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美的眼睛有实景美图发过来哦,红包奖

医院订阅哦!

端木赐是儒商始祖,字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那么对子贡的了解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儒商始祖端木赐字子贡简介吧!

  端木赐(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汉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汉族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子贡死于齐国,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子贡不仅在学业、政绩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而且他在理财经商上也有着卓越的成就。

《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却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而子贡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翻译: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以成巨富。由于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子贡在学问、政绩、理财经商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有目共睹,有耳共闻,故其名声地位雀跃直上,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孔子。当时鲁国的大夫孙武就公开在朝廷说:“子贡贤于仲尼”。鲁国的另一大臣子服景伯把叔孙武叔的话转告了子贡,但子贡谦逊地说:“譬诸宫墙,赐(子贡)之墙也及肩;窥见家室之好。

夫子(孔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手之云,不亦宜乎?”意思是说:自己的那点学问本领好比矮墙里面的房屋,谁都能看得见,但孔子的学问本领则好比数仞高墙里面的宗庙景观,不得其门而入不得见,何况能寻得其门的又很少,正因如此,诸位才有这样不正确的看法。

当时鲁国的另一个大臣陈子禽听到子贡的这通解释不以为然,他说:“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意谓你不过是谦恭罢了,难道仲尼真的比你强吗?总之,所有这些对子贡的赞誉并非空穴来风,它说明子贡在当时的名声、地位和影响,确实已不在他的老师孔子之下。司马迁作为有远见卓识的史学家,他在《史记》中甚至认为孔子的名声之所以能布满天下,儒学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显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子贡推动的缘故。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写道:“七十子之徒赐(子贡)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执而益彰乎?”孔子得“执”子贡而“益彰”实是不刊之论。试想子贡当年“常相鲁、卫”,出使列国,各国待之以上宾,其地位显赫一时,而且他又有一副伶牙俐齿;每到一处在完成使命之后,每每要附带宣讲其老师的一套理论和主张,尽管孔子的那些理论主张有的与时代相李扦格,但看在子贡的面上,总要听一听,这在客观上就推销了孔子。孔子的儒学成为显学,孔子的名声布满天下,实与得“执”于贡这位高足弟子有关。司马迁对此看得很准。

公子、职业经纪人、赞助商、学生、商人、事业继承人

在孔子的72门徒中,子贡是比较出色的一个,他是卫国人,富贵公子,在孔子事业的初年出仕卫国的时候认识并跟随了孔子,是年25岁,一直到孔子去世,都是孔子坚定的追随者、职业经济人、赞助商,孔子去世后,成为孔子事业的继承人。

一、出身富贵:

子贡性格豁达、直率,“赐(子贡)也达”“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出身富贵,“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家累千金。”孔子非常看中和着力培养,称之为“瑚琏之器”。

二、能言善辩:

子贡能言善辩是出了名的,“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因此孔子说“赐敏贤于我。”“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灵活运用《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来回答老师提问的情形。孔子认为子贡的回答十分贴切,“断章取义”恰到好处,故而称赞子贡:“始可与言《诗》已矣”,因此,子贡“常相鲁、卫”。有一次鲁国有事,孔子派子贡出使各国,结果“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看来比苏秦厉害多了,孔子非常害怕,专门还批评子贡不可太注重口才。

三、善经商:

子贡原先家境就比较富裕,又出身在商朝后裔卫国的贵族,然而当了孔子的学生之后也没有停止经商“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

孔子去世后,还是以经商为业“好废举,与时转货赀;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着鬻财于曹、鲁之闲。”

从以上看来,无论是子贡认识孔子之前、当学生的时候,还是孔子去世之后,子贡都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四、学生

在孔子的学生中,子贡是被提及最多的,多达20多次之多,可见孔子对子贡的重视和子贡得到了真传。

子贡从孔子那里得到了什么呢?其实孔子最喜欢子贡,由于天资聪明和头脑灵活,高明的孔子不断地批评子贡,也避免了子路死于非命的危险和得到了锻炼。

子贡非常乐善好施,“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於诸侯,皆受金於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於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贡从孔子那里学到了维持机制、顺应欲望和不出个人风头的处事原则。

子贡是非常讲究信义的,然而还是从孔子身上学会了识人、信任人的精神。一次,饿了很多天的师徒终于找到吃的了,颜回在一破屋下生火做饭,有块肮脏的东西掉到锅里,颜回就把他挑出来吃了,被子贡看见。于是子贡去见孔子说:“仁人廉士会因为环境而改变节操吗?”,孔子回答:如果可改,那么还叫仁人廉士吗?”。子贡于是继续问:“颜回是不会改节的仁人吗?”,孔子回答:“是的!,我考察并相信颜回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即使你这样说,我也不会怀疑他。”于是孔子把颜回叫来说:“我梦到先贤了,难道是启佑我吗?你做好了饭就把它送进来,我准备用饭来祭奠先人”。颜回回答:“刚才有块脏东西掉到饭中,不管它吧!会脏了饭,丢掉它吧!本来米就少,很可惜.于是我就把他吃了.要祭,晚了吧?”。孔子于是转身对子贡说:“我知道颜回之仁,不是今天才知道”。

子贡不断从孔子身上学到精神的财富,一次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在孔子的栽培自下,子贡得到了成长,从子贡和孔子对话的记载中就可以推断出他的水平: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随着子贡的学习的提高,也变得谦虚起来。一次,孔子问子贡“汝与回也孰愈?”,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子贡对此是深知的,但孔子偏偏向子贡提这样的问题。子贡相当有涵养,他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五、赞助人和职业经纪人

孔子和弟子困于陈蔡之间.断粮七天.子贡设法搞到一石米.为什么派子贡出马?这是和子贡的沟通能力固然有关,更重要的是,子贡是有钱人,花钱的事情,自然子贡去干。现在看来,孔子弟子三千,除了学费之外,教育的赞助古代和现代一样,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

不仅仅是学生,子贡还充当了孔子的职业经纪人和赞助人的角色。每次周游列国,子贡除了经商之外,还送礼打前站,“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为孔子做了良好的铺垫。因此,“夫使孔子名布扬天下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子贡非常注意孔子形象的维护,《论语?学而》记载子禽向子贡询问老师到别国后,必打听当地的政治情况,是老师向做官呢,还是想乱政呢?子贡回答:“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在孔子在世的时候,很多人就认为子贡的能力超越孔子,这个时候,子贡说:“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屋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子贡表现出了一个职业经纪人的良好操守,宣扬了孔子的精神。

六、事业继承者

孔子晚年,回到故乡,其妻已逝,其子已亡,孤单的孔子又一次盼到了子贡。一向喜行不随便外露的孔子人生的终点喜极而泣:“赐,汝来何其晚也。”。

古代父母守孝只有三年,子贡对老师却唯独守孝了6年,更体现商人的信和义的本质:“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

小编语:是不是找到偶像的感觉?

曲阜人每天发布有深度的文章!_cn(长按识别下图







































有关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zp/10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