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黄金时代他们都在天上飞,从来不管

终于看了传闻已久的《黄金时代》,走出影院,下了一宿一天的雨终于算是停了。华灯初上的上海,正是片中人物短暂人生最辉煌时居留的城市,然而现实却像已经过了几个世纪。如果在地铁里做问卷调查,不知有多少人知道萧红;连一位同行,也是最近才恍然大悟:原来小学语文课上学的《火烧云》就是萧红的作品。

有朋友问我观感如何,我答:可能之前期待值较低,所以看了之后反而觉得没那么不好。想想,这并不代表我全部的想法,而且偏差很大。

我只是觉得这部电影与今日中国完全格格不入,与“接地气”完全是反义词。从传主的知名度而言,她绝对在中国近现代灿若星辰的榜单上不算“显学”;从题材而言,这种年代传记片往往费力不讨好,因为它不够娱乐;从现实意义而言,几乎没有任何比照、对照、影射。

它的意义就在于此,问题是现在还有多少观众愿意在电影院里花三个多小时看一部制作认真精良的“正剧”。还有多少人关心一个既不“左”(她跟“左联”的关系在片中表述得恰到好处)又不“右”(片中她对丁玲说的不去延安的理由是准确的)的不“红”女作家,特别是除了她身世与情史以外的一切呢?而所谓“东北作家群”或“鲁迅扶植的青年作家”也都不能给她加持。看看王瑶或夏志清的文学史对她有意无意的轻视或忽视就知道了。

她既不属于这个“布”,也不属于那个“布”,没法归类,没法贴标签。

但许鞍华还是把这件事做成了。有那么多机构愿意投资,有那么多大明星愿意加盟,真是不容易。

汤唯更不容易,这人物怎么演啊?怎么演都可以,怎么演又都不对。比王佳芝难多了。东北大妞的浪与南方小女子的作还是有区别的。想想几位东北籍的女演员,李冰冰、秦海璐,似乎也都不合适。倒是有点想看宋佳版的萧红了。不过,演过这样的人物,汤唯在现实生活里嫁什么人都可以让人放心了吧。

刘烨没有演萧军真是一大遗憾,还是他比较能演出东北老爷们那种混不吝来吧。剧本中,给萧军加点“软”的戏,和给端木加点“硬”的戏,可能更好。本来被大时代裹挟的个体,不管多勇猛,也有不自信的瞬间,特别从事的是“文无第一”的行业;而担当最难,也最见勇气。端木是旗人,有骨子里逆来顺受的血液,但也绝不是个孬种。现在片中萧红是离开李逵,一下子拥抱柴进了。

丁玲有那个时代的眼神,想想她坎坷的后半生,不知什么人能给她拍部传记。鲁迅不容易演,被中学课本快异化成“央视”了,王志文还是稳,把“倒(三声)”读成四声也不是什么大错。胡风、聂绀弩、白朗完全失败。一个是以反派见长的冯雷,两场戏都没什么“戏”;聂绀弩,大知识分子,王千源演得像个村里爱嚼舌头的二流子,实际上聂对萧红的理解极其深刻,感情极其深厚,回忆极其动人;白朗的田原本身也写作,但真的驾驭不了那个时代的作家,只会撅着性感的嘴。

想拍那个时代的人,特别还是传记,只能全组采取集训的方式,就像84版《红楼梦》时,让演员封闭集训:学扮演角色的文字,学时代风俗,学旧体诗,学书法。当初黄蜀芹导演拍电视剧《围城》对演员就一个要求:看过原著(那时候还不是畅销书)。但,现在,这可能吗?在一块空气被污染、土壤被污染、地下水被污染的土地上,种出来的转基因作物,能指望它跟有机农产品一个味儿吗?

刚解放时,我们的演员能演日本人,也能演国民党,不管是方化,还是程之、葛存壮、刘江,都有经典传世。文革后,大概惟一演日本人还能接受的就是陈道明在《屠城血证》中了。其他,神不行,精神气质是垮的,委顿的。日本人丑归丑,但眼神是亮而有朝气的。演民国时人也一样。看老照片,那个时代的人再丑,穿得再随意,眼神里的风采都是一睹难忘的。

不单是演员演不了,文本也很难平衡。原本那些书面回忆,让片中人物用嘴说出来,然后还要填写不在回忆录中那些生活中更细节的内容:吃饭说什么,打招呼说什么,送别时说什么。李樯也真是不容易,能一句油一句水地这么写。

萧红临终时说:“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两句话里,那么多颜色:蓝、碧、红、白,看透人生,不虚此行。那时他们都在天上飞,从来不管“接地气”的事。

编辑/王跃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jz/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