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天地

作者:胡联浩

本期继续红学图书的书名话题,今天我们说说那些奇特而又有趣的书名。据笔者所见,称得上“奇趣”的书名有以下七种,现略加解析和评点,和红友们分享。这些书名的含义,既有原书作者的解释,也有笔者的理解。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红泥煮雪录》

《红泥煮雪录》是端木蕻良关于红学文集,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端木蕻良(—年)是著名作家和红学家,他的研红文集原名为《端木蕻良细说红楼梦》,年出版,《红泥煮雪录》原为文集中的一篇。后作为书名更有特色,分别以“红泥”之红和“煮雪”之雪来代表《红楼梦》和曹雪芹,有点类似于王利器的《耐雪堂集》,雪亦指曹雪芹。

书名“红泥煮雪录”除了点出曹红之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代白居易的诗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有一种煮雪烹茶,围炉夜话的情景:傍晚下雪的天气,红泥小火炉慢慢煮着,给人以温暖和慰藉。若有三五知己围炉长谈,岂非人间快事。这或许就是作者让人感受读此书想要达到的境界。关于书名的意思,作者在《红泥煮雪录》一文中解释说:

说来也很平常为,红泥小火炉,是到处都有的日常炊具,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玩意儿,曾受到过大诗人酒仙的青睐。我又联想到芦雪庵雪夜联句:“烹茶水渐沸,煮酒叶难烧。”觉得雪天无俚,煮茶谈心,真是别有一番滋味。不过,我这红泥煮雪,又无落叶可烧,只能是“山僧扫径,稚子挑琴”一般,请大家吃一盏煮不开的茶吧。因此,就取名《红泥煮雪录》,是为序。

看来,端木生前就有以《红泥煮雪录》为文集书名的打算。由此,书名“红泥煮雪”另含两层意思:一是煮雪烹茶,促膝谈心聊红楼之意;二是希望就像小小火炉上煮出来的茶香,虽然清淡,却令人回味无穷。

《解压红楼》

《解压红楼》是吕翔骏业余研究《红楼梦》的专著。书名借用计算机科学中的术语“解压”(即“解压缩软件”)引入,既符合理工科工作者研红的特点,又点出该书是部索隐红学著作。作者认为:《红楼梦》所采用的隐写方法是“对额密码法”,把一个故事压缩成一首诗,一副对子,一个人名,甚至是一个字。

譬如小说的女主人公林黛玉的芳名就隐着一句久违了的老话:“学好文武艺,贷予帝王家。”林字是并列的两个“木”字,代表文、武二艺,黛字谐音“贷”字,玉字代表帝王家,因为帝王家是执掌玉玺的人,区区三个字是一个长句子的缩写,这是曹公发明的压缩法。而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些高度压缩的字、词、句给正确地解压。通过解压,我们可以破解出许多历史的悬案……

由此可见,作者的所谓解压法与蔡元培等前辈的索隐之法没什么本质的区别。索隐这种过时的研红之道,早被大多数红迷抛弃。所谓“解压”、“对额密码法”无非是噱头而已。

此外,“解压”一词还可释为解除压力的意思,通过阅读和探讨《红楼梦》陶冶情操,舒缓生活压力。索隐不过是怡人怡己,博人一笑而已。“解压”也算贴切了。

《红楼深呼吸》

《红楼深呼吸》是徐康的评红文集,除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红楼优伶”论》、《又见石凉君睡去——湘云与苏轼》、《竹影诗魂冷月花——林黛玉形象分析》等文章外,重头戏便是《〈红楼〉深呼吸》,对《红楼梦》前八十回逐回进行简要的综合点评。例如:

第七回:多疑自怜泪债还不玩

周瑞家的奉薛姨妈之命,给众姐妹送宫花,最后两枝送给黛玉,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这一句话,就写出了她的悲剧性格。

送花总得一个个来,总得有个先后。黛玉这时进贾府不久,未必就让周瑞家的讨厌,那两枝花也未必是挑剩下的,然而黛玉却那样多疑,下人们怎会喜欢她?这性格注定了她不会像宝钗那样能笼得人心。黛玉郁郁而死,也是她的悲剧性格导致她的悲剧结局。

多疑自怜,泪债还不玩。应该说林石没有成姻,除了黛玉反抗世俗礼教的言行,她的悲剧性格也是重要的原因。

那么,书名什么意思呢?正如该书序作者王珊所说,《红楼深呼吸》是个“有诗意的书名”,书中并没点出,让读者自己体会它的诗意。

深呼吸,就是大口呼吸,让身体接收更多的氧气,提高或改善脏器功能。因此,“深呼吸”第一层便是细细品味的意思。再者,所谓“深呼吸,冷思考”,深呼吸可以稳定情绪,转变思路,因此第二层意思就是别样思考,新的顿悟。至于此书能不能让读者深呼吸,那就另说了。但不管如何,这个有诗意的书名算得上是奇趣书名了。

《灵台叩问录》

《灵台叩问录》是叶鹏先生的红学随笔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年出版。每篇小品,都是借《红楼梦》中的一段情节,一句对话,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为因由,借题发挥,引起种种心态的剖析和联想,从天堂梦境到生活习俗,从伦理道德到思维方式,从人生态度到临事反应,《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形态的缩影。

关于书名,作者解释说:

灵台,周台名。周文王筑台,一说为民游乐,一说为观天下。《诗序》曰:“‘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灵台教化民众,恩及鸟兽昆虫。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为了倡导高雅的文化,提高社会的文化品位。圣人的崇高目标,我们只能心向往之,不敢斗胆比附。本专栏的“灵台”,即“灵府”,心也。灵台叩问,即心灵的探索与审问,研究人心的真伪、善恶、美丑、好坏。

该书既有借《红楼梦》说现实,评述国人心态,笙磬同音,也较贴切。也有由《红楼梦》的点滴分析文学创作,可看作作者与曹雪芹的心灵交流。“灵台叩问”,别出心裁,而又恰如其分。

《红潭犀照录》

《红潭犀照录》是欧阳健先生的红学专著,是欧阳健《稗海潮》的缩减本,精选了原书的三分之一。该书以实录的形式,展示了欧阳健与“主流红学”门派的论战、斗争的种种情形,同时展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的生发、敷演过程。

对于“稗海”和“红潭”,欧阳健解释说:“‘稗海’既曰‘海’,则必有浪花的飞溅,狂潮的荡激。而在浩如烟海小说群中,《红楼梦》独享恩宠,阅读研究者最多,俨然‘稗海’间的潭渊。‘红潭’之深不可测,除了学术内涵之复杂,难以入其潭奥,亦有纷繁因素之纠结,‘白波奋流,自成潭渚’也。”

书名中的“犀照”则有点生僻了。他引经据典解释说:

据《晋书·温峤传》载:“峤旋于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水,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遂以“犀照牛渚”譬喻洞察幽微,如高启《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万怪呈。”后亦省作“犀照”,如袁枚《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塵谈立止黄河浊,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冤情洞见,乞赐超豁。”四分之一世纪涵泳“红潭”的经历,确实值得回味和反思,于是唤起了撰写这本《红潭犀照录》的动因……

合而言之,“红潭犀照”就是洞察红学界是非曲直、成败利病。效果如何,则有待历史评判。作者自诩,该书为“当代红学《录鬼薄》”,但何人是鬼,恐非该书作者说了算。红学界多年来常见跳梁小鬼身影,极尽拨弄是非,颠倒黑白之能事,确实很需要有识之士洞察犀照。然而,欧阳健的那套“程前脂后”、“程优脂劣”论在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红学研究者看来,荒谬至极,难以立足。有人评价他是个唤不醒的人,还有人评价说:“以他的思维能力,我坚信他早就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学说的逻辑黑洞和根本不能成立,但他深知自己狠话说绝,已经难以回头,缺乏他极力赞扬过的俞平伯那种痛下决心否定自己的精神。”若果真他心中有鬼,这书可就真成了“录鬼薄”。

《醉翻风月鉴》

《醉翻风月鉴》系陈潞所著《红楼梦》赏析专著,香港奔马出版社年出版,收录的文章有《双卿琢玉辟鸿濛》、《红楼三尤》、《凤辣子五味俱全》、《钗黛平章》、爱红的毛病儿》、《醉眠与情解》等。

该书书名看似普通,却可有多种理解。我们知道,《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因而“醉翻风月鉴”可解作醉中翻检读书之意,点出其解读《红楼梦》文本之旨。其次,作者虽说:“翻检之翻,非翻案之翻也。”实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意,点出“翻”亦解作“翻案”。书中娓娓道出许多独特见解,与一般读者理解不同,翻案也说得通。如从第四十一回妙玉悄拉钗黛二人品体己茶一节,剔出“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认为里头大有文章,“前番”二字说明此次品茶钗黛二人是初度,而宝玉至少已是再来,由此妙玉当面骂黛玉是“大俗人”乃出于妒念。此外,还翻出疑案,如分析凤姐与秦钟、凤姐与宝玉、秦钟与宝玉之间的疑案。

“风月鉴”又是一面镜子,可照见风月情事,《醉翻风月鉴》正是以揭示《红楼梦》中许多暗含的情事为主。如《红楼三尤》文中析出尤大姐尤氏与贾敬有一段翁媳间的情案,认为贾敬与尤氏、贾珍与秦可卿,宁府祖孙三代均有丑闻,“箕裘颓墮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即由此而来。

意蕴丰富的书名,让这本《醉翻风月鉴》毫无疑问列入奇趣书名行列。

《红楼梦梦》

《红楼梦梦》是台湾佛光大学教授龚鹏程的红学著作,台湾学生书局年出版。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增订本时更名为《红楼丛谈》。笔者将《红楼梦梦》列为奇趣书名,乃因其表面看来似无特别,且两个“梦”字似有累赘之嫌,其实即内涵丰富,切合书之内容。第一层意思,为《红楼梦》之梦的意思,是作者对自己写成此书的追忆与感慨。作者在书的《前言》中说,他多年来一直觉得“读《红楼》真是太新辛苦了,我不知读了多少遍,都只读到第五回”。后来看胡适的资料和高阳的红学著作,并常与高阳聊红后,“不便过拂长者之意,只好再回头去读《红楼》,同时并把各家红学论著一一觅来研究一番,对勘辨证。反覆久之,乃稍得其腠理,逐渐摸索出了些头绪。”于是,陆续写出这些文章,回想往事,“殆若梦然”,“爰辑旧制,以供世之读《红楼梦》者参考,亦以此思往事而念旧游也。”

第二层为《红楼梦》中梦之意,指读者对《红楼梦》的解读与诠释。作者认为:“由读者阅读与诠释的角度看,《红楼梦》的读者会因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不同思想背景、不同着眼点,而形成不同的观点及诠释结果,读出许多不同的《红楼梦》来。这虽然是一般阅读活动的通例,但《红楼》似乎格外特别,其原因,我猜想是《红楼》的写作特殊,即真即假,是非两行。故这种书籍与读者特殊的互动型态,若仔细观察之,不唯深具趣味,对‘读红楼梦’这件事更可有深刻的了解,亦更可对阅读与诠释行为进行方法学的探讨,具有高度的理论意涵。”

第三层“梦梦”中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对梦进行梦幻解构的意思。该书做的是红楼诠释史或红楼诠释型态的梳理,“讨论索隐派、自传派等各式红楼诠释者的解读方法,分析其进路,反省其局限,探究其观点所影响的文人怜花意识,解析《红楼》与佛道释三教的关系”等。

总结

纵观上述奇趣书名,它们有两个特点:一是书名大多有多重含义,令人回味无穷;二是不经作者解释或读者细细品味,初看会感到莫名其妙,甚至不知道这是本什么书,如《红泥煮雪录》、《灵台叩问录》恐怕都不易看出与《红楼梦》有关,故容易被读者忽略。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有的后来更换为通俗的书名,如《红楼梦梦》改为《红楼丛谈》。

目前,解读、诠释和研究《红楼梦》的书籍数以千计,囿于见识,笔者只介绍上面七个,难免有遗珠之可能,欢迎红友们补充。

下面,请红友们投票(多选题,最多选三个):

红楼小天地天地大红楼

欢迎投稿编辑信箱:

qq.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在线咨询
白癜风医院石家庄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jz/1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