨的寒意却驱之不散。于是,他写诗记下了这一幕。

翻译:我最爱看随风飘舞的雪花,它们飞进我的视野,还有更多的雪落在山峦,落在林间。我这个满怀心事的人正坐在书窗下面,看着雪花飞舞,落一场雪,天气就更寒冷几分。

⑨大雪

陆游

陆游的诗《大雪》译文如下:

从来没有见过江南大雪纷飞的美景,今年才遇到了雨雪凝结成冰的严寒冰冻天气。雪花轻巧的穿过房屋窗帘垂帘细缝仿佛前后互相追逐着,但是雪花积压太多太重,让树林的梢顶都仿佛敌不过,快要压垮。

账房那边整夜都是掷骰子赌博的声音,忘记了夜已深该睡了。金戈铁马开始在雪地中奔跑,高兴不已。回顾这一生,迟迟未拿到功名岂不可笑。但是心中却怀有将黄河彻底冰封的志向和理想。

宋·陆游《大雪》翻译:四更天初至时,bai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小草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原文: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⑩和仲蒙夜坐

栖鸟惊飞,孤雁哀号,凭几而坐,一洗尘劳。

霜威气重,北风呼啸,密云低垂,大雪将到。

夜深难眠,茶之功效,大寒之夜,酒有功劳。

砚台结冰,灯已燃尽,独对群书,裹紧敝袍。

折叠编辑本段诗歌赏析

首联描写诗人在大寒之夜"独凭幽几"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诗人倦于尘劳,却能感到淡泊超然。劳于俗务,觉得身心疲惫,只有冬夜闲居,才能感到悠然自得,获得内心的宁静。

颔联对仗工整,精巧地塑造了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的景象,也反衬作者内心的心情。

颈联,夜深之时,诗人饮茶失眠。寒冷夜晚,诗人遣酒争豪。这也体现了作者的性格豪迈,安贫乐道,洒脱不羁。

尾联作者"对群书""拥敝袍",乐享宁静,珍视友情。独自夜读,享受宁静之乐。同时也酬和友人仲蒙,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综上,文同的这首酬和诗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在表现诗人自身性格特点的同时,也体现了和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意。

本诗是宋代诗人文同所写的一首酬和诗,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真挚感情。本诗前两联注重写景,通过对大寒之夜,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的景象的描写,反衬出诗人淡泊的性格与内心的宁静。后两联侧重抒发感情,表达了诗人乐享宁静、珍视友谊的性格特点。同时也酬和了友人仲蒙,寄托了对其深深的思念之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zp/10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