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遇之于人的效应真是不一样。
有的化为汗珠,滴落不见,徒增了酸腐气;有的化为清香,留一阵子,也便远了;有的则化为血液,不仅让自己活泼泼有着生气,若是注入他人体内,则是个源远流长的牵挂。萧红是后者。
人如风中絮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深山静潭,素淡缄默,一生于天光云影的倒影中,自成其卓越风流,比如冰心;一种人却是高山清流,奔泻流止间,挣脱束缚,遇石迸溅,见山环绕,携沙夹泥,一往直前,比如萧红。
无庸讳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一抹红是暗青底版上的亮点。一个将自己的一生幻化成故事的人,注定是悲凉而又温暖的:十九岁逃婚出走,却又与未婚夫同居,携孕而欲结,却是劳燕双飞;萧军英雄救美,却是坎坷漂泊,于满眼的看好中黯淡分手。命运终结于三十一岁,端木蕻良为她二十年未娶,清明祭奠,终生不予解释。
乱世中,一个女子的命运也是五十弦翻,春风不度。那些人性的广阔翻飞,看得人眼花缭乱。而我在看她写的鲁迅的文字时,禁不住又暗想连篇:若不是心有情愫似海的人,断不会写出这样貌似平淡满纸生情的文字!而一个能写出鲁迅满身烟火气的人,也定不是一个平静的过客!
她是个异数,天真而聪慧。刚刚接触了点五四新思想的人,便乍呼呼地从人群中冲将出来,挥舞着大旗,将自己献身于爱的祭坛。她想爱,需要爱,也敢爱,却为爱负累。她的想法很简单:人家对我好,便生活在一起。世俗,是纸糊的窗纸,我愿意捅破。而两个人更是战胜贫穷饥寒逃荒奔波的秘技。可她错了:两个人的生活终究不是在画圆圈,只需用力,就一个方向。爱是春风化雨,爱也是滔天洪水。兵荒马乱中,爱有时候也就是鸩,饮而绝命。萧军霸道,端木绵软,换了谁,心中总会有委屈和酸楚。可是,就算换做当做偶像崇拜的鲁迅又当如何呢?
时间没有续下让我们咀嚼的故事。只是一个细节看得让人心里一凛:她要出门,许广平替她装扮,一个红绸系着头发,似乎不好看,鲁迅失态地大声呵斥:不要那样装她.........
有什么可以发生呢?又当怎样发生呢?发生了,又怎样呢?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时间久了,总会有要求的。圣人神人凡人俗人皆不免于此。
后来她离开了。三个月后,他去世了。有些事,不说了,就是没有发生。但,在上海的两年里,萧红收获了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最大的慰藉。这些,是她生命的支柱,足以对抗一切外在冰冷的铁拳。所以才会说,天崩地裂的巨变,不一定都有看得见的影像,留下的热浪滔天是积聚于生命的内核,显露出来的是另一番景象。我想,清冷月辉中,萧红坐于窗前,前尘往事袭来,苦涩端凝。有些爱,触手可及却是无力,有些爱,霞辉满身却鹊桥飞渡,她情深而无助,与仰望的疲累中渐渐委顿。印象中,只有祖父的爱是过滤的清水,只为她一个人绵亘无期。于是才会有她笔下天性仅存的祖父,于寒夜中瑟缩着,牵着她的小手如厕的温暖形象。
年。她病逝于香港。遗言一句话:我将于蓝天碧海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与别人写了。
可,总得有些什么留下来。她写出了生死场,八月的乡村。呼兰河传。......她的伤心衰败动荡变成了安稳平静温暖的文字。她不是科班出身,亦无镣铐缚脚,她气血充足,气脉贯通,文字天然去雕饰,顺势而下,一气呵成,景现意明。非天才,无力为之。她是纸筒里铸得结实的硝石,遇到合适的温度,便不管不顾地炸了开来,伤得只是自己。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做连江点点萍。滚滚红尘中,萧红鱼跃飞身,耗尽气血生命,溅起的水珠刷亮了我们的眼。
后辈,只有观望的份儿。
文似蚌中珠
很多时候耐不住立意存高远的文章。比如郭沫若鲁迅:敬,便会疏离远之;而太亲民的文字也不太入拙眼,如赵树理周立波。这就如同绵绸衣裳,虽然贴身舒适,总觉得不够优雅。文字之于人的意义,也是横岭侧峰。远观窈窕,闻香识趣,心有所属且不得,摩拳擦掌五体伏地,也算至上境界。
读萧红的文字便中了邪。我的面前总是一副画面:一个孩子,搬出自己瓶里的一堆沙子,在倾心的一粒一粒地排开,不倦累,不枯燥,乐而不疲,因为她的眼里看见的是珍珠。她的文字给人的感觉是:她是一个沉浸在自己游乐世界的孩子,在一点一点的重复单调的行为,全然不顾观众的眼神。而与她自己的内心,却是幻影层出,风景流泻。你若看不透,我却不是我。呼兰河城边,大泥坑,车马队,蝴蝶,瓜果,老祖父,团圆媳妇,王大姑娘,冯歪嘴,有二伯.........这些便是萧红眼里熠熠生光的珍珠。她在垃圾堆里拾到一块彩色玻璃,透过玻璃,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和金色的太阳,就义无反顾地朝太阳追去,她是不顾烧烤烈灼的。
你有你的袈裟千丈,我有我的白绫三尺。萧红不是那个摩挲唐僧至宝的老和尚,她只用沙子做底子,用自己的白绫舞出曼妙的舞姿。她急切地想倾吐自己的所见,甚至能让人听得到匆忙急促的喘息声。她怕自己稍微的松懈,这些急吐而出的珍珠光芒便黯了色调。她的爱是饱满的玉米粒,需摞得紧实顺畅,才见得到丰收的饱满酣畅。虽然,这些爱,让她的手心胸口都有着生疼。
团圆媳妇的死亡章节是最繁弦急管两纷纷。周围人的添柴加火,小姑娘的命悬一线,一切都打着“命运”的烙印。而作者,是冷眼的记录着,是心里滴血而不得不睁大眼睛的记录者。若无对生命的怜悯,“爱”字也是戗人的屠刀,举得越高,伤得越深,这点更惨烈可怕。萧红明白这其中的宿命,而个人往往是掉进淤泥的物件,越挣扎,越深陷。她是着了火的木柴,在经受着冷水的浇灌。惟其如此,才能成为寒冬与人温暖的木炭。文字在克制冷静之间又捶胸顿足,最后不动神色地戛然而止。你不能不佩服:唯有爱,才能让生活俯首称臣,而文字是圣殿的君王。
好的文字有味道。看着疤节无序,却如嚼甘蔗,心甘情愿地费力,满嘴的甘甜。咀嚼与下咽之间,消停顿张,有着珠圆玉润的剔透清凉。好的文字有气流。是山涧流水,奔腾直下,却是玉石飞溅,腾闪激雪,似断裂隐晦,却游丝神系,曲张辗转,首尾遥见,自有风流。它们不重视形式,只管一路的自在轻盈下去。
圈囿人世的情感大不过几个字:分,合,生,死,有,无。却能在翻滚磨合间,生出无穷的情致。
只是,千家道尽后,比拼的是朱墨添彩的手段。正如佳丽同台竞秀,骨骼身架大同小异时,比的是烟熏妆还是梨花妆的合宜;再比的是神灵秀韵,风格气度。一个给你看,一个给你悟。好的文字,便能抽髓吸骨,品赏把玩之余,已无自我。
我想,萧红的意义在于:若是心中真的有爱,文字还是无需讲究技巧。当然,并不是人人当得起这样的天分。至此,我突然笑了:有些大人会为那些专注于游戏的孩子而动容的,因为,她们会看得到什么才是付出和倾心。
本期责编:光其军
投稿邮箱:
qq.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白癜风可以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