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偏方有效吗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125/4564815.html7月,推出关于永年路的两篇文章:《“永年路:偏安一隅,群星闪耀”(上):比乐中学“颠沛流离”缘何至此?赵清阁老舍“各据一城,永不相见。”》、《“永年路:偏安一隅,群星闪耀”(下):上海美专奠基现代海派美术,木心巴金热血青春燃情岁月》。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读者较大的反响和反馈,尤其是曾住或现住永年路的老邻居们,他们转发,他们回忆,他们留言,留言区瞬间成为交流的平台,CC公号乐成其事。更为可贵的是,读者们提供了不少永年路的逸闻轶事,都是网络、书籍上所没有的,如果不把这些散落民间的珍贵史料记录保存下来,用不了多久,便会烟消云散。为此,将老邻居们的留言,择选、集结成本文的第一部分。根据读者丁夏先生的提醒,补撰永年路两位名人——张光宇、叶浅予之精彩故事,作为本文的第二、三部分。那些催人泪下的悲欢离合,无不令人唏嘘,发人深思。感谢他们对自己成长生活过的街区的一往情深,感谢他们对寻常巷陌、砖瓦草木的珍惜与守护,感谢他们对本系列文章的补充指正和殷切期望。他们的厚爱让作者倍受鼓舞,让拙文更加完善和细节饱满,让我们看到人性的温暖光芒。一、精选留言由于大多数留言者均为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其中有不少老人,他们用上海闲话来写,非常亲切、形象、生动,故特地保留,底下用划线标出,括号内用普通话说明;有的老人用的是繁体字,也不忍修改,想来不会成为阅读障碍;有错别字的业已改正。——特此说明。读者LeonChen:现比乐中学,原先是教会学校"惠中",教堂惠中堂座落在徐家汇路30号。解放后,惠中改名为"五爱",分中小学部,内部相连,但校门分开,小学部校门在肇周路上,中学部校门与教堂相邻,应是徐家汇路32号。筆者曾在年到年就读五爱小学,原住永年路30号。把巴金也归入与永年路有关,略为勉强,他住的建国东路弄堂原本与永年路不通,两者打通折墙是五十年代末的事。作者回复:从小一直穿来穿去的还以为本来就通的呢。不过巴金住过弄,也算与永年路有交集,下篇中有讲到,谢谢!读者马儿:永年路、肇周路拐角的幼稚园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就有,园址就在五爱中学小学部……本人54年生人,就读于此幼稚园……时光荏苒,童年的快乐……历历在目……作者回复:爷叔,四个省略号用得很有咪道,让人很有画面感,好像回到从前,感慨万千……读者声势灝大:五爱中学以前是教会和教堂,分为3个部分,幼儿园、小学、中学。中学部还有一棵几十年的梧桐树现在还在呢(可能要上百年了)。淮剧大师筱文艳最初是住在我们双桂里4号过街楼的,后来才搬走的。作者回复:这个细节老重要额。
读者samlee:
比乐属于淮海路的,离开淮海路,气质就不同了。李惠利(中学)的同学还一腔哀怨,比乐同学何尝不是如此。当年考学要是说李惠利(中学),比乐考生转身就走了。哈哈。其实真没必要合并。各有历史各有美好,各自保留就好。作者回复:但是领导跟你想法不一样。读者蓓蒂:作者所写明德女中年并入比乐中学,一定是搞错了。本人一年在明德女中读初中,并入比乐中学是年以后的事。作者回复:我是根据百度百科写的,显然他们搞错了,把我带入坑里了,谢谢指正!另,蓓蒂这个名字老好额,已被金宇澄写进《繁花》里。读者花非花:永年路,几人知晓?却也有群星璀璨的高光时刻。比乐中学竟然从中环广场“颠沛流离”到此,是暂栖还是长久?关于老舍的文章和传记,对他与赵清阁的感情纠葛只字未提,越看越生气,差评!还有巴金租住的亭子间、30年代的亭子间文化,多少文人画家名流年轻时住过魔都的亭子间!作者回复:是额,侬讲得太好了!读者罗履明:写永年路的历史,不能忘记永年路小学,在“四十间头”(过去都是这样叫的,而不是“四十间”),江北大戏院边上的弄堂里,原来是个寺庙。大屋顶和柱头都在,学生在下面上课,我小时候上去过,我有一个同学的姐是这个学校的老师。生源是就近招的。江北大戏馆有日、夜场,隔音效果不太好,学习条件与质量可想而知。作者回复:侬记性老好额!没亲身经历的人根本讲不出这种细节。读者老糊塗:顺昌路美专旧址的底楼曾做过五爱中学的校办工厂,也曾建过顺昌街道图书馆。另:海鸥西菜社罗宋汤几分一碗!炸猪排一角几?搿(这)种价钿好像呒没过(没有过)?当年海鸥西菜社的招牌是葡国鸡,记得是一块洋钿左右,味道是勿错。想吃罗宋汤炸猪排色拉~俄式三件套的,还是跑到淮海路嵩山路的“嵩山西菜社”去吃,价钿亲民,味道正宗。大菜吃好,到马咖(淮海路马当路口)喝咖啡,交关惬意哈。是的,后窗小窗买的,绝对优惠!一角三分吃猪排罗宋汤,覅忒格算噢(不要太划算噢),格辰光(那时候)大庆饭店来一碗辣百叶汤也要一角五分来,近水楼台先得月哈!作者回复:阿拉外婆欢喜与人噶三胡,结果混了路道蛮粗额,所以才会“近水楼台先得月”!读者善哉:
讲起“伟大书店”,后门弄堂四通八达,里厢有几只老早是顺徐民办小学的教室,那铅笔毛笔砚台墨卷笔刀等学习文具才(侪,都)在那里买,噢还有复印纸,那时兴刻花样,刻出来的花样老好看咯。“伟大书店”的地理位置不要太灵,得天独厚,赞??生意好了一塌糊涂。作者回复:我小辰光也经常去那里买文具的,说不定碰到过。读者老糊塗:“伟大”二字一度成忌讳,改成“伟光文具店”,现在是门面越弄越小,估计也私人承包脱了,生意是再也勿会兴隆喽!覅要忘记旁边的泰康公司,吃的墨是(东西)琳琅满目,顺昌路上嘛就太平桥的天禄食品店,往南笃底(到底)嘛就搿爿(这爿)泰康了,噱脱伲交来钞票哈(诱惑你交出钞票购物)!作者回复:还有建国东路上的老大房。读者老糊塗:对,还有老大房,黄陂南路口的金万昌,建国路往西走,上无廿二厂(中原电器厂)对面还有维新食品店,哈哈!老底子海鸥西菜社旁,建国东路黄陂路转弯角有家“吴孟仁诊所”,搿(这)要问你外婆了哈,吴孟仁是海上儿科专家,伊屋里住腊(他家住在)万宜坊(邹韬奋纪念馆的弄堂里)。作者回复:阿拉外婆老早好像跟我讲起过。读者????韫玉:我在這地區的順二小學讀書的,解放前這所小學是弄堂里統一襪廠老板的家,老板王花云把住宅出售給教堂,解放后這住宅就成了順昌路第二小學了。作者回复:原来如此!王老板这次资产处理及时的。读者丁夏:
黄陂南路弄就是恒庆里,最早时,也叫天祥里。我是恒庆里9号额(的)房东??。天祥里还住过张光宇和叶浅予。作者回复:是的,也叫“天祥花园”。谢谢你提供的两位名人的信息,我下面会写到。读者神牛:天祥里10号有个人称“长脚”的回民,现健在,做出的羌饼和牛肉包子是上海滩一绝。作者回复:每条弄堂好像侪有一个叫“长脚”的人。读者马哥:我也算是出生在永年路三兴坊的,却不知道这么多典故,难为情啊!作者回复:侬太谦虚了。有一句闲话讲得好:低调是一种腔调。读者罗履明:我是文中提到董贵民的隔壁邻居,我叫她朱家姆妈,朱家伯伯很早发精神病,朱家的产业都由董贵民打理。文革前朱家有二个保姆,他家客堂上方挂圣母油画像,当中有个大餐桌,每天早上朱家伯伯坐在大餐桌一头吃面包牛奶,我们小孩会在后门走进客堂去玩,朱家伯伯眼睛是混浊的,看到小孩,喉咙里咕噜一下,会拿面包给我们吃,因为大人关照过,所以立刻一哄而散。朱家姆妈一直忙忙碌碌,不常見,看到她总是山清水落,像宋庆龄的缩小版,里弄里人传说她是人民代表,見过毛主席,所以她总给人神秘感。他同住的小儿子是造船厂工程师,戴一副眼镜,有点结巴,佣人背后笑他常常买处理水果给孩子吃。朱家姆妈还有个女儿是护士,住在亭子间,医院院长儿子,因为参加天主教里反革命集团,吃官司去了。文革前,朱家伯伯很体面地过世了,如果再长寿一点,是绝对熬不住文革这一关口的。作者回复:网上关于董贵民的信息非常少,即使有也很宽泛,非常感谢您分享如此珍贵的回忆,让我对朱家和董贵民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他们命运的传说也有了真实的佐证。太感谢了!读者罗履明:文革开始,董贵民小儿子任职的东方红造船厂的造反派来朱家抄家,批斗董与小儿子,把三楼落地窗门全卸掉,让全弄堂人来看,门口贴滿大字报,勒令董贵民每天早上扫弄堂,最荒唐的是造船厂的造反派贴出判决书,判董的小儿子反革命罪(罪名是参加天主教龚品梅反革命集团活动),15年有期徒刑,关到厂里去了,钱财全抄光,一、二楼、二楼亭子间房子被房管所收去。抄家时,董贵民对造反派讲,这套《鲁迅全集》是大儿子留在家里的,是否可留下。造反派不理睬,其他的书在他们眼里不值銭,总算留下。可惜朱家姆妈孙子女年幼,也不懂,后来因为要腾地方,全进废品站。这里讲讲他大儿子,听说抗美援朝时是审讯俘虏的翻译。文革以后,我见过他一、二次,回来看他母亲。六七十岁的人了,髙大英俊。朱家再也用不起佣人,只能找几家人家合用的一个绍兴阿姨,帮忙倒倒马桶、汰汰衣裳,朱家姆妈也没有从前那样为了公事忙,有一天她对我母亲说抄家时,她冷眼里看到一个女造反派手里捏了一个金戒指。后来,形势不紧张了,朱家姆妈对我母亲讲,如果抄家物资还我,我一定请侬吃饭。后来饭没吃成,她请我们到大华书场听了一场书,上海人民评弹团的中篇评弹,名字忘了,只记得送给我吃的那几粒当时很高级的透明纸包的虾酥糖,味道真的好极了。作者回复:如果侬讲的介许多细节被王安忆听到,她肯定会写进《天香》里。读者丁夏:
此区域已经被列入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保留的是黄陂南路以东顺昌路以西。作者回复:看来与美专遗址一起保护起来了,等待进一步改造,这是好事!读者善哉:看了佳文,想起儿时情节,永年路过黄陂南路还有一段,相交路南口有一酱油店,墙上写有个很大的酱,旁边有个小书摊,小时候在小书摊里看小人书也花了不少钱,旧的小人书一分看二本,新出的是二分一本,一套三国演义看齐记得有二三十本了,还有西游记,呵呵,看好,到学堂里跟同学吹牛蛮得意的。再往西有一条弄堂叫南文德里。我家是四号,二号里住一个后来蛮有名气的一个画家,叫戴敦邦,可上网查的。再往前面是一家印染厂,烟囱发出的味道发酸的气味很难闻。永年路到底有一条弄堂通马当路。六十年代初搬家了离开了永年路,和筱文艳成了邻居。她住大庆里十四号,有意思。在永年路度过了从小学到中学这许多年真的令人难忘的。那里早已拆了……作者回复:侬讲的故事,令我难忘!读者老糊塗:大庆饭店是WG行出来的(文革时起的店名),现在搬到前头顺昌路口叫砂锅饭店了,最早大概是叫“老正兴”吧?腊(在)一爿布店旁边,建国路上“老大房”食品店对过(对面),木门木窗木扶梯,楼上堂吃交关(非常)惬意,临街一排雕花木头窗,吃好后跑堂看桌腊(和)盆子报菜单,一路叫下去,帐台付钞票,一派民国腔调,最欢喜“响油鳝糊”,五毛里(五毛钱)一盘,葱花上油一浇,胡椒粉一撒,吱吱叫喷喷香,搿种(这种)味道就是现在号称米其林的四马路(福州路)上的老正兴也吃勿到哉!除脱(除了)辣百叶汤,还有招牌的黄豆肉丝汤,覅忒灵额(不要太好,非常好)!墨事(东西)侪是老的好!作者回复:被你讲得馋吐水也流出来了。读者善哉:作者真了不起,阿拉好坏在永年路住了不少年,只晓得一个名人戴敦邦,真是孤陋寡闻,原来永年路住过嘎西多(这么多)名人,啥辰光再去瞻仰瞻仰,拍几张照片,免得今后动迁了会留下遗憾的。还要告诉老早住在永年路黄陂路顺昌路马当路肇周路一带的同学来欣赏这篇佳文,大家一道(一起)来缅怀过去的童年、少年的趣闻轶事,那是多么的有意义啊。谢谢。作者回复:
谨以此文献给永年路的老邻居们!
谢谢大家!
二、美术大师张光宇画师、大师、宗师、祖师是有区别的,通俗地讲,一个比一个高级。张先生被称为大师,确实名至实归。他什么时期住在永年路天祥里几号,没查到相关资料,只晓得年在丁悚家成立的漫画会,发起者除了丁悚,还有同住此里的漫画家张光宇和叶浅予,还有张正宇、黄文农、王敦庆、鲁少飞、季小波、胡旭光等漫画家。张光宇自画像张光宇,年生于江苏无锡,祖辈世代行医,但他自幼酷爱美术,宁愿跟着祖母学剪纸,也不愿学做生意。这个小决定影响他的大人生。14岁到上海著名的戏园子“新舞台”学画布景。年,拜上海美专校长张聿光为师。两年后加入丁悚主编的《世界画报》,开始发表钢笔画。20岁时与三弟张正宇开设美术印刷厂。年起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英美烟草公司绘图员,开始创作漫画和讽刺画。他的眼睛精光四射,许多东西一看就懂,而且马上能抓住要点和本质。他没有走“为艺术而艺术”之路,而是将美术与市场接轨,成功地做到财、艺两旺。他爱好广泛,爱看戏,爱读书,学习能力超强,家里“书满为患”,堆得一天世界。从中国民间传统绘画到德国包豪斯学派、墨西哥壁画运动、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乃至摄影、广告、外国画报、好莱坞电影……包罗万象,传统故事、市井生活、时事政治尽收笔下,线条细腻流畅,笔触生动传神。张光宇喜欢交友,在上海漫画家圈子也算是个领袖人物。黄苗子19岁闯荡上海,在他办的刊物发表漫画;叶浅予的第一幅漫画发表在他主编的《三日画报》上;廖冰兄自认是“光宇先生的私淑弟子”;华君武称其为自己的“漫画引路人”。丁聪的作品署名“小丁”,来自张光宇对他的昵称,丁聪说,比起父亲丁悚,张光宇对他的影响是全面的。他不太说话,有一句讲一句,但句句算数,加上相貌堂堂,很有气势和腔调,为人慷慨大方,讲义气,不计较。这种人威信往往比较高。夫人汤素贞做得一手好菜,家里永远是人来人往的沙龙,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作于上世纪30年代的《除蝇图》,表达了他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民族自尊心,为此他还配文:“小的拍一记,大的让它飞”,揭露了当时政府治理贪腐的真相。这组自导自演的连拍照,同样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年,著名的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也有一组自拍照,比他晚了40多年。张光宇是“真正的元老,贬低讲是实用美术,高点讲就是波普,是真正的民间文脉。曾经那样鲜活的市民艺术,后来都断掉了。”——陈丹青年,张光宇与邵洵美、叶浅予、林语堂、张正宇等人成立了“时代图书公司”,创办了《三日画报》、《上海漫画》、《时代漫画》、《时代画报》、《独立漫画》、《漫画界》、《万象》等十几种刊物。黄永玉撰文称,小时候就是模仿《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作画,“知道伟大的张光宇,这他妈狗杂种真神人也。”有时候,最好的形容词是一句脏话。早期为《民间情歌》画的插图
《民间情歌》的插图:“路上残花莫要采,家中牡丹正在开。”多年以后,叶浅予、廖冰兄、华君武等人忆及《民间情歌》仍击节赞叹。叶浅予说:“透露着德国画家的严谨精神和墨西哥画家的夸张手段,达到造型纯熟之境。”抗战初期,张光宇发起“漫画抗敌协会”并编辑《抗日画报》,上海沦陷后辗转香港、重庆和缅甸。年8月在香港绘制鲁迅像,左起:郁风、张正宇、糜文焕、叶浅予、谢谢、丁聪、张光宇。窈窕淑兵年,其创作的讽刺国民党官僚贪污军饷丑行的《窈窕淑兵》在全国漫画联展中获好评。后来又创作了许多针砭时事的漫画,汇编成《光宇讽刺画集》出版。他是中国讽刺漫画的带头人,影响过丁聪、黄苗子、华君武、廖冰兄等几代漫画家。年,他画的政治讽刺连环彩绘漫画《西游漫记》,造型装饰性强,风格前卫大胆。次年携家人迁往香港。年任香港人间画会会长,创作发表了《水浒人物志》插图绣像。年12月,在廖承志、夏衍等帮助下,张光宇举家迁回北京。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为张仃主持设计的国徽提供了决定性建议:梁思成建议以“璧”为基本形象,张光宇的建议是“天安门”,他的方案被采纳。张光宇为《神笔马良》画的插图那段时间张光宇还参与过:十大建筑的装饰设计,舞台美术、展览会设计,邮票设计,《人民画报》和《人民日报》改版,每年节庆的游行队伍设计,人民大会堂仿漆器的搪瓷盘,人民大会堂的屋顶“满天星”……集结作品有《张光宇黑白插图集》等。都说,性格即命运,他“闷鸽子”、喜欢交朋友的个性,帮助其躲过一劫,没被打成右派。年,他还创办了《装饰》杂志,以传承《万象》的风格。年,张光宇应万籁鸣导演之邀,参与后来享誉世界的动画片《大闹天宫》的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其中不少元素直接取自他的《西游漫记》。作为40年代就被誉为“美术大师”的张光宇,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权威和面子,单孙悟空的形象就三易其稿。后因病未能继续参与《大闹天宫》的制作,但孙悟空的最终造型基于他的设计,而他反而劝剧组不必拘泥,完全可以大胆创新。这是《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最终定型稿,堪称动画史上最经典的孙悟空。万籁鸣说:“在孙悟空的外形和内在品质方面,猴、神、人三者的特点,缺一不可。”张光宇设计的孙悟空,可谓“猴、神、人”三者的完美结合。年5月4日,张光宇因病去世,享年65岁。次年文革爆发,如果他活着,能躲过这一劫吗?“早就知道张光宇好,没想到这么好。
且不说漫画、装饰画,
张光宇的水彩风景写生、肖像写生
一点都不在徐悲鸿、刘海粟之下,
跟西方大师是一个水准……
真的现代艺术,真的前卫,有过么?
有过,但视而不见,
那就是光宇先生八十多年前做的事。”
——陈丹青
受他影响、提携的同僚、后辈很多比他有名气,如夏衍、吴祖光、叶浅予、黄苗子、廖冰兄、丁聪、张仃、华君武、黄永玉等,他们对这位早逝的美术大师不吝赞美,称他是“中国装饰艺术之父”、“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人”、“真正的大师”……三、一代宗师叶浅予宗师,某一领域成就非凡、为众所崇拜、堪称师表之人。叶浅予,被称为宗师,当之无愧。艺术家往往异于常人,皆因内心深处的激情经常漫过理性的堤坝,还经常需要去除杂念,心静独处,等候灵感降临,如果有人总是在身边喋喋不休,对其而言,简直是一场灾难。所以,老舍说:“艺术家以艺术为妻,实际上就是当一辈子光棍。”如果他还少一根筋,比如不太关心妻子,不会“花”女人,那他的婚姻注定一团糟。叶浅予就是这样的人,四段婚姻都是如此,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面对的是戴爱莲、王人美这等绝世美女。他生于年3月31日,字“绿茶”,哈哈那时尚无网络热词“绿茶婊”,否则,这位钢铁直男情何以堪?!不幸的是,偏偏两任妻子都给他戴了绿帽子。叶浅予,浙江桐庐人,中学时开始自学绘画,因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半工半读。年起在上海当柜台伙计,画过广告、教科书插图,并从事时装设计、舞台美术设计。年任上海漫画社编辑,开始漫画创作。三十年代后期,上海杂志公司出版他的长篇漫画《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组画《天堂记》等。年出版《旅行速写》、《浅予速写集》,并联合全国漫画家举办第一次全国漫画展。他随身常备速写本子,大量的速写实践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练就了过硬的造型能力。他的速写在画界无出其右,尤以舞台人物最有名。他的笔墨顿挫自如,豪放爽朗,线条优美飘逸,俊秀有力,人物形象的刻划,生动传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年与漫画界同仁成立并负责中华全国漫画界救亡会,
组织漫画宣传队,投身抗日宣传工作。年赴香港经办《今日中国》,次年回重庆,作《战时重庆》及《逃出香港》组画。年去贵州苗区写生,开始转向中国人物画创作。年去印度访问,用敦煌壁画和佛画的手法画印度舞,用色厚重,线条飘逸,塑造了充满热情活力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人物画的内涵和意境。宗白华说:“浅予的印度舞画,是古典美与现代美的结合。”徐悲鸿的评语是:“浅予之国画,如其速写人物,笔法轻快,动中肯綮。”在《叶浅予之国画》一文中又说:“此在国画上如此高手,五百年来,仅有仇十洲、吴友如两人而已,故浅予在艺术上之成就,诚非同小可也。”抗战胜利后赴美国举办画展。年徐悲鸿请他到北平艺专(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从此开始40多年的美术教育生涯,培养了范曾、刘大为、李延声、马泉、胡勃、贾又福等诸多成名弟子。年起历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5、60年代是其艺术创作的鼎盛期,诞生了许多经典代表作,如:中国画《中华民族大团结》、小说《子夜》的插图、大量舞蹈人物画《婆罗多舞》、《和阗装》和《夏河装》等。可惜这种旺盛的创作势头,不久即因文革开始而中断。叶老身陷囹圄7年,封笔10年。70年代后期,沉冤昭雪,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重握画笔,画成《富春山居新图》长卷和《富春人物画谱》百本,他不以画舞蹈人物为满足,尝试国画与漫画的融合,如《长安怀古》四题,黄苗子说有点马蒂斯味,这或许是叶老的一种创新和探索。年,他将自己的艺术理论实践,结集出版《画余论画》、《画余论艺》二书。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年於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年起,不顾80多岁高龄,三次带领学生艺术行路团深入生活,南揽富春,北走齐鲁,西赴湘鄂。同时写了数十万字的回忆录《细数沧桑记流年》。年5月8日因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纵观叶浅予的一生,虽历尽磨难,仍一身正气,幽默豁达,开朗乐观。他一生勤奋,自强不息,作画千万,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和卓越成就,出版画集、文集几十种。在专事国画教育的同时,仍进行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他的舞画、漫画、速写,被誉为画坛三绝,是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如此誉满天下的一代宗师,最令人唏嘘的却是他的四段婚姻。从父母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婚姻,从相亲婚姻到合作婚姻,四种滋味,逐一尝试。第一个妻子是富家女,后三位是才艺俱佳的名女人,都说叶浅予“艳福不浅”,但他始终充满疑惑,感叹自己与幸福无缘,甚至是受害者。一个生性耿直的艺术家直男,从不在乎女人心思,不知女人究竟要什么!直到晚年,他才从最后一任妻子王人美口中听到那句“他不适合做丈夫……”似乎“一语惊醒梦中人”,可一切都太迟了。第一段婚姻:叶浅予与罗彩云年,在上海从事画报工作的叶浅予,被母亲一封家书信唤回老家,和早已定亲的富家女子罗彩云完婚。婚后,他准备把新娘留在家里侍奉公婆,谁知她非要跟着去上海不可。罗彩云没什么文化,性格泼辣,为他生下一双儿女后,学上海少奶奶作风,孩子交给奶妈,家务全靠娘姨,自己不是逛街就是整天泡在麻将桌上,对叶浅予开口闭口就是:“钱用完了,拿钱来!”叶浅予为此非常苦恼。这时女画家梁白波闯进他的生活。罗彩云发现后,非但不肯离婚,还采取“丁关根”(盯、关、跟)。她说自己是明媒正娶,除非触犯族规家法,否则是不能“休”她的。而按照上海当时的习俗,离婚要付一笔终身赡养费,按叶浅予的经济状况也力有不逮。念及罗彩云为他生儿育女,他只好达成分居协议,将每月一半收入交罗彩云作家用。抗战爆发后,他把罗彩云和儿女送回老家。年,女儿明明寄养在上海张乐平家,跟着戴爱莲学舞蹈。罗彩云在儿子劝导下和他办了离婚手续。文革期间,叶浅予被关进秦城,罗彩云受到牵连,遭了不少罪,加上被病魔折磨,最后吞药自杀。第二段婚姻:叶浅予与梁白波
梁白波,民国时期唯一、也是整个20世纪最优秀的女漫画家,雅号“鸽子姑娘”,在恋爱中最爱读《邓肯自传》,在给好友林海音的信中写道:“对女人来说,最怕一失足成千古恨……”与罗彩云分居后,叶浅予便开始与梁白波的同居生活。梁白波学油画,曾去菲律宾教美术,回国后靠向画报投稿、拿稿费过日子。她与萧红、萧军和端木蕻良等落难文青住在群租房里,生活窘迫,妥妥的沪漂女文青一枚。年初,在文艺圈一次北平之旅中,两位艺术家对上眼,天雷勾出地火。旅行结束,别艺术家回沪,他俩却在北平租房同居。年,两人一同在武汉与张乐平等人组成漫画宣传队,投身抗日宣传运动。就在这时,梁白波爱上了空军英雄陈恩杰,果断地与叶浅予分手。叶浅予一记头被打闷,他从未想过这个与自己自由恋爱的女子,会以这种决绝的方式离开自己。正如马伊琍所言“恋爱容易,婚姻不易。”晚年的叶浅予在回忆录里写道:“白波不是一个寻常的女性,她有不吝施舍的精神,也有大胆占有一切的勇气。她不能忍受情妇的地位,终于抛弃了我。”内心孤傲的梁白波,不久便嫁与陈恩杰,年赴台湾生活,后与陈恩杰感情破裂而离婚,独自带着儿子生活,上世纪70年代患精神分裂症在台南海边自杀。80高龄的叶浅予去武汉讲学期间,特地跑去昙华林梁白波的旧居凭吊,那里也是年两人诀别之处,颇有“人去了,情未了”之况味。叶浅予在自传里追忆生命中的数位女人时,最深情的文字都给了梁白波。第三段婚姻:叶浅予与戴爱莲年,在宋庆龄介绍下,33岁的叶浅予与24岁的华裔舞蹈家戴爱莲在香港相亲,其时,戴小姐刚刚结束与一位已有婚约的伦敦雕塑家的失败初恋。差异产生美,一周后,两人便走入婚姻殿堂。结婚后,与其说两人是夫妻,不如说更像是合伙的同居者。戴爱莲一口英语,根本不会说国语,偏偏叶浅予就中学时学过几句英语,两人只好通过打手势、画图画来交流。叶浅予和戴爱莲在纽约“舞蹈大师”戴爱莲
叶浅予曾于年在重庆北温泉松林宿舍,画了一幅《松林人物志》(非上图),说:“上面有一对走江湖的夫妇,女的跳舞,男的击鼓,那就是我和爱莲的写照。”年,叶浅予当上全国美协副主席。年,戴爱莲当上北京舞蹈学校校长。那年冬天,戴爱莲向他提出离婚。叶浅予闻之顿觉睛天霹雳,原来舞蹈大师爱上了曾借住自己家的年轻舞蹈搭档。(两人结婚后,不久就离婚,最终她嫁给初恋男友——那个伦敦雕塑家。)这次因相亲而结合的婚姻持续十年。第四段婚姻:叶浅予与王人美经历几次失败的婚姻后,叶浅予只想找个老伴安度晚年。年,经朋友撮合,与王人美结婚。当时他48岁,与戴爱莲离婚后已独居5载;她41岁,离开前夫金焰也已10年。其实两人30年代就在丁聪家认识。王人美,湖南浏阳人,从小失母。年考入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父亲病故后,随哥哥到上海,考入黎锦晖的歌舞学校。毕业后加入黎锦晖的明月歌舞团,与黎莉莉、薛玲仙、胡笳被誉为明月歌舞团的“四大天王”,因主演电影《渔光曲》而一举成名。“叶浅予是个好画家,却不是个好丈夫。他除了懂画,别的什么都不懂……有好多好多让我恼火的事……叶浅予是个过于沉浸在事业里的人,当这种人的妻子,真不容易!”——王人美王人美与著名影星金焰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
不希望重蹈覆辙,跟叶浅予说:
“更深了解,以期达到更好的合作”。
可性急的叶浅予并没有考虑更多,
交往几个月后便在北京四川饭店
花元办了酒席,匆忙结婚了。
王人美为此颇有些不快。
婚后,叶浅予告诉王人美,
他的全部财产只有元。
家里的日常生活只得王人美掏钱解决。
婚后一个多月,
两人就因一件小事顶撞起来,王人美甚至提出了离婚。王人美觉得叶浅予是个“倔老头”,她性格内向,有些急躁,叶浅予只顾自己的事业,对她缺乏关爱,交流很少,对家务事也几乎从不关心。即使两人一起去公园,叶浅予找地方坐下后就拿出速写本画画,根本不顾王人美的感受。年,叶浅予未与王人美商量,就将“文革”中被扣的补发工资三万元,无偿捐赠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作奖学金。而当时他们自己也不宽裕,搬家时只得跟荣宝斋借钱。王人美对他这种大男子主义作派非常不满。尽管叶浅予品行善良,是个大好人,却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他俩的生活全靠一个“忍”字,且忍无可忍之时,必须重新再忍,否则根本过不下去。同年,为找房管所换房,王人美急得患上脑血栓,叶浅予只得顺从、忍让,两人总算过了几年太平日子。年,他们所住的甘雨胡同要搬迁,两人只好暂时分居两处,一个住在中国画院,一个住在北影招待所,每周互相看望,倒显得亲近许多。不料,这一年冬天,王人美因骑单车摔倒而致脑溢血,在医院治疗几个月,不见收效,于年3月病故。这段婚姻持续整整30年,是叶浅予四段婚姻中时间最长、也是最凑合的一段婚姻。女儿叶明明有句话概括了他的一生:“父亲一生,在事业是上成功的,在生活上是坎坷的,在婚姻上是不幸的。”这,怪谁呢?*文中图片取自网络。~end~
往期选粹:
1、百年遗珍,惊艳时光:上海的十处美国老建筑(二)|陈纳德与陈香梅的爱巢
2、百年遗珍,惊艳时光:上海的十处美国老建筑(一)
3、“慕夏是日本动漫的祖师爷”,为何慕夏后人对此不以为然?
4、中年老父美西一号公路溜娃记(北上篇)
5、上海哥伦比亚住宅圈:雷文、邬达克、孙科、蓝妮的璀璨烟花(1-3)
6、“百年愚园路,半部上海史”(1~9合集)
7、苏州河,河滨大楼,多少爱与哀愁(合集)
CC私人旅行笔记用心写好每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