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红柳
三月兴安,正是冬雪蒸腾的季节,一个人走出家门寻访春天的脚步,寻找岁月的足迹。
虽然春寒料峭,但阳光一泻,檐下便滴水如雨,马路上、胡同里的积雪被往来的脚步和车辆搅拌成黑色,渐渐凝成了冰、化成了水,整个小镇都笼罩在雪融的潮湿中,土地、屋顶露出了本色;郊外,厚厚的河冰开始融化,潺潺的河水慢慢地蠕动起来,泛起酣睡一冬的记忆,叮叮咚咚地敲打着冰面,不时传出冰层断裂的咔咔声。
公路边几棵并不起眼的小树上,几粒新芽突然闯入眼帘。“哇,这不是毛毛狗吗!”立即停下脚步,目光贪婪地扫过公路沿线连同草地、河岸上的红柳,它们伫立在依旧枯黄、灰褐的草木中,色彩是那样的鲜明。一阵山风吹来,千万条柳枝随风摇曳,一排排、一簇簇,相互依偎,更让人惊喜的是,枝桠上成群结队的毛毛狗翘首相顾。在这“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没看到鲜花朵朵,却先看到这些凌寒绽出的毛毛狗,我这才如梦似醒:原来春天就绽放在枝头!
毛毛狗是我们大兴安岭第一花,然而,花却非花,柳树的花是茸芽花蕾,并不漂亮,它的形状酷似长满灰白色茸毛的小狗,非常可爱,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名字——“毛毛狗”。
信步来到大雁河畔,在一处毛毛狗最繁密的柳枝下停住脚步,眼前的这株柳树,枝条上的毛毛狗有的三五个,有的几十个,一串串的。毛茸茸、白莹莹、亮晶晶的毛毛狗,从枝上探出头,仿佛仰起小脸迎接春日的抚慰,很淘气的样子。用手指触碰一下,柔软、细密,捧上一株擦到脸上暖洋洋的,十分惬意,真想折下一枝,把春天带回家里,突然想起曹雪芹的《咏柳词》:“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毛毛狗是大兴安岭报春的使者,我怎能忍心折下它们呢,于是伸出的手停在了枝头。
万物都是有灵性的,眼下柳枝条以敏锐身手抢先捕捉到春天的信息。山风阵阵,枝条随风摆动,发出飒飒的声音,仿佛在向人们讲述久远岁月里兴安红柳与山里人结下的深情厚谊,以及它们所做的特殊贡献。
我知道,随着天气的转暖,毛毛狗将悄悄退出舞台,占领枝头的是翠绿的柳叶。扁扁的的叶子像一面面旗帜迎风招展,一根根柳枝越发的红润粗壮起来。
想当年,村里人多数将柳条用在农业生产上。他们把柳条割下成捆的背回家,有的人家菜园子的木栅栏有空隙,那些鸡鸭们瞅准了空隙就钻进去,把主人辛苦栽种的青菜弄得枝折叶败,这可急煞了菜园的主人,他们立即把柳条细密的填充到空隙中,这让鸡鸭们望菜兴叹;当菜园里的豆角、黄瓜的秧枝长到一定的高度时,人们将柳杆插在地里,秧枝们借势攀援,长势越发的喜人,最终回报主人的是嫩绿肥硕的豆角、黄瓜。韭菜、菠菜等蔬菜长高了,人们用镰刀成捆的割下,然后就地取材,用菜园边的暗红细柳条拦腰捆在碧绿的蔬菜上,越发的鲜嫩水灵,放到菜市场很快被人买走。吃过晚饭之后,一些男人开始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在夕阳的余辉中,一边跟邻居聊着家常,一边手脚并用的忙碌起来,一根根富有弹性的柳条随着灵动的手指上下飞舞,大约一个钟头的功夫,一个崭新、结实的柳筐编好了。挑着它运送农作物、粪肥很是方便,妇女们挎着它翻山越岭采来满筐蘑菇,很有成就感。
村里的女人对柳树情有独钟,看着阳光灿烂,她们把一家的衣物带到河边,选一处柳树最茂盛的河边,坐在树下尽情的洗涮起来,清澈的河水载着白花花的肥皂泡沫流向远方,她们把衣服、被罩、鞋子等刷洗干净后,随手晾晒在柳树枝上,经风儿一吹、太阳的晒烤,很快就干了,坐在浓荫下,看着满树五颜六色的衣物迎风飘荡,妇女的脸上笑成了花。
山里孩子没有玩具,也没有游乐场所,他们把长满叶子的柳枝编成帽子,戴在头上,很是精神威武;折一根粗壮的柳条当作红缨枪,再把柳条截成一寸长,把里面的木质去掉用皮做成哨子,然后攀爬在高高的柳树上,吹着柳笛或是柳叶发出清越的哨音,模仿小兵张嘎站岗放哨。当他们在河柳上玩够了,一低头,发现河里面游动着一尾尾小鱼,苦于捉不到它们,孩子灵机一动,迅速跑回家提来柳筐,涉入河中,将柳筐贴着河底兜向河床凹陷处,慢慢行走,柳筐贴到岸边了,迅速将柳筐提起来,河水从筐底渗出,截留在筐里的小鱼们蹦跳着,孩子笑了,将筐里的柳根鱼、泥鳅等捉到罐头瓶子里,喜洋洋的带回家;秋季,河水变浅了,孩子们纷纷折来柳枝横拦在细流处,很多鱼儿被截流在水泡子里,成了孩子们的俘虏。夏秋两季,炸鱼酱大概是小村最美的菜肴了。
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村的农业运输实现了机械化,装运土豆作物的不仅有特制的袋子,还有街上出售的各种材料和形状的箩筐,人们再也不用割柳条编筐了;随着环境的恶化,河水一天天变脏变浅了,妇女们不再光顾河岸那些柳树了,洗衣服用的是自来水和全自动洗衣机;河里的鱼儿被贪心的人捕捞矣尽,孩子们再也不用劳心费神的提着柳筐去河里捉它们了;山场学校撤并了,山里的孩子大多进了城镇,打发他们闲暇时光的不再是柳树柳条,而是种类繁多的玩具,还有游戏机和游乐场……柳树在一天天的淡出人们的生活、淡出人们的记忆。其实,淡出人们世界的,不仅仅是生长在山野河岸的红柳,还有那一段淳朴自然、天蓝风情的岁月。
曾经伴随着山里人度过艰难岁月的兴安红柳啊,我只能以文字抒写的方式为你唱最后的赞歌!
文
钟寿军图丨隋海涛编辑丨行吟晓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