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88851.html
在上一季广东崇正年秋拍中,新文学名家端木蕻良旧藏的“红楼旧梦”专场曾因文人气息浓郁,金石味道醇厚而得到有识藏家的
整理端木先生遗稿时,发现了他十一册笔记,题名《日知日录》。每册书根上都有题名和序号。第十一册因为虫蛀被撕去一半,其他则保存完好。这是他和年的读书笔记。内容涵盖了经史诸子、诗文笔记、金石文字、泉币古玉、吉金碑拓、算学度量等等。洋洋洒洒,均以工整的行楷毛笔书写。而以金石文字和古器物的研究尤为详尽。第九册则专为《考工记匠》,第十册为《墨子通释》专著。在笔记里除摘要劄记,也多有评点。如纠正夏承焘考释之误,说“梁启超错引坊本,胡适承其误”,对杨树达、于省吾、张政烺则大为认可。几乎读了于省吾当时所有著作并详细笔记。
端木与张政烺
王钟翰(后排左一)为端木贺寿同时还发现了一批照片,都是和张政烺、王钟翰、邓广铭、季羡林等人的合照,轻松融洽,其乐融融。当时觉得奇怪,后来读了端木先生的文章才知道,他们都是同一时期在北京的学子。端木年考入清华,入考的那场就是陈寅恪出题“孙行者”让考生对对子的那场。事后端木还在《世界日报》上发文披露考试的内容,这是否此事最早的媒体报道,就需要考证了。端木当时对的是《大公报》主笔的名字“胡政之”(《忆老师》)。张政烺在陈智超为他做的访谈中也谈到过此事,说当时这场的考生还有周祖谟,他和周祖谟还有另外一个考生对的是“胡适之”,但据说陈寅恪的标准答案是“祖冲之”(陈智超《张政烺先生访问记》,《揖芬集》)。
端木先生有一方印,是齐白石所刻的“石海书林砖瓦阜”,在他珍视的碑帖古籍上他都郑重地盖上这方印。这个印的来历他自己曾为文记之:“解放初期,和汪刃锋在春节期间逛厂甸,他发现一方齐白石刻的闲章,阳文‘石海书林砖瓦阜’,跑过来跟我说:‘这闲章对你最合适,你买回去吧!’这样,我的一大堆破砖乱瓦中,就有加进了这方显赫的图章。”(《闲趣》)端木富于收藏有名于朋友当中,而尤其和汪刃锋、尹瘦石、陈迩冬、李白凤、施蛰存多有交流。汪刃锋当时在代管荣宝斋美术机构的开发业务,陈迩冬也是厂甸的常客。有一次陈迩冬在一家古董铺里看到一方砚台,肯定是高启的,一定要端木去买下。还特别提醒端木,不要像上次那方“鸡骨白砚台”,“因为去晚了,被康生弄去了。”(《记陈迩冬》)端木喜欢《梅花喜神谱》,“这个画谱曾有两种印本,一种天地留的宽绰,和原刻风貌一致;一种开本略小。两种我都有幸收藏。前年春节时,施蛰存兄将他收藏多年的一套‘梅花喜神谱’信笺,寄赠给我,真是喜出望外。”(《梅》)李白凤和施蛰存是右派,端木对他们多所帮助,还曾为李白凤的工作奋力奔走。李白凤曾为施蛰存油印《金石百咏》,并寄赠端木。
端木先生痴迷碑帖拓本。曾见一个圆珠笔的目录,从《石鼓》到清代列了碑帖一百种。虽不是他的字迹,但都是他的收藏。他也喜欢访碑校碑收集残砖断瓦收集拓本,他说“对于石头片瓦,我是生有偏爱。”在团河参加土改时,“我又发疟疾,我还打着颤,捡回来一些乾隆时代的瓦当。”(《石头记胜》)五十年代初,报载本在中山公园的“兰亭八柱”不知所踪,端木便每天散步时在园内寻找,终于在年在一堆废弃石料场那儿给找到了,他激动的连夜写信给《文物》杂志,《文物》杂志立即以《兰亭八柱有了下落》发表出来。(年第四期)
季羡林与端木
金克木(左)、邓广铭(中)与端木
亲近的朋友都知道端木藏书丰富。年王统照来京,便要端木“送他一部《杜甫全集》,”端木“随即去琉璃厂买了一套送给他。他翻了翻,认为版本不错,愉快地收下了。”(《统照先生和我》)他是书店的常客,“有一个时期,中国书店陈列出一大批明版书,刻印精良,保存完好。”他“就选购了十来种,很为高兴。”(《我的买书与藏书》)他买到《吴梅村诗抄》的残本,他就收集了其他八个版本的梅村诗集进行校勘,写了篇《吴梅村佚诗八首》发表在《文汇报》(年4月1日)上。这篇文章至今还被吴梅村研究者们屡屡引用。
端木喜欢收藏小说戏曲版画,这一方面是受胡适郑振铎的影响。他在许多文章都提过,他和胡适的侄儿胡思猷是南开中学的同学,曾多次一起到胡适家中去看书。他和郑振铎是好朋友,“年在上海时,也经常到郑振铎家里去看他的藏书。(《我的买书与藏书》)他看到了郑振铎“屋子里堆满了古书和印制的古画册页,”也听郑振铎“痛心地告诉”他,“搜集的全部‘唱本’都被烧掉了。”(《追思》)胡郑的影响而外,他的戏曲创作和红楼情结,也促使他搜集曲本小说版画。而对《红楼梦》的研究,也使他的收藏往往有着清宫情结。他在王鸿绪进呈稿《熙朝雅颂》的夹板上题写了两段话:“此本曾上石,钱陈群在石上补入之,而此本仍其真面目也。”“丙子为乾隆廿一年,是物曾与雪芹同时。”于此可见一斑。在《日知日录》之前,于他年曾写了《红楼剳记》和《戚本摘觅》两部关于红楼的笔记。
端木先生晚年有篇《治学经验谈》,他说“我不是研究学术的,有关学术的问题,我也愿意用散文来表达。”“戴震主张先认识古文的字,再做解释的工作。但我没有认真作过考据,我只是利用别人的成果,在学者们的工作中,去寻找可信的。”这里面不仅透露着自信,背后更有着小小的得意。文学以外,他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红楼旧梦·端木蕻良旧藏(二)部分精品-
熙朝雅颂楷书(34开选6)
水墨笺本册页三十四开
王20.5×14cm×30;跋23×15cm×4
此件的装裱实在“瑰丽”,不发大图不足以“解馋”——
成亲王行书诗稿
水墨绢本册页六开
27.5×14cm×6
文征明行书(部分)
水墨纸本册页十四开
29×13cm×14
明贤书翰(部分)
水墨纸本册页十六开
陈27.5×12.5cm×2;名21×9.5cm;王21×10cm;陈奕禧24×14.5cm×2;牛22.5×14cm×3
刘墉行书(10开选6)
水墨笺本册页十开
23×13.5cm×10
方士庶山水(24开选2)
设色绢本册页二十四开
8×19cm×24
蒋廷锡花卉册页(12选2)
设色绢本册页十二开
27×40.5cm×12
光绪拓本五叠装《石鼓文》
附石鼓言训,完颜麟庆题签,赵智如旧藏
册页十二开
47×67cm×12
明拓本《圣教序》(节选)
五十六开
25×12cm×56
注:张绍良、陈门也珍藏,冯玄鉴,菊隐外史题跋
清初“三监本”《皇甫府君碑》,张惠言题跋(36选4)
册页三十六开
25.5×14.5cm×36
麟庆《鸿雪因缘图记》夹板六册
道光二十九年刊白纸本
30×17cm
《元至大重修宣和博古图录》一函六册
元代刻本
36×25cm
《书集传》一函六册
正统十二年内府司礼监敕刊本
31×19cm
更多精品,
请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