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四段情,无一美满,次次都被爱人抛弃

“晚来偏无事,坐看天边红。红照伊人处,我思伊人心,有如天边红。他就像一场大雨,很快就可以淋湿你,但是云彩飘走了,他淋湿的就是别人。我就像他划过的一根火柴,转眼就成为灰烬,然后他当着我的面划另一根火柴。”这就是年轻的萧红写下的文字,朴素率直,凄婉细腻。

她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人们都说她是“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中国当年的女性文学标杆是冰心,丁玲用很短的时间接替了这个位置,再下一位本该是萧红,她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本该是她的,可结果却不是如此。

年,萧红在东京

萧红的童年多少有些不幸的色彩,可身为鲁迅先生的学生,又跟张爱玲并称“民国四大才女”,她至少该有个精彩的后半生,走到文学顶峰的。

本该如此的,可现实并没有这般美好。

萧红是她的笔名,本名叫张乃莹。年,萧红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她的父亲张廷举是个公职人员,手上有些权力。同所有旧社会的男人们一样,张廷举在萧红面前充分展现出了一家之主的威严。后来萧红的母亲不幸去世,张廷举续弦,娶了第二房妻子梁亚兰。

张廷举思想守旧,对萧红又疏于管教,导致萧红从小便十分叛逆。那时继母梁亚兰也很不喜欢萧红,待她非常淡薄。这个家终日便吵闹不休,鸡犬不宁。从小缺乏母爱的萧红只有在祖父那里才能取得一点温暖。

大约在萧红十九岁的时候,祖父也去世了,萧红对这个家庭再也没有了感情,只剩最后一丝眷恋留在她的笔尖。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古人常说:“父母不慈,儿女不孝。”

这话不假,可这不会让人变成一个冷漠而没有感情的机器。尤其是思想丰富、内心细腻、极度渴望被爱的文人女子,她们会非常希望与心爱的人组建一个温暖的家庭,一个能称之为“家”的地方。这就是萧红后半段人生一直在做的事情。

萧红一生有四个重要的男人。其中一个是她的娃娃亲对象——汪恩甲,但汪恩甲却不是她第一个男人。

她第一个男人是她的表哥——陆振舜,一个有妇之夫。

萧红是个极其叛逆的人,坚决反对父亲给她的包办婚姻,于是便和表哥陆振舜私奔到了北平。这一下影响可不小,本就是婚内出轨,还是近亲,这还得了?一时间,整个家族都觉得颜面尽失,父亲张廷举更是直接被免了公职。

最后,陆振舜因为受不了家族的压力,直接放弃了萧红。这时,年轻的萧红才看清了这个男人的面目。

自私是人的天性,人只要活在这世上多少都需要有一些利己主义,但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萧红投入有妇之夫的怀抱,当然做错了事,兴许是一时冲动蒙蔽了她的理智,毕竟她是还没经历过社会的年轻少女。但表哥陆振舜就不值得原谅了,他既然已经有了家室,纵是再冲动,也不该忘了责任,抛弃妻女去接受表妹的爱。只敢付出享受,却不敢负责收尾,这着实让人鄙夷。

萧红做错了事,被她的父亲张廷举关了起来,不过没过多久,她就逃了出来。从此与家里断了所有联系,再也不是张家人了。

可刚逃出来的她又能去哪呢?她身无分文,无依无靠。这时候,她遇到了人生重大转折——未婚夫汪恩甲来找她了!

两人一起离开了北平。

年夏,萧红在青岛樱花公园

或许是从小认定了这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责任;或许只是一时兴起,要与她缠绵;又或许是觉得她可怜想帮帮她;我始终相信汪恩甲对这个未婚妻是有过感情的。

可惜汪恩甲和陆振舜一样,不够勇敢。

当时汪恩甲的哥哥汪大澄不满萧红去北平读书,代弟弟解除了与萧红的婚约,萧红到法院状告汪大澄。汪恩甲为了顾及哥哥的声誉,违心承认解除婚约是自己的主张。

萧红因此输掉了官司,但一个月后她仍与汪恩甲到旅馆同居。又过了半年,萧红怀孕了。这时,汪恩甲理当负起责任,与她携手后半生,但他却只丢下一句“哼,是谁的孩子天知道”后不久,就不辞而别了。

临产期近,萧红大着肚子没有人照顾,又没有经济来源,连房租也付不起。

旅馆老板威胁她,若再不还四百元欠款,就等着去妓院吧。

说归说,可是也不能让她饿死,所以旅馆老板还是容许她在这里混吃混喝,只等着她生完孩子,就把她卖去青楼。

汪恩甲不辞而别,萧红只好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收到信后,裴馨园便多次派人来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

萧红因此结识了人生中第三个男人,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男人——萧军。

萧红与萧军

萧军后来回忆起第一次见到萧红的情形,他是这么说的:

“一个女人似的轮廓出现在我的眼前,半长的头发散散地披挂在肩头前后,一张近于圆形的苍白的脸幅嵌在头发的中间,有一双特大的闪亮眼睛直直地盯视着我……使我惊讶的是,她的散发中间已经有了明显的白发,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再就是她那怀有身孕的体形,看来不久就可能到临产期了……”

年8月7日,松花江决堤,哈尔滨遇上了连续27天的强降雨,洪水泛滥市区,萧红被红十字会救了出来,是萧军接济了她。萧军被她的才华迷住了,那时萧军每天都去看望她,虽然萧红怀着汪恩甲的孩子,可他们还是相爱了。

萧军也是个穷苦人,跟萧红在一起虽然日子过得苦点,但也算安稳。医院分娩,生下了一个女儿。

据说,医院待产时,没有医药费,他只能用刀子逼着医生救萧红。终于,萧红生了,是个粉嫩嫩的女孩儿。

萧红看了一会女儿,不再看她,流了泪说:“把她送人了吧。”

年春,萧红在西安

她为什么不要这个女儿,只说是无力抚养。确实,当时他们二人没有固定收入,仅靠萧军当家庭教师和借债勉强度日,已经拮据到很难再抚养一个孩子了。孩子送给个好人家好歹有口饭吃。

可作为一个母亲,到底需要下多大的狠心才能将自己刚刚生下的孩子送人呢?萧红绝不是一个狠心的人,否则她就不会把这个孩子生下来。我在想,她可能也在心中顾虑过,带着汪恩甲的孩子与萧军过日子是否妥当?我相信,任何一个人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都会有过这种顾虑,只是她最终做出决定时是否是因为这个顾虑,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萧红的确是想跟萧军好好过日子,否则她不会不要这个孩子。她在为萧军着想,不想让这个孩子拖累他们的日子。再不济,她可以带着这个孩子去随便找一个有钱的男人,凭她的才华和名声,不是办不到的。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从始至终,都想跟某个能给她精神幸福的男人好好过日子。不光是萧军,还有孩子的父亲汪恩甲、表哥陆振舜。她都想好好过日子。

但她再一次受到了伤害。

后来他们二人去了上海,到上海后,二萧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萧军脾气暴躁,爱打人。他不安分,还打着文学采风的幌子,到处留情,与许多女人们纠缠不清。

一次参加朋友聚会,萧红左眼青紫着,朋友关心她,萧红辩解说:“没什么,自己不小心,碰到墙上了。”

在一旁的萧军立刻反驳道:“干嘛要替我隐瞒?是我打的!”

萧军从过军,有一种大男人的粗狂性情,常常不能体察到萧红的细腻感情。明明是个有名的文人,但那份粗鲁,却像极了山贼莽夫。有时谈到“爱的哲学”,只说:“爱便爱,不爱便丢开,丢不开,便任他丢不开。”终于萧红接受不了了,对萧军说:“三郎,我们永远分开吧。”

这时,萧红遇见了人生中最后一个男人——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是萧军的好友,跟萧红在一起了。而萧军却跟萧红的好友在一起了。萧军也在晚年时坦诚开来,说萧红:“她单纯、淳厚、倔犟,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

年夏,萧军与萧红于上海最后的合影

在跟端木蕻良的婚礼上,萧红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萧军)永远分开的时候我才发现了端木蕻良。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这个要求说起来实在不高。但真正经历过很多事情后你才会明白,不管是爱情还是人生,很多时候,平凡本身就是一种奢求。

这时的萧红不可能平凡了,因为她已怀了萧军的孩子。而怀着孩子的她,再一次被别的男人所接济和爱慕了。任何一个有才情的男人,都无法轻易拒绝萧红的魅力。你若是读过萧红的作品,你就会明白,她在字里行间透出的一切,都是直击灵魂的。

可惜这最后一个男人,也没有让她幸福过。

萧红与端木

萧红与端木蕻良是在武汉结的婚,婚后不久,武汉被日军轰炸,端木蕻良作为战地记者,将大着肚子的萧红一个人留在武汉,只身去了重庆。

萧红说:“我好像命定要一个人走路似的。”

之后她一个人挺着大肚子,历经磨难去重庆找端木。并在重庆一位朋友家生下了腹中萧军的孩子,是个胖小子。她在战乱逃亡途中摔过跤,孩子都没有掉。萧红觉得,这个儿子一定会活下去的。

但是在产后第四天,这个孩子夭折了。萧红称孩子头天夜里抽风而死。但很多人说,孩子可能是被萧红自己杀死的。人们猜测,是否是萧军对她的影响太深了。我们没有听她亲口提过,不得而知。

时局动荡,萧红跟端木蕻良转辗去了香港,香港又沦陷了。萧红同意端木先撤离,端木蕻良再次抛下萧红在香港,独自逃亡。

不是端木不爱萧红,而是他实在不懂。

萧红与端木最初结合是有感情基础的。而端木生活能力很差,依赖性很强。他从小被照顾溺爱,当然不会也不懂得要关爱呵护妻子,反而仍要萧红来为他操心受累。

从武汉撤退时,萧红让端木先走他就先走了,在香港,萧红同意他突围,他就准备突围撤离了,他这种只顾自己的举动自然会让萧红感到自己被冷落被遗弃了。

后来,萧红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抗战文艺工作当中,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了。

年4月,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回国途经香港,特意到九龙看望病中的萧红。随后萧红听从史沫医院做全面检查,发现患有肺结核。

那日,萧红精神渐复,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人生的最后时刻,她只有唯一一个心愿,请朋友们帮她找到当初那个送给别人的女儿。

年1月22日上午10点,萧红病逝,享年31岁。

萧红走了,结束了她悲情的一生。她一生都在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从这一点看是,她是伟大的。

还有就是在多次被男人抛弃后,她仍没有对爱情失望,仍在试图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这一点确实让人对她敬佩不已。

萧红自小得不到关爱,没有体会过家庭的温暖,所以一生都在追寻幸福,追寻一个安宁的温暖的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你只有体会过那种不幸的童年,才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孤寂。

在认清生活的残忍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最伟大的英雄主义。她做到了。她守住了心中那份柔弱,她的内心是最强大的。

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被所有人都喜欢。萧红当然也是这样,褒贬不一。有人说她与有妇之夫的表哥纠缠不清,怀着身孕在多个男人之间徘徊,可恨。也有人说她一生得不到关爱,被人多次无情抛弃,可怜。

但不知是因为可怜而可恨,还是因为可恨而可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sz/6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