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开眼与ldquo鸡rdquo

青少年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index.html

鸡,是人类最熟悉的动物之一,不管好事还是麻烦事它都会掺和着进来。今年是鸡年,当然要说说各种各样跟“鸡”有关的中药,沾沾吉祥的喜气了!

小编整理了一些跟“鸡”有关中药的趣味小知识,闲暇之余不妨一起看看吧~

色彩鲜艳的鸡冠——鸡冠花

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干燥花序。秋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本品为不规则的块段。扁平,有的呈鸡冠状。表面红色、紫红色或黄白色。可见黑色扁圆肾形的种子。气微,味淡。

甘、涩,凉;归肝、大肠经。

收敛止血,止带,止痢。用于吐血,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久痛不止。

●鸡冠花的代表方剂:

结阴便血:鸡冠花、椿根白皮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黄汤下,日二服。(《圣济总录》)

妇人白带:白鸡冠花晒干,为末。每旦空心酒服三钱。赤带,用红者。(孙氏《集效方》)

●鸡冠花的现代运用:

千金止带丸(水丸)——健脾补肾,调经止带。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月经不调、带下病,症见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无块,或带下量多、色白清稀、神疲乏力、腰膝痠软。

会流“鸡血”的植物——鸡血藤

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鸡血藤正如其名,当它的经被切断的时候,其木质部就会立即出现淡红棕色,不久慢慢变成鲜红色汁液流出来,很像鸡血。切面带着鸡血色同心圆环相信大家都是过目不忘。

苦、甘,温。归肝、肾经。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痪,血虚萎黄。

鸡血藤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称其能活血,暖腰膝,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痪、血虚萎黄等患者的治疗,药用需求量大。

近年来,临床上常用鸡血藤治疗贫血以及各种原因(如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全血象减少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且疗效较好。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鸡血藤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对酪氨酸酶双向调节、抗炎、抗氧化、镇静催眠等作用。除此之外,还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鸡血藤的代表方剂:

当归鸡血藤汤——补气补血(《中医伤科用药方法与常用方》)

●鸡血藤的现代运用:

补血宁神片——滋阴补血,宁心安神。用于心肝血虚,失眠多梦等症。

骨增消片——补肝益肾,活血。用于肝肾两虚所致的腰膝骨关节酸痛等骨质增生症。

闻起来一股鸡屎味——鸡矢藤

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晒干或晾干。因其茎、叶揉碎后有鸡屎味,故名“鸡矢藤”。

甘、微苦,性平。归心,肝,脾,肾经。

具有祛风利湿,止痛解毒,消食化积,活血消肿之功效。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外伤性疼痛,肝胆及胃肠绞痛,消化不良,小儿疳积,支气管炎;外用于皮炎,湿疹及疮疡肿毒。

鸡矢藤是中国植物志上的正名,矢同屎。(这点浙江植物志就毫不避讳,用了鸡屎藤的名字)它跟鱼腥草类似,因为茎、叶扯碎了有一股子鸡屎味,所以被叫鸡屎藤。

虽说鸡屎藤臭臭的,但还是有不少人吃它。华南名小吃——“鸡屎藤粑仔”就用到了它。不过据说,鸡屎藤经过处理,内部的挥发性物质挥发后就没有鸡屎味了。和好的面团再加椰奶一起煮,或者直接加姜片和红糖一起煮,做出来的食品甚至还有一种清香。

“鸡屎藤粑仔”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据说当年琼崖纵队被围困在山上时,缺食少穿,缺医少药,战士们就靠挖野菜充饥,后来野菜也挖完了,好多战士都得了营养不良性水肿。当地老百姓闻讯后,就把“鸡屎藤粑仔”装在竹扁担中,以打柴为名,躲过敌人的搜查,把“鸡屎藤粑仔”送到山上帮助战士们渡过难关。

●鸡矢藤的代表方剂:

鸡矢醴——牵牛妙酒(《摄生众妙方》卷六)、鸡醴饮(《古今医鉴》卷六引刘同知方)、牵牛酒(《本草纲目》卷四十八引《积善堂经验方》)、鸡矢酒(《仙拈集》卷一)。

●鸡矢藤的现代运用:

止泻灵糖浆——清热利湿,健脾,涩肠止泻。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单纯性腹泻。

暖胃舒乐片——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活血,止痛生肌。本品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型慢性胃炎症见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

岭南道地药材——鸡骨草

豆科相思子属,别名有广州相思子,具清热利湿、益胃健脾的功能。全年均可釆挖,除去泥沙,干燥。

甘、微苦,凉。归肝、胃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用于湿热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

鸡骨草为我国南方特有道地药材,历来用于急慢性肝炎、黄疸型肝炎、脂肪肝、胃炎等疾病的防治,为多种肝炎防治中成药和凉茶的主要原料,民间常用于药膳煲汤。现代研究表明,鸡骨草在保肝、抗感染、降血脂、免疫调节等方面活性显著。

猪胰腺是鸡骨草煲汤的最佳拍档,聪明的主妇们还会加上一两颗蜜枣,这样煲出来的汤不仅没有草药的苦涩味道,还会有渗透出草本的清香甘甜,这对湿热重的人来说,绝对是一碗不苦的良药。

需要提醒的是,鸡骨草虽可用于肝炎病人的日常调理,但作为药物,鸡骨草治疗肝炎病人,其病程宜新不宜久。肝炎新得,体质较为盛实,多与湿热有关,尤其是急性黄疸性肝炎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伴发黄疸者,最适合用本药调理。而病程较久的,病人的体质已由实转虚,就会出现面色萎黄、容易疲劳、食欲不振等情况,这说明病人的脾胃已经受损,此时就不能再用鸡骨草了。因为本药性凉,虚寒体弱者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脾胃损伤,反而会造成腹泻、精神不振,转氨酶反复升高等情况,影响肝炎的稳定好转。

●鸡骨草的现代运用:

复方鸡骨草胶囊——清肝利胆,清热解毒。用于肝胆湿热证所致的胁肋不舒,脘腹胀满,疲倦乏力,口苦尿黄,舌红苔腻等。

鸡骨草肝炎冲剂——舒肝,清热,利湿,祛黄。用于黄疸和无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

鸡肫皮——鸡内金

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系消化器官,用于研磨食物。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该品为传统中药之一,用于消化不良、遗精盗汗等症。

甘,平。归、胄、小肠、膀胱经。

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石淋涩痛,胆胀胁痛。

前文所述的“鸡”药,只是名中有“鸡”,而鸡内金就是货真价实的“鸡”了。作为一味临床常用的传统中药,目前临床主要作为治疗饮食积滞病症的常用药,且为炒制入药。

明末清初中医大家张锡纯却对鸡内金的生用情有独钟,他认为该药生用有较好的软坚散结之功。在其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鸡内金更“善化瘀血”,将其广泛应用于多种淤血阻滞的病症,收效甚捷,从而开创了运用鸡内金治疗血瘀病之先河。

●鸡内金的代表方剂:

小营煎——养血,活血,调经(《景岳全书》)

升气止渴——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鸡内金的现代运用:

小儿和胃消食片——消食化滞。用于小儿乳食积滞。

食积口服液——消积化食。用于食积停滞所致的偏食、厌食。

长得像鸡肠——鸡肠朴

“鸡肠朴”其实就是厚朴的根皮(根朴),除了弯曲似鸡肠,和鸡就没有多大关系了。鸡肠朴”除了根皮入药,枝皮(枝朴)、干皮也入药。

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厚朴代表方剂:

厚朴七物汤——解肌发表,行气除满

厚朴温中汤——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厚朴的现代运用:

新态牌怡爽含片——清咽

思朗牌仁厚饼干——通便

如新华茂牌匀致胶囊——减肥

鸡骨常山

为虎耳科落叶小灌木植物黄常山的根,即《神农本草经》所载截疟之常山。

巴戟天(鸡肠风)

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补肾阳,强筋骨。

鸡爪黄连

别名王连、支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连的干燥根茎。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其他替代品种还有峨眉黄连、野生黄连等。

鸡爪梨(枳椇)

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入药,又名鸡矩子、拐枣、鸡爪子、鸡爪果。味甘,性平,入心、脾、肺经,能解酒毒、止渴除烦、止呕、利大小便,用于醉酒、烦渴、呕吐、二便不利等。

鸡肉菜(蔊菜)

十字花科植物,蔊菜的全草入药,味辛、苦,性微温,入肺、肝经,能祛痰止咳、解表散寒、活血解毒、利湿退黄,用于咳嗽痰喘、感冒发热、透疹、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等。

鸡筋草

淫羊藿的别名,小檗科。淫羊藿味辛甘性温,走肝肾二经。为补命门、益精气、强筋骨、补肾壮阳之要药,临床常用于治疗男子阳痿不举、滑精早泄、小便不禁以及女子不孕等症。

鸡儿肠

这个是指菊科的鸡儿肠属的植物,别名马兰(各个地方不一样的),夏天野外常见。

鸡的各个部位几乎都用来命名中草药了:鸡血、鸡心、鸡肝、鸡脑、鸡头、鸡冠、鸡毛、鸡眼、鸡爪、鸡翅、鸡肫、鸡肠、鸡骨、鸡肉、鸡蛋,甚至还有鸡屎。

多留意身边的植物,说不定就能认出以上鸡名中草药呢。祝福各位鸡年健康与笑容同在!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免费公共渠道,如涉及侵权

请联系我司工作人员删除,在此感谢原作者

每日一题

小明知道试卷的答案,为什么还频频看同学的?

欢迎留言留下您的答案

也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duanmumc.com/hmfz/9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