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绿洲今视窗人类最早的职业经理人时代

职业经理人本来是一个舶来的词语,源自于西方。职业经理人的形成主要是在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公司出现前后,美国的商学院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百度对职业经理人的解释是:一般认为,将经营管理工作作为长期职业,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掌握企业经营权的群体就是职业经理人。本质上讲:凭经营管理能力服务于老板,获得一定职位,以此为职业,也是生存手段,也是个人价值体现的手段,就是经理人。

从中国几千历史的角度来讲,职业经理这个群体早就有,而且延续了几千年,周朝的“周公辅政”可能就是较早的政治职业经理人的作为。接下来的春秋争霸,战国时代,更是各种职业经理竞相绽放的时代,治国的,外交的,军事的,各类经理人活跃在历史舞台。这个阶段,可以和历史的划分相吻合,相当于先秦时期。可以说是中国职业经理人的第一个时期。

接下来除了三国时代有点像战国时代,各类谋士能臣有很大的流动性外,秦开启了新的职业经理人时代,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听取了李斯的意见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实质上这就是职业化的管理。汉以后,唐、宋、明,一直到清朝的君王帝国时代,和秦没有实质的变化,不同的是,关系表现为君臣关系,队伍更加稳定和庞大,职业经理人来源主要是科举,也可以讲科举时代也是君王帝国的职业经理人时代。

在清代,晋商商帮的兴起,在商业领域,又生产出一个新的商业职业经理人现象,拥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种现象只出现在晋商,和同时代与之抗衡的徽商,大部分是自家产业,自己经营,就连胡雪岩这么大商业体系,也是他直接操盘。

职业经理人的再次出现,是在改革开放后,社会市场经济体系下,形成规模的民营企业以及合资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的发展以后,尤其在家电、化妆品、地产,职业经理人,在这个舞台上大展雄风,成为各企业的操盘手。代表人物是万科的王石和惠普中国的孙振耀。

一、人类最早的职业经理人时代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春秋战国时代的职业经理人现象。这个时代的职业经理人,很多为中华民族奉献了宝贵的政治遗产和文化遗产。它是和诸子百家共存的时代。

首先看一下职业经理人群体出现的背景。

夏商周时期,只有官学没有私学。周平王东迁之后,“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官学解体,“学在官府”的局面崩溃,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到了春秋末年,封建制度开始崩坏,贵族的统治权,渐渐维持不住。社会上的阶级,有了紊乱的现象。

《国语·齐语》记载管仲治齐,实行四民分居定业,四民即士、农、工、商。《墨子·天志上》说:今天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言语不可尽计,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其于仁义,则大相远也。这里士已经不是指贵族了,而是指的平民中的一种,或指读书人。这样来分的话,那些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大都可以划进士的行列。

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战国四公子以养士著称。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还是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好客养士,号称有门客三千。在贵族政治未崩坏的时候,所有的知识、礼、乐等等,都在贵族手里,平民是没份的。那时有知识技能的专家,都由贵族专养专用,都是在官的。到了贵族政治崩坏以后,贵族有的失了势,穷了,养不起自用的专家。这些专家失了业,流落到民间,便卖他们的知识技能为生。凡有权有钱的都可以临时雇佣他们;他们起初还是伺候贵族的时候多,不过不限于一家贵族罢了。这样发展了一些自由职业,靠这些自由职业为生的,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阶级,便是“士农工商”的“士”,这些“士”,这些专家,后来居然开门授徒起来。徒弟多了,声势就大了,地位也高了。这些人也都根据他们自己的见解各说各的,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分别涌现了儒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各大学术流派。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巅峰,相继出现了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孙子、惠施、公孙龙等等学术大家,形成了以老子、孔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最终在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分别在这个时期发挥出自己最大的用途。所以把这些流派称为诸子百家。中国人哲学体系的源头就从这里真正的展开,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延续提供了精神营养和思想源泉,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发达的时代,在中国学术史里是稀有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尽管每个人都有国家的观念,但是国家的观念不是很重,有才能的人哪个国家用他,让他发挥才能他就服务于哪个国家,就像现在的职业经理人一样,哪个企业欣赏他,给他合适的位子,他就为哪个企业效力。

二、四大学派的职业经理人代表人物及其作为

百家争鸣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四大哲学体系。每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不同时期都从事过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但因治国理想和主张不同,四大学派在职业经理方面的贡献和作为有所不同。

01.

道家学派的职业经理人群体

道家的追求“无为”和“隐世”,庄子不屑为君主服务,即使穷迫,也做“逍遥游”。

庄子一生,始终生活在社会最下层。庄子做过漆园吏,管理蒙城附近的一个漆树园,没有稳定的收入,庄子体会到了贫穷的苦滋味。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重温一下“紫气东来”的典故,我们不难断定:严格上他只能是个专业经理人,而且人生目标是隐世。

东周时期,函谷关关令是当地人尹喜。

一天早晨,尹喜从家里出来,在门前的一个土台上往东远眺。望见对面源岸上霞光万道,一轮红日喷薄欲出。这本是很平常的自然现象,善观天象的尹喜却从中发现了不平常,红光之前有一团紫气缭绕徐徐向西移动,在黄河南岸,弘农河畔,紫色渐渐的越聚越浓。以至于层峦叠嶂之间,云霞蒸蔚,景色异常美丽壮观。尹喜眼观天象,即兴打了一卦,细推卦理,不由欣喜若狂:“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于是他赶紧下了土台,吩咐手下打扫庭院,清扫街道,准备迎接圣人。并告诉门人,凡有与众不同的人来都要留下来,好好招待,而且还要马上向他报告。布置好后,尹喜沐浴更衣,静候圣人。当时周朝的柱下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长)老子李耳,因不满朝庭腐败,诸侯相争,辞宫不做,离开洛阳,打算经函谷关西去,过隐居生活。老子皓首长须,神采奕奕,倒骑青牛来到函谷关前。守门关吏见此人与众不同,立刻报告关令尹喜。

尹喜赶忙来到关前,将老子迎到客舍,共进餐膳。二人边吃边叙,谈得很投机。函谷关一带景色秀丽,尹喜关令又极力挽留,老子就留下来,写出了彪炳后世的五千言《道德经》后才离关西去。

后人在老子著经的地方建了太初官,又在尹喜观看紫气东来的地方建了瞻紫楼。

孙子——春秋时齐国人孙武,他的军事哲学思想,正是由道家思想而来,所著《兵法》十三篇,处处表现了道家的哲学,曾经帮助吴王阖闾,击破强楚,而称霸诸侯,充分显示了道家思想在事功上的伟大。

02.

儒家学派的职业经理人群体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都有过做职业经理的人理想,只能做最不得志的经理人。

公元前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当了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做了一年,很有成绩。被提升为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不久,转为司寇,管司法工作。这样,孔子参与政治的抱负终于实现了。孔子五十六岁那年,又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他参与国政仅仅三个月,鲁国的风俗就大大变了样。孔子为了在鲁国恢复周礼,大胆地向鲁定公与季孙氏提出了“堕三都”的行动计划:“三都指的是季氏、叔孙氏、孟氏三大家族的领地费邑、郈邑、成邑。但遭到了三大家族的强烈抵抗。

“堕三都”行动就此半途而废,因为孔子想提升国君权威的施政方略与“三桓”的擅权矛盾是根本对立的,导致孔子和三桓成为了敌人,“三桓”联手把孔子赶出了鲁国。(前年),在内外部势力的排挤下,孔子被迫离开了鲁国,开始了他长达十三年的周游列国旅程。从此,尽管周游了很多国家,一直没有受到重用,直到晚年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还干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订“六经”文本。

六经,是《诗经》、《尚书》、《礼经》、《易经》、《乐经》以及《春秋》的合称。

孔子弟子,子路曾数度做官:曾为季氏宰,曾做过卫国蒲邑的大夫,曾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可以说子路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史记》卷六十七记载:“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很能干,鲁哀公三年(公元前年),冉求在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时,被鲁国的权臣季康子作为人才召回国内,担任季氏家族的大总管,此后一直受到季氏的重用。

子贡能言善辩,有着卓越的外交天才,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挑起了吴齐两大国之间的战争,最终起到了“存鲁、乱齐、破吴、强晋”的重要作用,几乎影响了列国间十年的大局。不过子贡的才华更表现在经商方面。子贡是我国历史上文人经商的第一人,且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因此他被后人尊奉为“儒商始祖”。过去,许多商人都在自己的店铺内悬挂“陶朱事业,端木生涯”8个大字。这里的“陶朱”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陶朱公,即范蠡;“端木”指的是春秋时期的端木赐,即子贡。

孟子也怀着与祖师爷孔子同样的梦想。游走于列国之间,想找一个理想的老板,成为一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职业经理。孟子当上了齐宣王的指导老师,帝王之师,一年的收入相当于十万亩以上田地的收成,就算过去的一亩地的实际面积不如如今,那也是相当可观的收入。他在齐国拿了几年高薪水。可是老板对他的仁义思想没什么兴趣,重大决策时总不和他商量。尤其在攻打燕国的决策上,主张和平的孟子师一向反对用武。双方分歧越来越大,齐宣王就几乎不理孟老师,于是,讲究浩然正气的孟老师辞职。

03.

墨家学派的职业经理群体

墨家是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同时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大多都是有着一技之长的手艺人。墨家崇尚“兼爱”、“非攻”,他们又是侠文化的源流。而作为墨家创始人的墨翟,除了以上种种,他也是名善于攻守的理论军事家,算是在诸子百家里和法家一样善于军事的能才。墨子是位实干家,他不满足坐而论道,更主张起而行之。他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便派弟子到宋国去协助守城,自己则连夜赶奔楚国。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激辩,墨子成功制止了楚人的侵略图谋。所以墨家喜欢打抱不平,也不会去专门为哪一国服务,在严格意义上,他们不是职业经理人群体。

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均为其门下高足。荀子说:“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礼法并施是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将儒家的礼制思想同法家思想相结合。

04.

法家学派的职业经理人群体

真正建功立业的职业经理人群体,主要来自法家。法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创始人可以上溯到管仲、李悝,真正的奠基者是商鞅以及申不害,集大成者则是韩非。法家的思想主要包括:特别强调法的作用,以法治国。倡导耕战,强化君主专制和独裁。在那个百花争鸣的时代中,在图强争霸、富国强兵,战争频繁的时代,法家以其独特的姿态向统治者展示其魅力。法家和儒家不仅思想观点不同,儒家讲“王道”“内圣外王”,法家讲“霸道”不同,儒家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以及后来的信,都是互相谦让,相互之间和谐相处;而霸道却恰恰相反,强调的是争强好胜,强者为尊的思想。儒家多理想家,法家多实践家。

李悝深得魏国君主魏文侯的信任,被任命为宰相,负责魏国开展变法活动。

李悝出身贫苦,曾经跟随孔子的学生子夏学习,对于老百姓的生活和国家对老百姓的影响非常的了解。

在魏文侯的大力支持下,李悝开始变法,首先他借鉴和总结了前人的成就,以此为基础写下了《法经》六篇。这六篇是“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律”和“具律”。李悝的《法经》为秦汉以后的历代法律确定了基本框架。

李悝还实行了“食有劳而禄有功”和“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的政策,以实际的功劳决定官职的任用。这就从根本上铲除了旧时代的政治沉渣,使国家活力大增。

经济上李悝推行“尽地力”和“平籴法”。所谓尽地力,就是通过改进耕作方法,增加农田的产量;所谓平籴,就是为了避免“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每逢丰年,政府就大量购进余粮,有了荒年,政府就将余粮平价售出,以此来平衡粮价,鼓励农民多种粮。

在李悝策划的全面改革之下,魏国很快达到了富国强民的目的,同时也为其他各国开始变法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三、五彩缤纷的职业经理人时代

01.

充满奇色彩经理人——姜尚

现实中的他,虽没有封神演义里那么神乎其神,不过也是够传奇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洒脱在当今社会已难觅其踪,姜太公出山后,成就了周朝也成就了自己,成为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还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02.

专业主义经理人——管仲

作为法家先驱的管仲,治齐40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对内承认土地私有,发展工、商、渔、盐、冶、铁;举贤任能,寓兵于民,对人才、兵役、官吏等制度进行全面改革,收到了富国强兵的奇效,从而使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个霸王。诸葛亮曾把管子作为偶像,相当的崇拜管仲治国之才。

03.

最冤枉经理人——商鞅

商鞅这个人本来是卫国一个搞学术的,也叫卫鞅。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公元前年,秦孝公一纸令求贤,商鞅主动应聘入秦,进献富国强兵之策。商鞅变法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变法行动之一。商鞅说服秦孝公,在秦国土地上实行了郡县制,改革了土地耕种、军队战斗等重要政策,逐步将秦国政治军事实力增强,使秦国晋升为战国七雄之首。在他受到秦孝公的重视推行了变法后,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打压商人,奖励耕农。在政治上,改革了秦朝户籍,创立了军功爵制度等。而他制定的法律极其严酷,并且有连坐制度。就是说,一个人犯了法,你周围的人都要受到惩罚。因此,许多秦国贵族都曾因触犯商鞅法律而受到惩罚,对商鞅十分不满。同时商鞅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改为了军功爵制度,削弱了贵族特权,触动了贵族们的利益,让秦国贵族对商鞅记恨不已,最终导致商鞅遭到保守势力迫害,车裂而死,死在他自己亲手打造的国家暴力之下。

04.

最风光的外交经理人——苏秦

古代的外交家又称为纵横家,他们奔走列国,擅长捭阖之术,常常能以三寸不烂之舌决定国家的生死。苏秦出自鬼谷子门下,游说各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游说齐国归还了燕国城池。苏秦的外交能力是各国君主都认可,且要重用的。然后到处演讲,一稿多投,结果投出一个“六国封相”的美谈——六国同时聘他为相,还公推为合纵盟主。

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徒弟。

05.

活得最通透的职业经理人——范蠡

范蠡,他一生,三次抵达巅峰,三次清零重启,官位、财富、权力和荣誉,随时丢弃掉,毫不在意。最终在波诡云谲的时代中,全身而退,活到了高寿。

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奇人。司马迁曾说“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他曾辅佐越王勾践报仇雪耻,完成了灭吴兴越的大业,也曾在赢得一世功名后激流勇退,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定居于定陶,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财,被人尊称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06.

最有眼光经理人——吕不韦

论起风险投资,谁能牛过秦朝的吕不韦。

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早期最为著名的商人之一,吕不韦的成功在于他独到的投资眼光。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异人了,他是秦昭襄王之子安国君的儿子,在渑池会盟的时候,秦赵两国为了互表诚意,都把自己的儿子放到了对方的国度里,所以异人成为了质子。吕不韦知道了异人之后,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投资,送异人回国。经过一番筹谋,异人如愿以偿回到秦国,为了再次拉拢异人,吕不韦将自己喜爱的女人赵姬送给了异人,异人自然高兴得不得了。后来异人继位成为秦庄襄王,吕不韦成为了他的宰相。

但春秋战国时代的职业经理人,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今天可以替秦国效力,明天老子不高兴了,就可以跑到齐国去,再替齐国效力。只要有能耐就行,走遍天下皆不怕。这有点像现代的职业经理人,可以随便跳槽。而且,没人会站在道德的层面去批判他,一切都被视为理所当然。

正因为这种随心所欲,春秋战国时代才会出现那么多亘古不朽的牛人。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群星璀璨,一大批职业经理人在历史舞台上,交相生辉,是个盛产卓越思想和人才的时代,既是人类最早的职业经理人时代,也是经理人的黄金时代。

党建研究中心业务介绍

聚焦“国企党建”,提供党员教育培训、红色研学管理、党建资源建设、党建创新辅导、党建品牌建设、党建现状诊断、党建阵地建设的辅导研究一体化服务。

1党员教育培训

依据《-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围绕当前党建工作形势要求,面向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党务人员、普通党员,贯彻中央重要会议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规划设计政治理论、党性修养、党章党规党纪、党建基础实务、党史中国史、形势政策等党员教育专题培训。

2

红色研学管理

“红色记忆·中共一大会址”参观教学

“不忘初心·南湖红船”参观教学

“革命摇篮·井冈山”参观教学

“革命圣地·延安”参观教学

“赶考行·西柏坡”参观教学

“寻梦梁家河”参观教学

“走进塔元庄”参观教学

3党建资源建设

①党建专家队伍培养

面向优秀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党建部主任、党建主管,开展政治素质体检、党性修养评价、党建知识考核、授课技能培养、课程开发训练、党建研究辅导等考核、培训、选拔、认证,构建适应公司党建工作推进、品牌创新的党建专家队伍。

②党建专题课程开发

围绕党员教育、党组织书记工作标准化、党建+创新、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要求,组织开发相关的党建专题课程及课件。

③党员教育教材编撰

立足国企党建新时代任务,加强党的建设,弘扬企业精神,将公司企业文化进行解读诠释,弘扬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编制党员教育教材。

④党建知识题库编制

推进公司党员教育、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党建专业知识学习,支撑公司党员干部培训以考促学,编撰党建知识题库。

⑤党建创新案例编辑

协助总结宣传公司基层党建工作与改革发展融合推进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编撰党建创新案例集。

4党建创新辅导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根本导向,依托党校、国企资深党建专家队伍优势和丰富的党建辅导案例优势,结合国有企业具体情况,提供党建工作创新辅导、党建+标杆实践支撑服务。5党建现状诊断

围绕基层党组织(党委、党支部)党建标准化诊断分析

围绕党务工作者党建理论认知和工作能力水平诊断分析

围绕党员党性修养水平,党建工作的组织环境诊断分析

6党建阵地建设提供党员活动室、党建创新示范基地的策划、设计服务支撑。

大漠绿洲

真诚、专业,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sz/5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