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点皮肤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210403/8811277.html
这是年5月14日,我在文心四月读书会第X期活动——“《呼兰河传》读书专题分享”的即席发言,根据录音文件识别整理,小标题为事后添加。这个讲话代表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对文学的理解。懒得看的可以听录音,音质不好就是了。
(一)小团圆媳妇是道具刚才大家都在讨论小团圆媳妇的性格,那我想问大家,小团圆媳妇丈夫的性格是什么呢?大家说说看。对了,我补充一下,小团圆媳妇丈夫不是小团圆,小团圆媳妇实际上是童养媳的意思。大家不用找。因为小团圆媳妇丈夫不是一个人,他是什么呢?一个道具。小团圆媳妇丈夫的性格是什么,一点都不重要。因为她是要通过小团圆媳妇丈夫踩坏了一个鸡蛋,然后被小团圆媳妇丈夫的母亲,也就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打了三天。我们讨论第五章,这一章的主角是谁呢?这章应该叫做“小团圆媳妇之死”。但“小团圆媳妇之死”的主角不是小团圆媳妇,这个主角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那如果我们再夸张一点说,小团圆媳妇丈夫是道具,那小团圆媳妇是什么?不是主角是什么?是配角吗?不,看客才是配角或群演。在我的理解中,小团圆媳妇还是道具。如果道具的角度来说,比如一只马、一只牛,其实我们是不需要分析它的性格的。那换句话说,小团圆媳妇的性格是什么样的,从我的角度来看,它一点都不重要。因为她不是人,她是个道具。所以我们不必过多讨论她人的属性。当然了,她越美丽越可爱,她的死的悲剧性也就越大,就跟瓶子越精美,摔碎了就越叫人心疼。所有的一切我们在描述谁呢?通过小团圆媳妇(的遭际),我们要描述的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那小团圆媳妇婆婆的性格是什么?(二)善良需要有一定的标准看看你们的分享——愚昧、迷信、冷漠,还有善良?!为什么?!其实我不愿意把“善良”这两个字放在小团圆媳妇婆婆的身上,是因为我没办法找到任何一点证据证明她善良。我们对善良的定义和理解还是要有最起码的底线的。善良的标准之一就是对善良有个正确的认识。你们可以宽恕她,但不可以褒扬她。如果你们真觉得她善良,我认为这意味着我们教育的彻底失败。那么,小团圆媳妇婆婆的性格是什么?愚昧?愚昧是小团圆媳妇婆婆的性格吗?其实也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小团圆媳妇婆婆愚昧,呼兰河其他人愚昧吗?他们也愚昧。迷信是吗?所有人都迷信。愚昧也好,冷漠也好,迷信也好,这是共性。那么再谈一下什么叫个性?也就是说,是小团圆媳妇婆婆的,而不是其他人的。在我看来,那就是极度的残酷。不要把所有责任都归给社会或制度。因为不是所有的婆婆都那么恶毒,而且这么恶毒之后,再用这么轻描淡写的形式去说,我只是为了教育她好,我就把她吊到梁子上,然后让谁谁谁去打她,然后用烙铁去烙她,我这是为她好。包括我认为她“救”她,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恻隐之心。我们就简单说一个事情,为什么他儿子踩坏了一个鸡蛋,会挨三天的打?是因为这个鸡蛋是一个财产。鸡蛋在这里也是一个道具。一个鸡蛋损失了,她都觉得这是一个极大的损失,那么她当然不愿意她的任何财产损失。她为什么打她儿子?是因为她觉得她不至于把她儿子打坏。当然让她把她儿子打坏或杀死她是不愿意的,为什么呢?因为她儿子也是一个生产工具。那么小团圆媳妇也一样。我打你,但我不想毁掉你。当你会毁坏的时候,我会修理你。我修理你,就跟一头牛生病了,她就把牛给医好一样。一个农民一定会想方设法把他家的牛医好,这是所有的中国农民都一定会做的,而且特别着急。又比如蚕妇,如果她养的蚕不吃桑叶了,所有的蚕妇都会很着急。这不是爱,这是利益。当然这个利益的过程,我们可以说体现了对动物的爱。其实如果这个蚕只会吃桑叶不会吐丝的时候,她一定不想要这个蚕。(三)更多的思考那么,对小团圆媳妇也是一个道理。我是这么认为的,在这个地方,(萧红)她并没有对人性做出特别的勾画。这么一个人,从共性和个性的角度,愚昧是共性,迷信是共性,冷漠是共性,但是冷酷绝对是个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去看愚昧的话,我们去看很多很多的作品,鲁迅的《阿Q正传》也好,鲁迅的《药》,鲁迅的《孔乙己》,鲁迅的很多很多文章,其实他表达的这些人、这种人性是那个时代(国民)所共有的。我看有一个介绍,它说呼兰河是东北边陲小镇,其实我觉得这句话可能会很容易误导(大家)。呼兰河今天叫什么?哈尔滨呼兰区。哈尔滨呼兰区什么概念?厦门市集美区或者说厦门市翔安区。其实它在省城的附近,它并不边陲。但是你想想看,就离省城仅仅可能也就不到公里的一个地方。它的这种封闭,人民的这种性格和城市之间其实是有个很大的变化(不同)。这也涉及到城市化的进程。其实城市化在很多时候,它会体现在这种文明的发展。也就是说你这个人,到底是一个小农民,还是一个市民,或者说一个国民或者公民。这个角度实际上是跟城市化进程同步的。我觉得你们在读这些书的时候,如果能够产生这些思考,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成果。这个第五章我印象最深。老实说,这本书我自从那天瞄了一眼之后,我又再没有看,所以我起码两个月没看了。在我的印象中,这些东西其实它能够触动我的。(四)关于文学的阅读另外再谈一个事情,那就是文学的价值。一个文学能够被称之为名著,或者说至少它能够传世的时候,它是在表现当时所在的那个时代。其实,从我这边来看,我没有很注意过说萧红一定想批判什么事情。因为她那时候是跟着她的丈夫端木蕻良,一块到了香港。在香港没什么事干,又生病,然后她就写些回忆——她需要回忆。虽然说,这本书写完之后一年多,她就去世了。但这本书不是她晚年的作品。或者说,萧红其实从来就没有晚年。因为她去世的时候才31岁,她哪来的晚年?而且她写这本书的时候,她也不知道她就会死,那时她还没有那么严重的病。所以,其实她那时候,她只是相对如实的把她知道的、熟悉的东北描述出来。因为她熟悉东北嘛。包括她跟第一任丈夫或者说第一个同居者萧军一块流亡,一开始他们其实都是在东北。她熟悉的是东北。所以我们写东西,她第一个肯定写她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然后她把它描述出来。而正是这个描述,看起来很冷静的描述,她没有加很多的评论、意见、想法,但就是这些东西,更体现出一种冷酷。这种冷酷使得这个作品的震撼力更大。如果她跳出来说,谁谁谁愚昧了,怎么着了,这就落入第二流。其实鲁迅的作品也一样,鲁迅从来不(评论)说孔乙己怎么样,阿Q怎么样。不需要说!你只要把它表达得充分的时候,那所有的含义就浮现出来了。就包括说《石壕吏》,《石壕吏》它也没做任何的解释,到底是拉壮丁,还是怎么样。他只是把这个事情详细地,或者说相对详细地表达出来。而这种表达就足以震撼心灵。我们再谈一个。我们现在课本上选的萧红的作品,并没有选择她任何跟批判有关的东西。《火烧云》——自然的美景,《祖父的园子》——差不多也是自然的美景。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现在课文选的东西,并不是它的主题的东西,根本不是它主题的东西。但她把所有的文字确实写得很美,萧红能够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也好,或者“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也好。这是她很厉害的地方。从文字上,我希望大家能够去感受她。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而这两种风格其实可以融合在一起的。而正是这种融合,这种看似不搭的融合,导致出那种更深的触动。文学带给人们的应该是感动和美好。残酷是不好的,悲哀不美好,但悲悯是美好的,这是文学的意义。(五)关于通识领域最后是关于通识领域。《西游记》里的白龙马是东海龙王还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其实不是太重要,记混了不丢脸,蒙对了也不值得炫耀。我们会说这个人真“阿Q”,但不会说这个人真“有二伯”,因为“阿Q”进入了通识领域,而“有二伯”没有。他甚至没有进入文学领域,他的影响力还局限在这本书里。像这样的东西,就不需要我们特别去记忆。当然,看完书讨论一下还是可以的。什么叫进入通识领域?进入通识领域的标准就是不用看原著,我不需要读这本书,而在其它地方就可以获知,否则其影响力还是局限在文学领域。“阿Q”这个形象我们大家都知道,可以直接用于日常沟通,直接使用而不需要解释,“有二伯”不行。而“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说明什么?说明了《红楼梦》的基本信息进入了通识领域。我的分享大概就这么多。谢谢!
相关文章:
《草房子》:众生皆苦,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