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本文作者陈平原与饶鸿竞先生合影。/图)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我在中大读研究生时,真正无话不谈的,并非吴、陈二位导师,而是排名第三的饶先生。有一阵子我精神状态不好,晚上在西操场徘徊,竟然有十点钟敲门的莽撞,饶师不以为忤,三言两语,举重若轻,很快为我驱散满天乌云。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陈平原责任编辑
刘小磊
吴宏聪先生(—)晚年曾叮嘱我:要为饶鸿竞先生(—)好好写篇文章,他是个好人,且对你极关心。作为及门弟子,我当然晓得;可就是资料缺失,始终找不到写作的感觉。这让我很纠结,也很愧疚。曾在若干文章中稍为提及,但都没能充分展开,比如:
我在中山大学念硕士时,有三位导师:近代文学方面我受教于陈则光先生,现代文学则以吴宏聪先生为主,至于新文学书籍以及鲁迅著作版本等,这方面的兴趣与能力,主要得益于饶鸿竞先生。……依我的观察,他有“把玩书籍”的兴趣,每回见面,总是侃侃而谈,然后不无炫耀地亮出某本好书。80年代后期,我开始出书,他叮嘱,凡是论述的,不必送;若是史料或谈论书籍的,一定要寄来,因为他喜欢。(《“爱书成癖”乃书生本色》,年9月24日《中华读书报》)
文章的意思没错,可就是显得有点“虚”。那是因为,我随饶先生读书虽两年有半,但那时年轻,总以为来日方长,每次谈话都直奔主题,对导师的阅历及心境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