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复习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卷
(满分:分时间:分钟)
第一部分
(1-9题,共28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6分)(1)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2)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纪昀《河中石兽》)(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2.给加粗的词语注音,并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领略到黄河惊涛澎pài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体会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挚()痛的爱国激情;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了解到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时锲()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鞠躬尽cuì()、为国献身的情怀。
3.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哲言辞锋芒毕露,其言论经常引起同事的强烈不满。
B.战鼓雷鸣,喊声大震,他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C.张艳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
D.上下班高峰时,拥挤的车辆常把道路堵得严严实实,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小说。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C.《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D《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首写早春景物的五绝诗。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5.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慵懒的双臂”是偏正短语,“触摸社会”是动宾短语。
B.“一层金色”和“袅袅升起”都是并列短语。
C.“漂亮极了”补充短语,“美丽图画”并列短语。
D.“大家唱歌”主谓短语,“老师讲课”偏正短语。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③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④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⑤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
A.②①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
C.②①④⑤③?D.①②④③⑤?
7.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王羲之、杜甫。
B.多年不见的同学给我带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
C.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
D.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8.靖康元年,金人入侵,中原人民惨遭杀戮。岳飞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心母亲年迈,在兵乱中难保安全。母亲姚氏便在他后背刺上“精忠报国”四字。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
母亲年迈,岳飞却抛下她奔赴疆场,你觉得岳飞尽孝道了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9-20题,共42分)
一、根据《登幽州台歌》,回答9-10题。(共6分)
9.?下列对《登幽州台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写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诗人不由感慨自己生不逢时。?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其中“悠悠”一词营造了苍茫寥远的意境。?
C.“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诗人在这首短诗中,通过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10.《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文阅读(共14分)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其先辽东襄平人。密趣解雄远,多策略,散家赀①养客礼贤不爱藉。闻包恺②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③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④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①家赀:同“家资”。②包恺:隋朝人,字和乐。③杨素:字处道,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④玄感:杨玄感,杨素之子,隋末最先起兵反隋炀帝杨广的贵族首领。
1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4分)
(1)闻包恺在缑山()
(2)以蒲鞯乘牛()
(3)因与语()
(4)归谓子玄感曰()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往从之予独爱之出淤泥而不染
B.以蒲鞯乘牛以我酌油知之
C.其先辽东襄平人按辔蹑其后
D.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操蛇之神闻知,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密趣解雄远,多策略,散家赀养客礼贤不爱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书生勤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李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名著阅读(共3分)
孩子,现在我是安徽省军区一名二十岁的女战士,记住多年之后你要如约前来,我将张双臂将你揽入柔暖的肚腹。吹去的夜风。红色岩石永远刻下你的容颜和故事,孩子,我一遍遍抚摸着你粗糙的皮肤与苦难的人生,深深倾听并记住了一切。有时候啊,仇恨是为了更纯粹地爱与生活;战争是为了更彻底地消灭战争;死亡是为了孕育千娇百媚的春天。而一个个身躯的倒下,恰恰是为了一个民族的站起、一种信仰的耸立,一份心情的绝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15.“红色岩石永远刻下了你的容颜和故事”的意义是什么?红岩之魂是什么?(3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9分)
蒲扇摇曳旧时光
①过了夏至后,天日渐热了起来。傍晚时分,疯玩了一下午的小儿酣然入睡了,看着他发隙间沁满汗滴,我随手就要去开空调。母亲一把拉住我,转身从抽屉里取出把蒲扇来。“还是不开的好,别让孩子受凉了。”母亲摇着扇子轻声道。②母亲手中的蒲扇,是一种用棕榈叶做成的扇子,我们乡间却喜欢唤它为“麦秆扇”。儿时家住农村,在那个空调不知为何物、电扇也非一般人家能拥有的年代,唯有这种售价不高却非常实用的蒲扇,伴着家家户户驱赶着一年又一年的酷暑。扇子刚买回时,上面还留着淡淡的棕榈的清香,有的扇面上还印有一些粗糙的图案,譬如芭蕉樱桃之类。有些人家会用毛笔在扇面上写下“某某人某年办”之类的字样,我家从不题字,但母亲会用布缝上一圈边加以保护,这是防止用久后蒲扇的边沿会开裂。母亲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每过一些时日,她还会将蒲扇浸在清水中泡个十来分钟,然后晾干,并不忘洒上几滴花露水,说是这样能延长扇子的寿命,且扇出来的风带有香味。③看着那把已光鲜不再的蒲扇在母亲手中摇曳,我不由想起儿时夏夜的画面。吃过晚饭,左邻右舍便打来井水将院门前洒湿,继而搬来竹床、凉椅,围在一起话家常。我们小孩子静不下来,不是捕萤火虫抓知了便是追打嬉闹。往往一身臭汗时,母亲便将我拉在身边,摇动着手中的蒲扇为我扇风。慢慢地,耳畔的蛙声似乎也不聒噪了,天上的星斗也渐渐模糊了起来。在母亲制造的习习凉风中,我很快进入梦乡。后来,家中相继买了吊扇、落地扇,可母亲依然固执地使用着蒲扇,今日想来,一方面缘于母亲是个念旧的人,而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为了省些电费。④在蒲扇的新旧更替中,我成人成家,继而在小城买房安居,母亲因为要帮我照顾孩子,也随着住了过来。如今夏日里家中消暑散热的电器可谓不少,每个房间都有空调、空调扇不说,就连电脑上也接有USB风扇。当然,书房里也有几把做工考究的竹扇,不过那是我学人家攀风附雅点缀用的。唯有母亲,始终难以割舍对蒲扇的一往情深,珍藏若宝。⑤看到母亲的手有些酸了,我便接过她手中的扇子,扇把儿部位早被母亲捏得汗津津的。其实在过去的岁月里,母亲每每给我带来清凉的同时,自己哪次不是累得满头大汗啊。而母亲,不正如这把寻常不过的蒲扇一般,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却在燃尽生命之火后逐渐被我们遗忘。⑥“圆形的老蒲扇啊,尘封着古老的乐曲,又被轻轻摇起,划出的道道弧线啊,吟唱着经久不息的歌谣。”蓦地想起这首不知名的歌曲,抬头,发现母亲的双鬓间又添了不少白发。
(选自《山西日报》,作者:张勇)
16.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6分)
①天气渐热,母亲为儿子摇蒲扇——②——③在蒲扇更替中成人成家——④——⑤
17.结合具体语境,从描写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母亲一把拉住我,转身从抽屉里取出把蒲扇来。“还是不开的好,别让孩子受凉了。”母亲摇着扇子轻声道。
(2)慢慢地,耳畔的蛙声似乎也不聒噪了,天上的星斗也渐渐模糊了起来。在母亲制造的习习凉风中,我很快进入梦乡。
18.作者为什么说“母亲,不正如这把寻常不过的蒲扇一般”?(3分)
19.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
20.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旧时光的怀念。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分)
第三部分
(21题,50分)
21.年,因为疫情,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寒假,同时也看到了一批批逆行的勇士们,请以“你的样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有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与人名。
答案见下期~END~
编辑:朱捧霞王俊娟
排版:王永霞
审核:郭蓓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