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献学专题笔谈之四张武军从民

请问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有好的效果吗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43590.html

中国现代文献学专题笔谈之四

张武军,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抗战文学、革命文学研究。

从民国报纸副刊探寻

现代文学新的历史叙述

摘要:近些年来,报纸副刊作为重要的文献史料,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不过,研究者对于报纸副刊的研究整体呈现出模式化倾向,一是集中于副刊的栏目介绍、作家作品搜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辑佚;一是围绕“想象的共同体”和“公共空间”等理论展开阐述。前者并没有形成文学史叙述和文学研究新的热点,后者又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存在一定的隔膜。总体来说,报纸副刊上的作家作品虽不以文学性见长,尤其是像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和一系列《民国日报》等更是如此,但它们却和民国政治与社会历史变迁密切相关。从这些报纸和副刊,我们可以从多层维度去探究民国时期文学背后的支配力量,重溯文学发展变迁的运转轨迹,如革命文学谱系的重构以及重叙现代文学历史的可能。

关键词:报纸副刊;《中央日报》;《民国日报》;革命文学

新世纪以来,文献史料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再一次成为新的学术热点,在此背景下,报纸副刊成为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亟须开发的一片沃土,“曾经风光八面、而今尘封于图书馆的泛黄的报纸与杂志,是我们最容易接触到的、有可能改变以往的文化史或文学史叙述的新资料”。[1]而且,“当我们从报纸副刊进入新文学史的航道,和从单行本进入新文学史的航道时,景观是不一样的。我们由报纸文艺副刊进入的是一个原生态的历史野地,看到的是未经筛选、淘洗过的成熟或不成熟的作品,新文学生成过程中的稚嫩、新鲜,以及不可避免的浅薄,都呈现于此。而我们由单行本进入的是一个经过筛选的秩序化、等级化了的文学史状态”。[2]通过对报纸副刊这一原始文献的考察,重返文学的历史现场,并藉由原生态文学史料的发见,或多或少充实或改变现有文学史的叙述,是学界共同的期待。

当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报纸副刊的阵营后,如有观察者所言,大量选择报纸副刊为题的论文,“甚至基本形成了一套有序的研究模式,照章操作几乎可以保证论文达到一定的水准且获得可以预期的成果”。[3]这种报纸副刊研究的模式化首先体现在内容和结构的安排,大部分研究者都主要集中在副刊的栏目介绍、作者队伍考察、作家作品梳理,重点介绍被原有的作家选集、文集、全集所遗漏的作品。诚然,这对原始文献史料的打捞和整理,功不可没,但有一个更值得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jz/6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