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纪念汪曾祺诞辰一百周年
跟着汪老品美文
跟着汪老赏美景
跟着汪老尝美食
***期***
年11月16日,汪曾祺应湖南人民出版社之邀,往长沙、湘西半月行,同行者有蒋和森、柳鸣九、谌容等。在长沙见到作家陈国凯,汪曾祺哈哈一笑:“陈国凯,想不到你是这个鬼样子。”他以为陈国凯长得高大,没想到骨瘦如柴。陈国凯反唇相讥:“老兄,我也想不到你这个鬼样子……看你的文章,以为你长得清秀。原来像个酒肉和尚。”大家哈哈地笑。作家陈国凯年12月,汪曾祺为湖南之行写就《湘行二记》,刻意用了《桃花源记》《岳阳楼记》为题,隐有与古人一较之意。汪曾祺为沈从文八十大寿写了一首七律贺诗,开头是“犹及回乡听楚声,此身虽在总堪惊”,端木蕻良很赞赏“犹及”二字,汪曾祺自己比较满意的大概是颈联:“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年12月1日,北京作协与市文联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北京市部分作家作品讨论会”,主要针对的作家是邓友梅、汪曾祺、林斤澜、陈祖芬。到会50余人,收到论文16篇。汪曾祺与邓友梅参会,汪曾祺的发言题目是《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年1月18日,汪曾祺致信妹夫金家渝,请他帮忙了解高邮做烧饼的“七拳半”,内容很细:“他的身世,他家有几个人,他结婚了没有,他打烧饼的手艺如何,他跟哪些人来往,他业余有些什么兴趣,他说话有些什么习惯,他的‘人缘’好不好,他晚上住在店里还是家里,……总而言之,有关他的一切。”汪曾祺也知道“这样间接了解,是不大可能写出作品来的”,他后来写过《吴大和尚和七拳半》,上述材料全没用上。年,汪曾祺(右三)与金家渝(右二)等人摄于高邮《十月》杂志专刊《长篇小说》创刊,编辑母国政被分配联系汪曾祺,上门约稿。汪曾祺说,想写长篇,“还只有写高邮”,并且说“不一定有多大意思,只是想让大家知道,还有这样一种形式的长篇小说”。母国政立即想到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敦促汪曾祺动笔,汪曾祺说,他需要回高邮住一段时间,但总是难于成行。年3月,汪曾祺读到《人民文学》第3期发表的湖南作家何立伟短篇小说《小城无故事》,觉得“很新鲜……曾经很熟悉,但又似乎生疏了很多年了“。他担心作者会受到批评,也担心《人民文学》会受到批评,担心某些读者和评论家会看不惯这样的小说,担心他们对看不惯的小说会提出非议。好在这些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小城无故事》小说集书影老同事刘锡诚来为《北京师院学报》约稿,希望汪曾祺写一篇创作谈。汪曾祺先是不肯答应,说这类文章很难写,不知道该怎么写——当时正在批判人道主义,汪曾祺觉得很难说真话。刘锡诚再三说服,汪曾祺才答应试试。后来写成《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文中颇有些吞吞吐吐,但还是坚定地表示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并说自己的人道主义“不带任何理论色彩,很朴素,就是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和欣赏”。年6月15日,汪曾祺致信刘锡诚,专为刚交稿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这篇短文,写前即颇犹豫。写的时候倒是放笔直书,说了些真话。寄出后,又很犹豫。这篇东西真可能是左右俱不逢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我是写小说的,朋友们都劝我不要发议论。我想也是。好端端的,招来一些是非,何必呢?”汪曾祺希望刘锡诚和师院方面商量一下,最好不要发表,“近来文艺界似乎又有点风吹草动,似宜‘默处’为佳。”这封信让人想起当年汪曾祺受巴金李健吾之托,写信劝沈从文写小说,不要写杂文发议论。荷塘月色
本期执笔:杨早本期编辑:王朴微本公号大动作
汪曾祺用毛笔写出了《徙》
给我准备一点臭苋菜秆子吧
汪大爷你混得不丑
“一定要学北方话”
看行李的老汪写不好补发工作证报告
END
汪迷福利:微言读书会委托汪迷部落组织团购!!!《汪曾祺作品》系列、《汪曾祺自编文集》系列、《汪曾祺文存》系列、《汪曾祺书画小品》四大类28册总价元,汪迷团购六折优惠价元。如果有需要,可以与汪迷部落联系(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