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皮肤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作者
zephyrsun
来源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有人说“财富自由”是个伪命题,因为“自由”是个相对主观的感受,究竟“财富”达到多少才算自由,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也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比如孔夫子最为欣赏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生活极为清贫,一辈子不过三四十岁(甚至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良而去世),连周围的人看着都忧心忡忡,他自己却开开心心的,连生死也不以为意,自由自在到老师都钦佩赞叹。与此同时,孔夫子的另一门生子贡,后世尊称儒商始祖,擅长经济,家财万贯,众同学中独有实力支撑守孝三年又三年,在春秋各国赎回鲁国奴隶亦慷慨放弃报酬,却被夫子责备:“赐(子贡名端木赐)失之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他人)不复赎人矣”——固然“家有千金”,反而未必敢“行止由心”了。
先贤事例如此,我辈即使心有向往,也往往不能免俗,特别是看到动态中常有书友记录因书籍而与家人、朋友“碰撞出火花”,于是尝试说说爱书人“财富自由”的几个层次,一家之言,聊以谈笑。
第一阶:买书自由。虽然现在通货膨胀,水涨船高,新书码洋越来越高,但总的来说,只要不是执意收藏或极为稀有,购入一本想读的书籍,对大多数书友来说并非过于困难。一则好书常再版,二则二手市场求,只要真心想读,总可攒出买书财。记得以前拜访武昌红楼旧书坊,从事古旧书籍流通数十年的陈老师就曾坦言:“现在愿意出一百买本书的人不多”。换言之,现在要买入一本普通书籍,一般也不会超过百十来元,半餐馆子,三杯奶茶,也就省了回来,买书自由就是这么简单。
第二阶:囤书自由。所谓囤书,一来是常买,二来是有地方可囤,难度陡然上升。且不说买的频率有多“常”,光囤书空间一事,君不见多少实体书店因不堪房租被逼得走投无路?书店从商,有进有出尚如此,只进不出又有几个家庭可以承受呢,恐怕置产时能单独辟出一间不住人的书房就已经是“奢侈安排”。当然也有反向操作走向“发家致富”的个例:据说“童话大王”郑渊洁,早年因不断收到全国各地小读者雪花般的书信,又一直不舍丢弃,只好在北京置办了十几套房产用于囤放,到如今不知不觉已是亿万富翁,可谓一桩美谈。
第三阶:读书自由。此为爱书人最难实现的自由!无他,对时间和自律的要求实在很高。现代人生活忙碌到什么都有碎片化的趋势,碎片浏览,碎片健身,碎片社交…想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冬冷夏热、春困秋乏,上班上学已经那么累,连碎片时间都排不上号呀!又或者哪怕因爱书至极做了贩书郎,每日被进书/收书、上架/上拍、出售/邮寄所占满,似乎也没有太多机会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行文至此,不由感叹财富诚不易,自由更难得,若为爱书故,且行且珍惜!
*本文为孔网书友整理、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