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萧红,还是《呼兰河传》,用灵巧的文字,活泼的手法,鲜艳的色彩讲述着一个凄惨的故事,如此凄惨的故事却能用这样活跃的文字展示,应该是一个生活优渥,热爱生活的大家闺秀,哪知。。。
19岁,她第一次离家出走,与表哥一道北上求学,为了学业?为了爱情?人生的第一次出走不但失败了,为了生活,还被父亲软禁在家,长达一年之久,这一年,她的生活如死水一潭,如同白天没有了太阳,长夜没有了月光,世界没有了声音。。。
第二次逃离很快到来,这一次,她比第一次彻底,一生漂泊,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她穷困潦倒,衣不蔽体,饥肠辘辘,生活再次将她往回逼,似曾相识,第一次的失败似乎又在眼前。这时候,他的未婚夫汪恩甲出现了。他们相依为命,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生活所迫,难道还有比自己父亲更残酷的男人?一年的软禁生活让她不寒而栗,他选择了相信汪恩甲。他们在旅店同居半年直到山穷水尽。未婚夫汪恩甲不堪重负不辞而别,他抛弃了萧红,那时,萧红已有身孕。欠了旅馆几个月的房费,老板把她赶到库房里。
走投无路的她遇上了萧军,萧军在一个破落的库房里,看到了萧红,她局促苍白,大腹便便,但她仍在写作画画。
一见钟情,情投意合,他们不但是生活上的伴侣,还是精神上的同志,但是他们依然一贫如洗,为了生活,萧红将生下的孩子送人,萧军靠辅导孩子赚生活费,同时介绍作家圈子的朋友给萧红认识,并且鼓励萧红继续写作,萧红天赋异禀,很快出了新作《生死场》,鲁迅为其作序,修改文章,资助二萧生活,又将二萧邀到家中做客,引荐给许多文人朋友。萧红的文章得到出版,一举成名,融入上海的文学圈里,也认识了一群知名作家。直到萧军出轨,双方感情破裂,萧红一时苦闷,为了排解忧愁她到了东京,她找到了内心前所未有的宁静,摘抄诗句,写作或是写信,这是她一致追求的生活,静静的生活,静静的写作,能静心写作的日子便是他的黄金时代。一样的是,她又怀孕了。回到上海后,萧军引荐好友端木蕻良与萧红相识,而萧军彻底地走上了书生抗战的道路,而萧红依旧只想写作。
端木蕻良极其仰慕萧红的才华,视她为偶像,互生好感。好景不长,战事爆发,端木蕻良前往重庆抗战,自己留在武汉,此时,重病缠身,孑然一身,无爱人陪伴,只由作家骆宾基照顾,稍好时,萧红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从文艺青年的角度,九宗君透过那个民国大家辈出的黄金时代,似乎有一点向往,似乎又有一点感伤,似乎又有一点幸运,似乎又有一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