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隍庙淘书散记陈乐道

兰州隍庙淘书散记

作者:陈乐道

闲暇之时,我常常爱逛兰州隍庙,在旧书摊前寻寻觅觅,徘徊流连,希翼能淘得一册夙所心仪的好书。   

那是一个春日的下午,我趁兴踏进了这座古老的院落。夕阳斜映在建筑群上,飞檐斗拱,彩饰油画,被抹上一层淡淡的金辉,隐约透出几许妩媚,平添一丝怀旧的情调,给人印象很深。因事耽搁,我来时已见三三两两的摊主正拟打道回府。一位相熟的摊主笑盈盈地说:“噢,收摊了!”尽管如此,在我淘书的历史上算是另类或例外,但我仍满怀希望,匆忙向书摊走去。无非想翻翻看看,过把淘书的瘾,甚而追想一番前辈学人那种微妙的心绪:“夕阳将下,微颸吹衣,访得久觅方得之书,挟之而归,是人生一乐也。”(郑振铎语)   

兰州隍庙,坐落于繁华闹市,周围群楼环簇,商肆鳞集,深掩其间,自得风流。它原是祭神的所在,始建于北宋。一度香火鼎盛、殿堂巍峨,气象森严。年,改建为市“第一工人俱乐部””。时逢承平,如今已成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逢年节或周末,这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煞是好看:卖画的、刻章的、集币的、玩邮票的、赏黄河石的、淘旧书的,以及捏泥人的、雕葫芦的、剪影的……也不乏有贩卖赝品及兜售假货的,未免孱杂厕身其间,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   

屈指算来,我与隍庙结缘,已非一日,至少十多个年头了。所谓“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略可仿佛这种情结。前尘影事,何胜感喟!癖嗜淘书,早就属于我庸常生活中的有机部分,自然不可或缺。   

我之淘书,不止是作为一种消遣,如打牌弈棋、遛鸟赏花,惟在适意;也不止是阮囊羞涩,怯于购买时下昂贵的新书,还在于别的缘故。我时常在想,书籍文献的遭际存亡,不仅“同于云烟聚散”,而且更像一个人的命运,升沉利屯,臧否荣辱,俱有差别。最是那些历尽沧桑变幻和时间积淀,而流传于世的书籍,有时流散街头,寂守冷摊,风吹日晒,尘封水渍,看了使人唏嘘不已,为之惋惜!   

当然,我不是藏书家,没有前辈学人那种“狂胪文献过中年”的豪情,无力且无缘购得明清珍本乃至宋元佳椠,却对他们充满景慕钦佩之情,每为其爱护抢救典籍的精神所感染,“私念大劫之后,文献陵替,我辈苟不留意访求,将必有越俎代谋者。史在他邦,文归海外,奇耻大辱,百世莫涤。因复稍稍过市,”(同上)其痴怀若是。   

淘书绝非易事。只有澄心静虑,耐得性子,辛勤访求,始能有得。几年功夫,我曾先后淘得不少称心惬意之书,其中有民国版本的《苏东坡、黄山谷尺牍合璧》、《写心集》、《写心二集》及《梅花草堂笔记》等。“一书之得,其中甘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同上)自不可与外人道也。殊不知,最是那些具有独特价值的书籍,往往如藏在深闺里的美人,开在空谷中的幽兰,在不经意处默默地吐着馥郁的清香,等你慧眼相识!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书”却在灯火阑珊处。

难忘的一次是,我有幸淘得《艺风堂友朋书札》,却只有上册,下册遍觅不得。无奈之余,只得挟此残册,怏怏而归,颇足败兴。因牵挂之故,好久寝食不香。说来有趣,我不久在街头一冷摊位前居然淘得此书下册,遂成完璧,有如神助!正应了那句俗语:“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书的扉叶上还盖着甘肃省建工局图书室的印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世事的变革兴替。   

还有一次是,淘得《甘肃闱墨》。记得,时序已届深秋,却仍未睹有萧疏凋零的景象。街市两旁,依然看到草坪犹绿,花木及各种藤类植物或黄碧相间,或红中透紫,色彩斑斓,大有引人诗情、胜过春朝的气概。隍庙门前,那家烤羊肉串的摊点生意红火,老少妇孺扎作一堆,伴着“丝丝”声响,细品慢尝。朝里走去,只觉衣香鬓影,熙来攘往,有位画家正在写生,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生动传神的市井风俗图。照例,我又来此淘书。刚迈进一家店铺,店主就殷勤送上笑脸。店虽不大,却摆满了各种古玩钱币,玉石瓷器和名人字画,而地中央的架子上摞着线装旧书。碰巧,一册名叫《甘肃闱墨》的木刻旧书,映入眼帘,使我好奇。随手拿起,就听老先生说:“书里有安维峻”。乍听之下,为之一动。安维峻,何等人物,乃晚清名闻全国的“陇上铁汉”,莫非真如所说?才经翻看,其名赫然在目,焉敢不信。原来,这是一册清光绪元年(年)甘肃举行乡试的闱墨选编,是科解元即安维峻。转而又想,此书价格定是不菲,故当时未再细问,然终不能释怀。为此,教我一宵不得好睡。   

翌晨,饭始毕,我就匆忙赶到隍庙。经与店主几经讨价,谈妥,如愿以偿地将此册《甘肃闱墨》收入囊中,归作箧笥之藏。旁边,一位搞收藏的人士插话道:“此书值得买!”盖因其品相完好,且里面有著名历史人物的文字,堪供研究科举制度。   

有时,旧书摊上也能有意外的收获。一天,我正在隍庙转悠,偶然一瞥间竟发现旧书丛里摞着厚厚的一叠东西,待蹲下细瞧,不禁一怔,这不是民国旧档案吗?内容多系甘肃河西及其他地区的水利资源勘察设计文件,共达87份,比较系统完整,计有工程意见书、计划书、勘察报告、概要、章程等,如:甘肃河西水利工程总队编制的《安西疏勒河中游截引地下水工程计划书》、《开发甘肃河西农田水利三十二年度工作计划书》,它们为何流散于此?摊主小曹,一位朴实且精干的陇东人(约30多岁,我常风趣地呼他“曹老板”)主动介绍说,它们是一位老者甩卖给他的。因为职业的关系,我试着说:“曹老板,将这些档案让给档案馆吧!”不知是碍于熟人的情面,抑或别的原因,他未加犹豫,爽快地答应出让。最终,这批档案被收集进馆,有了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场所。   

最是每次淘书归来,我得先将书上的积尘轻轻拂去,整理修缮,细加熨贴,下一番如此工夫。尔后,深宵之际,待万籁俱寂,捧在怀里,摩挲品味,不让前人篝灯燃脂的读书雅趣,“及今追维,如嚼橄榄,犹有余味。每于静夜展书快读,每书几若能自诉其被收得之故事者,盖足偿辛苦有余焉。”(同上)快何如之!有时,春雨潇潇,伴着紫砂壶里溢出的淡淡茶香,摒却嚣嚣市声,一卷在握,却又是别一道景致了。“山上山下,全是绿叶茂密的树林,整天就在树林里走。从树林稀疏的地方望去,近处的山布满了树林,现出一片浓绿。远处的山,也布满了树林,现出一片苍黑……”“每座茅草房前后,都围有竹篱,里面的芭蕉、棕榈、麻桑蒲的叶子,都绿闪闪地放光。”“布满绿树的山谷,正给阳光照着,叶子上闪着点点金光。斜坡的尽头,蜿蜒着一道江流,现出一片银色的光辉。江那面的山峰,抹上蓝色的烟霭,显得十分美丽。”(艾芜《南行记续篇》)浏览着这样的文字,欣赏着书中由名画家吴冠中等所配插图,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幅色彩鲜明、意境深远的风俗画!

本文编辑:花落千江水

总顾问:筱冰主编:耕耘、周一、姜小米、微雨寒梅、尘缘如梦、雪海、繁华依旧、江水涛涛

执行主编:路遥归梦

副主编:花落千江水、江南丝竹、穆云寒、梦在何方、筱曦

编委:月末儿、花过无影、絮语如歌、端木、蒲园有缘、明月总照进人心、元素、阳娟

主播:子叶

法律顾问:陈宏贤律师

赞赏金全部归作者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jz/2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